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普陀寺(厦门)
始建于唐朝末期,初称泗洲院,清康熙二十二年,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并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因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更名为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建筑规模宏大,依山而建,格局小巧,多用石材,屋檐为闽南风格的弧状飞檐翘角,上有众多剪磁工艺的藻饰,绚丽多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寺院,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寺内的闽南佛学院创办于 1925 年,是国内较早的佛学院之一,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佛教人才。
2、开元寺(福州)
福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初名 “大云寺”,唐开元年间改名。
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虽身处闹市,却给人一种大隐隐于市之感。寺内的千年 10 万斤重的铁制阿弥陀佛坐像,螺髻敞胸,两耳垂肩,迭掌合坐在莲花台上,法相庄严肃穆,体现唐代风格,是寺内的重要文物和标志性景观之一。
寺门口的 “开元寺” 牌匾,据说为唐代书法家欧阳洵所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南山广化寺(莆田)
始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本是讲学之所,后改为寺院。
屹立在院内的释迦文佛塔是广化寺的最大看点之一,塔高 35 米,塔身密布着坐佛、菩萨、罗汉、飞天等各种祥瑞图案,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广化寺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保存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文物和艺术珍品,对于研究佛教教义、历史、文化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开元寺(泉州)
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见证了泉州地区佛教的发展与繁荣。
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技艺和佛教文化元素。寺内的东西二塔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东塔为镇国塔,西塔为仁寿塔,两座塔均为仿木楼阁式石塔,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甘露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场所,坛台的须弥座上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展示了佛教的教义和故事。
泉州开元寺是世界宗教博物馆,不仅保存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还融合了道教、婆罗门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元素,体现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背景。
5、梵天禅寺(厦门)
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是八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建筑风格融合了闽南传统建筑的精髓,具有典型的闽南古建筑特色。
6、承天寺(泉州)
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建寺,初名 “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赐名承天寺。著名高僧弘一法师曾在此住寺讲经弘法。
7、南少林寺(泉州)
始建于唐武德至贞观年间,现在的寺院是 1992 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泉州南少林寺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佛教寺院与武术文化的元素,既体现了佛教的庄严与肃穆,又彰显了武术的刚健与豪放。
藏经阁内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武术典籍,是研究佛教文化和南少林武术的重要资料宝库.
泉州南少林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承地,更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8、南少林寺(莆田)
相传是嵩山少林寺的分寺之一,北宋时称南少林寺,毁于清初,1998 年重建落成。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嵩山少林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共同传承和弘扬了少林武术文化和佛教精神,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武术馆等。武术馆内展示了南少林武术的历史和文化,陈列着各种武术器械和练功道具,是了解和学习南少林武术的重要场所。
9、林阳寺(福州)
位于晋安区北峰山区寿山乡,始建于后唐长兴二年,初名 “林洋院”,明万历四十年重建后改名 “林阳寺”。
林阳寺历史悠久,是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在佛教界有着重要地位,众多高僧在此修行弘法,传承佛教文化,对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0、万福寺(福清)
位于福清市渔溪镇西北的黄檗山,是黄檗宗的发源地之一,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具有广泛影响。
始建于唐贞元五年,初名 “般若堂”,后多次改名,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定名为 “万福寺”。万福寺作为黄檗宗的祖庭,在佛教传播和中日韩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万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