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一生充满传奇,她传奇的一生不仅仅是因为,她有着3段特殊的感情经历。还因为她那充满着逃亡的荆棘童年。
曾经在她的童年记忆中,就出现过这么一位让琼瑶一生都难忘的大英雄“曾连长”。到底曾连长和她以及他们一家有着一段怎样的故事,会让全家都给他下跪?这一切得从琼瑶的童年经历说起:
琼瑶父母结合:
琼瑶出生在四川成都,母亲袁行恕,父亲陈致平。父亲母亲是师生恋,父亲是母亲的国文老师。母亲从小出生于大家族,大文学家金庸和诗人徐志摩都是母亲家的亲戚。母亲和父亲的婚姻,开始是遭到外祖父反对的。
后来远在湖南的祖父知道之后,写了一封长信给外祖父,代子求婚,并且在信中描述了自己的祖辈的辉煌过去。琼瑶外祖父看过信后大赞:虎父无犬子,父亲文采好,还儿子还会弱吗?于是同意了婚事。
他们在外祖父的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婚姻。结婚后,生活得非常幸福。由于母亲是个非常要强的女性,结婚时就向父亲说了:婚可以结,但是学业不能停!看到同族的一些姐妹不是流学就是当大学老师。
她也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可是偏偏怕什么就来什么。就在这时她怀孕了,孕期反应很强烈,让她经常和陈致平吵架,在一次吵架当中动了胎气,导致琼瑶那5个月的哥哥流产了。
父亲非常懊悔,觉得对不起那远在湖南的外祖父,长跪不起。因为这次流产事件,使得下次琼瑶还在胎中时,父亲就一直格外地照顾母亲,再也不敢和母亲吵架了。
琼瑶和弟弟的出生:
后来,七七事变爆发,全家从北平迁居到了四川成都。琼瑶和挛生弟弟的出生又极具戏剧性,袁行恕在得知又怀孕时,果断地提出了要去流产,她还要继续她的学业。
可是当医生通过X光片,告诉袁行恕是双胞胎后,她满心欢喜地回家了。开始给孩子准备衣服和包被了,接着孩子如愿出生了。大的是女儿叫凤凰,小的是男孩叫麒麟。两个出生前后相差2小时。出生以后由于早产,还在保温箱里呆了20多天。
特别是琼瑶,非常瘦小刚出生连奶都不会吸,出生前2个月,是用吸管慢慢滴到嘴里喂的奶。就这样两个小家伙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慢慢长到了2岁。
琼瑶二弟的出生,前往湖南老家,和奶妈痛苦离别
两年后,琼瑶弟弟出生了,一出生就是个大胖小子,长得又可爱又漂亮,取名小巧三。祖父听说又抱一个大胖孙子,别提多开心了,就写信催陈致平回湖南老家。于是,在琼瑶4岁时,陈致平带着一家大小回到了湖南老家。
此次,琼瑶与她最亲的人——奶妈分离,琼瑶也第一次在她的生命里体会到了“离别”的滋味。这次分离,以至于在她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里,还会在半夜里因为想奶妈而哭醒。
琼瑶难得几年幸福的童年时光
来到在湖南老家,凤凰、麒麟、巧三,在湖南祖父家度过了几年难忘的童年时光。在后山找鸟窝,在父亲教书的学校放风筝认方块字。
战火硝烟烧到湖南,一家人又一次踏上逃亡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战火的硝烟还是烧到了湖南。父亲教书的学校解散了,一天夜里琼瑶被炮火惊醒,他被大人拉起来,躲进了后山,从此又开始了逃亡生活。
开始在家乡东躲西藏了一段时间,但是经历了妈妈险些被小鬼子抓走,祖父和父亲差点被汉奸开枪打S,一家人好几次在鬼子搜查时差点成了炮灰后。陈致平和父亲商量后决定:离开湖南到战争的后方去,全家撤回四川,祖父年纪大了经不起长途颠跛,选择了留下来。
琼瑶第一次经历人生的“生离死别”
