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此时再不举兵,恐再难有机会了。”道衍有些着急的说道。
燕王朱棣看着眼前他最信赖的属下,一时间竟也有些犹豫。
道衍是谁?是个和尚,原名姚广孝,不过这和尚有点奇怪,一个和尚却师从一个叫席应真的道士为师,学习了阴阳术数以及兵法韬略。
而道衍能如此得燕王信任,除开他自己本事,自然也有遇到燕王的那句:“我能送大王一顶白帽子”(暗喻能助他当皇帝)
“此刻举兵当能成事?”燕王终于反问了一句。
“自然能成事,只不过短短数月,新帝已经将周、代、齐等五王问罪了,湘王更是被逼的自焚而死,各地藩王早已如惊弓之鸟,此刻大王只要高举义旗,必能夺得天下。”
燕王犹豫半晌,终于狠狠说道:“那便举兵以讨伐不义。”
燕王这边正屯兵器秘密召兵买马呢,结果却出了叛徒。
那燕王府有一百户,名叫倪谅,他看到事情不对,便向朝廷秘密告发了燕王欲谋反的事情。
可坐拥整个帝国的朱允炆哪里将戍守北平的燕王看在眼里,于是便下令北平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前去抓捕燕王。
可北平已经被朱棣经营成一座铁桶一般了,这两人还未出门,朱棣便收到了消息,更是将两人诱骗进王府而后杀掉。
终于。
朱棣要起兵了,而道衍,更是神色激动的站在一旁。
朱棣正在慷慨陈词呢,结果一道闪电划破天空,此刻却突然下起了雨来,狂风一阵,王府屋檐上的瓦都被风吹的掉下来了。
众将士一看,不由的大惊失色,此乃凶兆!
燕王也不知如何接话。
那道衍却眼睛一转,说道:“此乃飞龙在天,燕王府必要换上皇帝专用的黄瓦了。”
自此,军心大定。
靖难之役也正式开场,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一路向着南京打去。
但,燕王毕竟是藩王,他也只有一隅之地的兵马,建文帝却拥有全国兵力,所以不日李景隆便带兵五十万北上平乱。
此刻的朱棣也无办法,只得去往宁王处借兵,而大本营北平也交给了世子和道衍。
道衍也不辜负燕王的重托。不仅将北平守的牢不可破,更是用吊绳将士兵吊出城外,不停袭扰李景隆的营寨。
而等燕王朱棣借兵归来,道衍更是与燕王里应外合,将李景隆击败,一路打到济南。
此刻的将士疲惫,道衍便给朱棣送去信件,让燕王先会北平修整,再南下靖难。
燕王无奈只得班师而回。
而后又往南打去,但朱棣终于遭遇了一场惨败,大将张玉战死,也仅有朱棣逃回北平。
面对一蹶不振的朱棣,只有道衍反复劝说燕王,终于让燕王重拾自信。
而后燕王再次听取了道衍的意见,决定孤军直奔南京,南京若定,其他地方必然也传檄而定。
燕王欣然从之。
此后,燕王终于夺取天下。
道衍,可以说完全主导了这一场惊天变局。天下大定之后,明成祖朱棣终于论功行赏。
封道衍为僧录寺左善世,之后又封为太子少师。
并且赐道衍还俗,还赐名姚广孝。
这也被称为“黑衣宰相”。
可道衍终身都没有还俗,封赏的金银也大多分给了同乡和亲人。
可等他回乡,他的姐姐却闭门不见。同乡看到他也大喊:“和尚误矣。”
或许,道衍是孤独的。唯一能动他的只有朱棣。
看客老爷,你觉得是这样吗?
关注台台君,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