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西南地区建筑大类院校高端学术邀请论坛”在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永川校区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求是堂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由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鲁班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华盛明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及行业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茶山竹海麓,共议“人居环境科学前沿与教育发展”主题,为西南地区建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擘画新蓝图。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校长黄宗明教授致欢迎辞,强调建筑大学科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学科发展需直面行业技术革新、人才培养模式迭代等问题,我们要搭建起西南建筑大学科教育界的"连廊"。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颖副局长致辞说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拥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作用。
清华大学毛其智教授致辞强调如何更好践行人居环境理念,将人居环境科学融入建筑大类学科教育中,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方向,培养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建筑大类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庆设计集团徐千里教授致辞中强调目前重庆正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人居环境科学的创新突破已成为破解高质量城镇化的核心路径。
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邱小勇教授在致辞中表明西南地区人居环境建设,既要扛起三峡大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重任,更要守护好巴山蜀水的文化基因。
开幕式由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万民教授主持。
论坛设学术报告与学术沙龙两大环节。学术报告由赵兵教授、雷诚教授主持,主旨发言环节中,清华大学毛其智教授回顾了20多年前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阐述了其背景、过程、成果及现今发展,强调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同济大学赵民教授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的法治建设,探讨其现状、政策要求、规划与立法体系,强调地方立法及空间规划立法重要性,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东南大学阳建强教授主要探讨了城乡规划学科转型下教学体系的应对,涉及能力培养、教学融合、课程设置、交叉训练、实践拓展及学科定位等方面的思考。天津大学陈天教授以适水城市为主题,探讨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模式,分析中国水资源现状,阐述概念并列举嘉兴、澳门、天津中心生态城等案例。华南理工大学肖大威教授围绕建筑学展开,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与面临的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挑战,并提出拓展领域、多学科融合、协同发展等应对方向。重庆大学周铁军教授聚焦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教育,探讨面临的招生、课程等问题及以构建课程体系为主的应对策略。北京建筑大学高晓路教授围绕面向人口收缩和灾害风险的山区城镇功能结构调整与规划研究,讲述山区发展挑战、规划策略及相关体系规划要点。华中科技大学彭翀教授围绕城市韧性及风险应对,从风险认知、研究成果、理论要点、规划应对及前沿探索等方面展开。重庆大学卢峰教授围绕3D城镇发展,阐述按需更新模式,分析山地城镇问题,分享多个实践案例,并对未来城镇发展从模式、空间利用、设计等方面进行思考。
下午的学术沙龙分上下半场,由褚冬竹、余压芳、徐坚、周政旭教授共同主持。许剑峰教授分享了自身从建筑学转向城市规划的学术历程,其博士论文《空间与政策的规划协同》在导师指导下实现思维突破,成为学科跨界研究的典型案例。邱小勇教授指出中国建筑实践具有鲜明的特征,需紧密关注政策导向,同时强调“人本设计”理念,以机场为例解析了不同人群行为需求与空间效率的平衡。四川大学赵炜教授与肖礼军教授围绕学科本质、教育革新及实践路径展开深度对话。赵炜教授强调,教育应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倡导通专结合模式,通过跨学科交流拓宽视野,警惕学科过度商业化倾向,并以滇西北保护案例阐明实践对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肖礼军教授指出,规划学科需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直面老龄化、气候变化等时代命题,统筹人居环境系统治理;同时,西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条件(如成渝、云贵差异)为探索“山地城市治理”“民族文化传承”等特色研究提供丰富场景。会议达成共识:人居环境学科须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割裂,推动课程革新(如增设气候适应设计、历史街区保护实践),强化终身教育机制与产学研协作,以应对全球挑战并培育兼具专业深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由赵万民教授、赵民教授作会议小结。本次论坛为西南地区建筑学科搭建了高规格交流平台,在“学科融贯”“产教协同”“地域创新”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未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将以“茶山论建”品牌为依托,持续推动学术资源共享,助力西南城乡建设与人才培养。
与会专家 特邀外地专家 毛其智 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原教育部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赵 民 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原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原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 阳建强 教授,博导,东南大学,原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陈 天 教授,博导,天津大学,城市设计学科学术带头人 肖大威 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彭 翀 教授,博导,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侯全华 教授,博导,长安大学,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高晓路 教授,博导,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学科负责人 雷 诚 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原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周政旭 副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刘 芳 《规划师》主编 王 剑 《城市更新》编辑部主任 西南高校专家及教师代表 赵万民 教授,博导,原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周铁军 教授,博导,重庆大学,原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 卢 峰 教授,博导,重庆大学,原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 赵 兵 教授,博导,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赵 炜 教授,博导,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主任 黄 耘 教授,博导,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院长 崔 叙 教授,博导,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徐 坚 教授,硕导,云南大学,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 周建华 教授,硕导,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党委书记 余压芳 教授,博导,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 贾 彬 教授,博导,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院长 毛志睿 教授,博导,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舒 波 教授,博导,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 牟 江 教授,硕导,成都文理学院,建筑学院院长 何 璘 教授,硕导,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陈宣君 讲师,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曾明颖 教授,硕导,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院长 张 堙 教授,硕导,西南民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杨龙龙 副教授,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温 泉 副教授,硕导,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助理 丁 玎 副教授,硕导,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主任王晓亮 副教授,硕导,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助理杨茜茹 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陈阳 特聘副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贺元烨 成都文理学院,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梁泊 成都文理学院,建筑学院实验中心主任行业特邀专家 余颖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副局长徐千里 教授,博导,原重庆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邱小勇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褚冬竹 教授,博导,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总建筑师 肖礼军 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许剑峰 教授,重庆大学硕导,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传媒中心 杨钦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