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材料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当代感的艺术媒介,以其独特的质感、可塑性以及文化内涵,在艺术创作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从传统的手工编织到当代的装置艺术,纤维材料不断突破边界,成为艺术家表达思想、探索形式的重要载体。
从古至今,纤维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
编织与刺绣是纤维艺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经纬交织与针线缝制,创造出具有装饰性与实用性的作品。
中国是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传统刺绣以丝线为材料,通过细腻的针法,表现山水、花鸟等题材,长期以来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欧洲挂毯则以羊毛为材料,通过编织,常表现宗教与历史故事。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艺术理念的融汇与交融,纤维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更加多元,表现出即有民族文化、又有国际语言的艺术作品。

施慧 《素写之三》
材料:铜版画、涤纶线、手工刺绣
尺寸:画心: 140×50 cm;外框: 160×65×6.5 cm
纤维材料具有多样性、柔韧性和可塑性,天然纤维(如棉、麻、丝、毛)与合成纤维(如尼龙、聚酯、金属丝)各具特色,可提供丰富的材料选择。纤维材料易于弯曲、折叠、编织,能够塑造出复杂的形态与结构,突破了创作媒材的禁锢,这是纤维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的优势。

黄燕《霓》,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展,2019

黄燕《元素-象》
材料:丝线、木框
尺寸:145×110×10 cm
当代纤维艺术,立体软雕塑与大型装置,是突破传统纤维创作的集中表现。纤维材料因其柔软特性,适用于更大空间想象力的作品。

施慧《书非书》系列作品,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2024.4
纤维材料常与其他媒介(如纸张、木材、玻璃等)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艺术语言。

石冰 《移山》
材料:松木、牛皮纸、烙铁、石块
尺寸:18×38×17.7 cm
甚至艺术家将纤维与现代光电结合,利用透明或反光材料,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

郭耀先 《共象》
材料:数控系统、脑波检测头盔、光导纤维、LED
尺寸:200×200 cm
当下,纤维材料也常被用于探讨生态问题,例如,艺术家利用回收塑料瓶制作纤维作品,化腐朽为神奇,呼吁环保与再生利用。

应歆珣《“天鹅绒”计划》
材料:天鹅绒、镜子、头发、丝带、硅胶、
玻璃酒杯、木门、橡胶、仿玉石、滑板等,2022
3D打印与数字编织技术将使纤维艺术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智能纤维(如可感应温度或光线的材料),将推动纤维艺术互动性与功能性的发展。

郭耀先 《万象》
材料:Pet带UV喷、数控系统、电机、感应系统
尺寸:60×60×120 cm
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将在全球化背景下,继续探索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同时保持对本土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许嘉 《男孩·女孩》系列2:001-004
材料:棉布、彩色空心纱
尺寸:画心: 30×30×2.5 cm;外框: 43×43×6 cm
纤维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既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促进当代的创新发展。它以其独特的材料语言,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无论是作为装饰艺术还是前卫艺术,纤维艺术都在不断拓展其边界,为人们提供更多元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