日神阿波罗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但是,达芙妮拒绝日神热烈的追求。阿波罗不愿放弃这次爱情,于是,阿波罗便追赶达芙妮。达芙妮惊慌失措地拼命逃脱…阿波罗在后面迈开大步追赶…终于,达芙妮已经筋疲力尽了。眼看着阿波罗就要到她身后,他的气息已经吹着飘在达芙妮脑后的头发了。达芙妮眼看着自己就要落入阿波罗的怀中了,她惊恐地喊道:“父亲,救救我吧!我的美貌太引人喜爱,把它毁了吧?”她的乞求还没有说完,她柔软的胸部就长出了一层薄薄的树皮,头发长成了树叶,而臂变成了枝干,双脚变成了钮曲的树根…最终,这位少女变成了月桂树。为了纪念自己心爱的姑娘,兼管文艺与诗的日神阿波罗就用桂冠赏赐给优秀的诗人们。
这是罗马诗人奥维尔在《变形记》中描写的日神追逐达芙妮的故事。但是,却有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把阿波罗追逐达芙妮以及达芙妮变为月桂树的那一瞬间用完美的雕塑展现在我们面前,简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完美,还要逼真。达芙妮在呼喊、奔跑中显出的温柔与惊恐,让人顿起怜爱之心。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就是贝尼尼。贝尼尼是一位天才的“巴洛克”大师,他在建筑与雕塑上的威名足以跟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伟大的建筑家雕塑家、画家米开朗琪罗一争高下。
“巴洛克”原意是“不圆的珠”或“荒谬的思想”,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意思,大约是18世纪古典主义者奉献给自己不太赞同的前辈艺术的一个称号。“巴洛克”作为一种风格,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初。如果文艺复兴可以归为“古典主义”,“巴洛克”则可归之于“浪漫主义”。因为米开朗琪罗以自身的浪漫气质对古典原则有所突破,所以有人称米开朗琪罗为“巴洛克的先驱!”但是认真来说,米开朗琪罗作品中那种雄伟的崇高气质是所有的“巴洛克”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即使是天才的“巴洛克”大师贝尼尼也稍逊一筹。但是,贝尼尼以这种扭曲、怪诞的风格所创造的杰作,依然构成了17世纪极为辉煌的一页。
洛伦佐·贝尼尼于1598年出生于那不勒斯一个雕刻家的家庭。他的父亲彼特罗·贝尼尼是当时一位著名的雕刻家,以娴熟的大理石技艺而著称于世。小贝尼尼从小跟随父亲学艺。1606年,当小贝尼尼8岁的时候,父亲带他一起到了“巴洛克”艺术的中心一罗马。当时,小贝尼尼就以从父亲那学来的高超技艺受到注意。后来,小贝尼尼逐渐接受了“巴洛克”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他手里更为得心应手。贝尼尼经常把建筑与雕刻结合在一起,甚至打破它们之间的界线,又常常在雕刻中运用绘画的手法,造成一种建筑、雕刻、绘画的混合物。因此,在“巴洛克”盛行的罗马,贝尼尼的光彩日益耀眼。
1622年,小贝尼尼奉诏人教廷供职,并很快得到教皇的赏识,并因为他的功绩向他颁发了基督勋章与骑士头衔的称号。从此,小贝尼尼便一直在宫廷任职,并逐渐以他的才华得到了“巴洛克”大师的称号。贝尼尼的主要贡献在于建筑与雕塑上。虽然他的绘画作品也不乏出色之作,只是因为“巴洛克风格主要在建筑与雕塑上体现出来,所以,贝尼尼也因为建筑与雕塑作品而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在建筑上,让贝尼尼名声大振的是圣被得大教堂的修筑。圣彼得大教堂是从1505年开始修建的,先后经过了好几代建筑家的努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米开朗琪罗,他修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中心天顶。1624年,教皇任命贝尼尼为总工程师,开始改建圣被得大教堂。同时,这也开始了贝尼尼辉烨的艺术生涯。贝尼尼为大教堂的内部设计了天顶、主祭坛,礼拜堂、壁面、墓碑以及装饰雕刻等。可称得上他初期代表作的还有教堂正面的广场。圣彼得大教堂的成功让贝尼尼名扬四海。但他自己的建筑精品却是另外三个教堂的设计,即圣多马·索·特·奥拉诺奥教堂、圣安德烈·阿尔·卒利纳列教堂以及圣玛丽娅·特拉斯奇奥荚教堂。
这三个教堂的平面分别设计为希晴十字、椭圆形与圆形三种不同形式。它们的正立面却都是以两翼的附柱、壁面与中间突出的柱廊强调整个建筑的休积感。正面的这三个部分俨然一体,却又各自独立性,从而使教堂的正立面既有严格的统一,又有丰富的变化,使建筑的每一部分都具有一种成大的扩张感。这使得贝尼尼的作品变得刚劲有力,引人注目。教堂内部,椭圆形的空间像圣彼得广场一样给人一种辽阔宽广的感觉。
