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一段历史。
晚清时期留下了不少老照片,这些照片可以让我们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今天小编将继续带大家看看这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有晚清满族新婚夫妇、最矮侏儒、传教士等等。
这是晚清的一个侏儒。美国现有的文献均称他为 “CHE MAH”(音译车玛)先生,来自中国浙江舟山。
全球知名的古董艺术与收藏品价值研究评估网站WorthPoint展示有许多“CHE MAH”不同年份的蛋白名片照或明信片,这些照片从1870年到1915年不等。
每一张蛋白名片照或明信片背面都有的铭文写着“CHE MAH”的简介“世界上最小的男人”、“身高25英寸,体重40磅”、“1838年4月15日出生于宁波的Choo-Sang”等信息。
车玛是个因病导致的侏儒,后来去到美国靠展示自己的身体赚钱。他有过几段婚姻,都是外国人。
包括女侏儒妻子珀利、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演员路易莎·科尔曼、管家诺拉·克利夫兰。后两任妻子都是正常人。
车玛去世后被埋在皇冠山公墓最高点的一个铅内衬棺材里,墓前竖起了一块比他高两英尺的抛光花岗岩墓碑。
晚清一对正在吃饭的夫妻。
晚清摆拍的女子。
晚清武汉龟山禹功矶。
晚清京城朝阳门。
晚清作揖行礼的两个人。
晚清的贡院。
晚清传教士。
15世纪后期,随着地理大发现及西班牙、葡萄牙的对外扩张,欧洲传教士纷纷前往世界各地传教。中国是天主教传教的重点地区。明万历年间,耶稣会士率先入华,掀开了明清时期中西方科学与文化交流的序幕。
从1552年到利玛窦1583年到达中国,共有32名耶稣会士、24名方济各会士、2名奥斯定(奥古斯丁)会士和1名多明我会士试图在中国定居,但都未成功。
直到1583年,耶稣会士罗明坚、利玛窦等始以“番僧”的身份到达肇庆,开启了耶稣会在中国内地传教的历史。此后,耶稣会陆续派遣传教士进入中国。
清代雍正年间,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播,传教士除少数在朝廷供职者可获豁免外,皆被逐离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卷土重来。据天主教方面1949年统计,当时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外国传教士有5500人。
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备受争议。一方面,传教士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从事慈善救助活动等方面,做了一些好事。
另一方面,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利用,充当了侵略中国的工具,一些西方传教士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他们参与贩卖鸦片和策划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参与1900年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参与策划、起草对华不平等条约,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治外法权”。
晚清几个小孩。
晚清小贩。
晚清古玩商贩。
晚清满族新婚夫妇。
晚清百姓。
晚清纺织的妇女。
晚清私塾。
#百度秋冬打卡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