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台前夕,特朗普曾以一个极其强势的姿态干预巴以冲突,并且要求双方立刻停火,否则“后果自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大量称赞。
然而,就任美国总统还不到一个月,特朗普又做出了新的表态,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加沙地区也因此而面临战火重燃。
据悉,特朗普这次的“通知”非常突然,直接向哈马斯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三天之内,以色列所有被扣押的人质无法得到释放,那么他就会取消所有的谈判,一切的条件都会直接作废,加沙地区会“沦为地狱”。
与此同时,以色列国防军取消一切假期,也进入高度战备状态,所有士兵就此回归战斗岗位。
可另一个事实是,哈马斯所扣押的人质,本身就是与以色列讨价还价的筹码,如果按照特朗普的指示全部释放,那么几乎就和投降无异,但以军的动向也证明,特朗普这次是“玩真的”,如果哈马斯不做出让步,以军的兵锋将再临加沙。
短短不到30天的时间内,究竟是什么让特朗普的态度出现如此重大的转变?难道说从一开始,这场所谓的停火就是一个阴谋?除此之外,特朗普要求约旦、埃及无偿接收巴勒斯坦难民,一次威胁三个中东国家,美国背地里又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01.特朗普为何变卦如此之快?
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说,特朗普的“掀桌”速度,不仅违背了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原则,更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围,但却也符合特朗普一贯的“极限施压”风格。
首先就是通过促成所谓的和平协议,让加沙地区的民众先感受到停火的“美好”,这必然会对哈马斯的抵抗运动造成巨大影响,而后美国突然出现撕毁协议,又会让哈马斯面临加沙民众的内部压力,因为释放以色列人质与否,已经与加沙城内的210万人口的生命安全所挂钩。
如果哈马斯选择释放人质,那么以色列就可以更加毫无顾忌地发起军事打击,清理加沙地区内的人口;而如果哈马斯不选择释放人质,那么以色列依旧可以凭借着“拯救人质”的借口,发起第2次清剿行动。
无论哪个选择的最终导向,都是以色列军队二次入侵加沙城,这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局。
至于说特朗普为什么给出了3天期限,看似是摆出了一副想要谈判的姿态,可在实际上,恐怕是为以色列军队的动员争取时间。
而且在更早之前,特朗普已经解禁了对于以军的大当量航弹输送,或许就在当下,美军的C17战略运输机正在马不停蹄地飞往特拉维夫,向以军送去武器弹药。
02.特朗普打的什么算盘?
或许我们可以认定,特朗普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留地不留人”,并且存在一整个计划脉络。第一个阶段就是将加沙210万民众作为“人质”,向巴勒斯坦方面施压,逼迫哈马斯释放人质。
第二阶段则是向约旦、埃及这两个国家施压,逼迫他们主动接收所谓的巴勒斯坦“难民”,不至于让这些被清理出来的巴勒斯坦民众,成为像罗兴亚人一样的国际流浪者。
如今,第一个阶段的布局已经全面完成,只等以色列军方做好准备,而第二阶段则依旧处于进行当中。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已经将美国的军事援助拿出来威胁这两个中东国家,下一步极有可能升级为美军的“防务保护”上,一旦埃及或者约旦低头,那么以色列军队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执行第三阶段的“大清洗”了。
至于在“清洗”完成之后,特朗普并没有让这些巴勒斯坦人返回加沙城的想法,而是认为,美国可以在当地开发房地产,用来建设“美丽的社区”,美国则可以“无偿”地在事实上“拥有”加沙城,理由是“美国的授权”。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无论是巴勒斯坦,还是埃及、约旦,美国均没有为这三国开出过任何的实际利益,而是“凭空造牌”发出威胁,要求他们都无偿为美国来“兜底”,为特朗普开疆拓土的大业来“买单”。
03.特朗普最终能得逞吗?
从性质上来说,特朗普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国际法定义当中的“侵略”,因为加沙地区虽然没有进行建国,但也是国际法公认的主权地带,美国“留地不留人”的做法,完全是对他国主权的践踏,更是对联合国决议的公开蔑视。并且,这也极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大国欺凌小国的行为将变得愈发频繁,国际秩序将进一步出现崩坏。
至于说特朗普最终能不能得逞,主要还得看加沙地区人民的抵抗意志究竟坚定不坚定。尽管巴勒斯坦与美国、以色列的综合实力差距悬殊,但巴勒斯坦人却在人口上占巨大优势,如果巴勒斯坦抵抗运动能够效仿抗战时期的中国,号召所有人都拿起武器,发起一场保卫家园的“全民抗战”,那么胜负犹未可知,以色列军队也将再度陷入“巷战地狱”之中。
当然,鉴于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如果特朗普将加沙城定义为“美国资产”,那么到时候要执行加沙清扫任务的,恐怕还有战斗力更强的美国军队。在这一设想之下,巴勒斯坦一方所要面临的局面将变得更加恶劣。
可恶劣归恶劣,对于已经麻木了数十年的巴勒斯坦民众而言,与其像待宰的羔羊一样,心甘情愿地被赶出故乡,成为“国际难民”,倒不如轰轰烈烈地和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干上一场。即便这次的抵抗失败了,未来还会有千千万万的抵抗者出现,不知道届时的特朗普,又会不会后悔自己所做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