教堂的壁龛嵌在巨大的圆柱之间,庄严而淳朴,几乎可与石神殷媲美。教堂内部的空间也有其独到之处,在上部,贝尼尼以金色象征“神圣的空间”,下部则用灰暗象征“世俗的空间”。天国永远是一种幻想的幸福的虚空。而世俗则永远是一种灰暗的痛苦的现实。当时,大多数“巴洛克”式宗教建筑都巧妙地使这种象征性的“神圣空间”与“世俗的空间”相互并存。这也称得上是“巴洛克”的特点之一。
贝尼尼在设计与解决复杂的建筑物时所表现出的超人的才智,使他成为当时意大利艺坛中最有影响的大家之一。由于他的名气,166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邀请他去修建凡尔赛官。这一建筑最终由克劳德·彼罗完成。贝尼尼不仅仅是17世纪伟大的建筑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雕刻家。他作品丰富,不仅仅是为教堂、陵墓做纪念性、装饰性雕刻,而且也为权贵们创作了许多雕像。他的作品同他的建筑一样,具有外表华丽的“巴洛克”风格。
贝尼尼最早的作品是《大卫》,是为红衣主教斯契比法·波尔查宫的花园雕刻的。同样属于这里的作品还有《普罗赛比娜的掠夺》,《埃涅伊与安西斯》、《阿波罗与达芙妮》等,共为四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阿波罗与达芙妮》,描绘了阿波罗追逐河神之女达美妮与达芙妮变为月桂树的故事。到了1646年,贝尼尼又创作了《圣女苔列莎》,这解作品标志着贝尼尼在雕刻艺术上“巴洛克”风格的成熟。
《圣女苔列莎》是贝尼尼为罗马的维多利亚教堂创作的。圣女苔列莎是西班牙的一个女尼,一个反宗教改革的“英雄”,贝尼尼选择的是她梦见代表上帝的天使,把一支金箭插进她的心房中的情景。这种笃信上帝到了狂迷状态的幻觉,被贝尼尼处理得非常逼真。女圣徒半倚半卧地睡在一片云朵之上,一个顽皮可笑的天使,正举起一支金箭刺向睡觉的圣女。两个人都在云朵之上飘着,靠在个壁宠的前边,他们顶上用金属制成的太阳的光芒,正从壁龛上射下,把他们两人笼罩起来,从而形成神圣的感觉。圣女苔列莎脸上现出一种昏迷状态中的痛苦而又甜蜜的表情。
人们觉得这件本来是赞颂灵魂的神圣交感的事件,在这里却似乎变成真的尘世的肉体之爱了。但是,贝尼尼对此是有根据的,他曾研究过那位圣女的日记,当写到梦见自己被天使的金箭刺胸时,芹列莎描绘道:“我痛得大声呼叫了,可同时又觉得很甜蜜,这是医疗之痛而非肉体之痛,这是灵魂所受的上帝的甜蜜抚慰”这种描述,似乎也不像皈依宗教的圣尼的心理。早期基督教有一位圣人圣杰罗姆,他曾劝一个贵族姑娘出家为尼,他写信告诉她说:做了修女就是嫁给了上帝,上帝就是她的“新郎”,您母亲就是神的岳母了。可见圣女苔列莎有那种幻想也是说得通的。而贝尼尼选择这样一个场景,一方面显示了自己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则是对于“神人交感”的箱神榆悦在现实中的刻画。
此外,贝尼尼在装饰性雌塑上也有非常突出的贡献。例如,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上的方尖碑、喷泉及柱廊顶端的圆雕,还有后来为罗马城设计的大量装饰性雕刻,其中以《四条河的喷泉》与《多利多之泉》最为著名。
《四条河的喷泉》是安装在姚翁广场上的一个巨型的组合雕刻。它由自然的石灰岩的山石构架成巨大的形体,四条带状的水从山石中喷涌而出,标志着世界的四条河流一多瑙河、尼罗河、恒河,拉普拉塔河。在自然的山石结构上,贝尼尼以大理石为料,雕刻了四个巨人,是历史悠久的大河的象征,即自然孕有了人类,而人类强大的力量正立于自然之上。这个喷泉还带有一个方尖碑。西库斯多斯五世在占领埃及之后,在埃及建起了第八个方尖纪尖碑。从此之后,方尖碑就成了天主教对于异教胜利的象征。在这里,它成为纪念教皇功绩的纪念碑。
贝尼尼除了在建筑与雕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外,他还创作过许多肖像雕刻品,例如《斯契比洪·波尔查像》、《英诺森十世像》、《康斯坦查·布奥娜列里像》等,尤以前者著名。贝尼尼终生不倦地工作,一直到80多岁。他从来不对自己的作品满足,他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与追求之中。据说,有一次贝尼尼驱车经过娜翁广场时,气愤地拉下了马车窗帘而不瞅一眼那个杰出的作品《四条河的喷泉》,他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哼,干得那么糟糕,真丢人!”
但是,贝尼尼尽其一生所创作的伟大作品,却绝对称得上17世纪的典范之作。贝尼尼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大师,是罗马“巴洛克”艺术的最伟大代表。1680年,这位辛劳一生的大师沉沉地睡去了。罗马教皇说:贝尼尼对于罗马是必要的,罗马对于贝尼尼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