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时期的后勤运输说起

豆豆评过去 2024-06-13 13:21:16

关于兵站建设和人畜运力规定

在战争时期,后勤运输工作非常繁琐,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物资损失,甚至造成牲畜和民夫伤亡。在这方面,科学地管理后勤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八路军在抗战时期,就非常重视后勤运输工作。其中在1941年6月的兵站工作条例之中,就事无巨细地规定了运输标准:

1.大车运输

单套(一匹骡马拉的车)载车载重500斤,二套车一千斤,三套车一千五百斤,四套车2千斤,每天的行程以70里为限,遇到紧急情况不在此限。下同

拉车的骡子每天喂料六斤,草12斤,麸子2斤。

载重大车行进时候,不准任何人乘坐。

行走速度要平均,上下山坡要慢,遇陡坡要加套牲口。

胶皮车轮胎气要平均。

2.牲畜驮载

由于当年中国的道路情况限制,除大车运输之外,牲畜驮载也是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当年的侵华日军主要分为挽马师团和驮马师团,主要区别就是用大车运输还是牲畜驮载。而后者的骡马数远胜于前者,也更有利于山地作战。而不同的牲畜,能够驮载的数量也不同。

驮骡的负重不超过160斤。

驮骡每天喂料4斤,草10斤,麸子2斤。

驮骡每天行程以40公里(80里)为基准,中途尽量休息两次。

毛驴负重不超过120斤,每天行程以80里为准。

骆驼载重不超过300斤,每天行程以80里为准。

牛载重不超过180斤,每天行程以40里为准。

3.人力运输

当时除了畜力和大车之外,人力也是运输的主力之一。在当年大车和牲畜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是靠着人背肩扛,才能把武器弹药和物资运到前线去。

按照当时的规定,每名挑夫需要载重60斤,每15里小休息,30里大休息,每日行程60里。

而换算下来的话,不同运输方式的效率如下:

两个挑夫的运量能顶一头毛驴,

三个挑夫的运量能顶一头牛,

五个挑夫的运量能顶一头骆驼。

八个挑夫的运量差不多相当于一辆单套大车。

十六个挑夫的运量才能相当于一辆双套大车。

由此就可以看出,相比于大部分需要人背肩扛的中国军队来说,已经全军骡马化的日军,在后勤保障上是具有巨大优势的。

当然了,以上运输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长期承担的运输任务之后,人困马乏是必然的,其运输重量超准也应该予以相应的调整。以陕甘宁晋绥联勤兵站部1949年全年工作计划为例,其中就相应减少了运输重量。

这个计划是根据1948年一年支前工作中的实际状况而写的,全部精神是为了集中全力支援战争。其中关于畜力的载重量和行程的规定是:

驮骡每头负重180斤至200斤,行程70里至80里。

大车四套每辆拉重1300至1500斤,行程60里至70里。

毛驴每头负重120斤至140斤,行程60里至70里。

骆驼每头负重是250至300斤,行程50里至60里。

如果用车换民工或驮骡折换办法,那么相应的换算公式为:

以每辆大车装载800斤为准,民工负重50斤,16个民工折换大车一辆,

驮骡负160斤,五个驮骡抵大车一辆,

毛驴负一百斤,五个毛驴抵大车一辆。

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牲畜疲劳伤亡极严重。由于大车上山道路拥挤,加上任务紧急,又有大批车辆同行。一旦一辆车出事停下,那么全队都需要等候,因而有驭手就拼命鞭打牲口,有的牲口甚至被打开四五寸裂口,便血吐血,至于牲口疲劳瘦弱,则是一般现象。战争开始每辆车载重700斤,现只载重500斤,虽则组织换班,但因动员数大,不能很快换下。而对于这些情况,也派专人进行了调查善后,并通令各专县普遍检查,进行部分调剂。

而到了后来,最大的变化是引入了汽车运输。一辆汽车可以载重6000斤,一天能走4站(24里),一天一辆汽车运输斤站为24000斤站。而一辆大车载重1300斤,一天只能走一站,运输斤站只有1300斤站。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算出各种运输工具的力量比较,了解到摩托化运输的巨大优势。

而以一辆汽车为标准,将其他运输工具比较换算之后,得出的数据是惊人的。如大车相比汽车的比较系数是18.5,就表示一辆汽车力量多于18.5辆大车。同样根据计算,一辆汽车的运量相当于81头骆驼,120头骡子,185头公家毛驴,240头动员牲口。

由此可见,骡马化部队相对于普通步兵,那是有着巨大优势的。而摩托化部队相比于骡马化的部队,那优势更是几何倍数级别的。

0 阅读:58

豆豆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