虽然陈致平不舍留下老父亲,但战事面前别无选择。那一次琼瑶体验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次“生离死别”。和祖父依依不舍地分别后,他们一家踏上了去四川的路途。由于要长途跋涉,所以父母请了2个挑夫。1个箩筐装衣服,另外3个箩筐装3个小孩。
这次他们是要先步行到广西境内,再搭乘难民火车到达桂林,再越过广西,穿过贵州到达四川。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一路竟然走了一年,当他们抵达重庆时,居然大街小巷都家家都在放鞭炮,锣鼓喧天的庆祝抗战胜利。
逃难途中历经艰难,差点家破人亡,神奇人物“曾连长”出现
在逃难途中,他们结识了“曾连长”,这是命运安排给琼瑶一家人最大的救星!如果不是曾连长,他们一家人的历史全部要被改写。那曾连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开始他们是一路步行,但是因为路途当中经常遇到“湘桂大撤退”的国党部队,常常夹在军队中间,被推着走,经常进退无据,母亲的脚也走得起了大水泡,一家人搞非常狼狈。
就在一次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时,遇见了一个皮肤黝黑,浓眉大眼,身材高大的军官,这个军官就是曾连长。
看到陈致平和袁行恕都是知识分子,曾连长与他们聊起了天。他说他没文化从小就敬佩会读书的人,一来二去他们熟络了起来,曾连长就建议陈致平一家人,跟着他们的队一起前往广西,这样路上至少有队伍的庇佑。
此时,袁行恕因为脚破了,走路很慢,曾连长就把自己的马让给袁行恕骑,自己骑部下的马。要知道平时他可是从来不允许别人碰他的宝马。
后来因为挑担的挑夫肩膀出血,挑不了小孩了。于是曾连长一把,把小琼瑶拉上马背。小琼瑶也第一次坐在了一个不是他亲人的怀里!曾连长说,他自己有2个儿子,就是没有女儿,所以这一路曾连长都把她女儿一样看带。
在小琼瑶心里:曾连长不仅是个勇敢的军人,高大伟岸,而且特别有爱心。在一天没有找到水源的情况下,把水壶里的水让琼瑶和他们弟弟还有伤病员先吃,最近回到曾连长这时时所剩无几。
半路意外,两个弟弟走丢
因为跟着部队,步伐很快,很快挑夫就不干了。挑摞子要回家,父亲如何软磨硬泡,都无济于世,再多钱也不干了。
曾连长暴跳地拿着枪指着两个挑夫说:事先讲好到广西,哪能不干?现在还没到广西,哪能你们说不干就不干?迫于曾连长的压力,两挑夫当面不敢顶撞硬着头皮继续走。哪知道在还没到达广西时,挑夫和部队走散了。
曾连长命令部下城里城外,小路大路上到处寻找都没找到。为此半路还和鬼子碰上了,这一消息,把当时他们部队驻扎的东安城顿时搅翻了。因为日军加速逼进了,所以各路军队都纷纷提前往目的地开拔。
曾连长的部队也因此不能久留,必须马上起营。父母因为在东安丢了儿子,根本就没有心思和他们一同向前走,于是琼瑶和父母在东安留了下来,他们也和曾连长就此分开了。
东安河边,琼瑶一家人集体自杀
陈致平和袁行恕,因为丢了两个儿子,又和部队分开了。后方就是日军的追捕,他们觉得再也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了。
于是带着小琼瑶来到东安河边赴死,就当琼瑶河水没过琼瑶的腰部时,就琼瑶吓得大哭起来,这一声大哭,把父母惊醒。他们一把抓起了琼瑶,不能死,还有一个孩子。为了她,我们得活下去。
于是,琼瑶的一声大哭,喊醒了父母,也救了全家的命,他们又活过来了。
终于碰到了“难民火车”,不用步行了
离开东安城,他们继续往广西进发。一天,他们发现在去往桂林的火车。他们开心地大喊,终于不用步行了。可是事实并非如他们所愿。
“难民火车”分上,中,下位。并非我们现在意义的卧铺的上中下。而是“车顶”“车厢”“车底”。
车底就是在火车的的车轮与车轮上面,有两根长长的铁条,在铁条上架上木板,就躺在木板上。稍有不慎,滚到铁轨上,就成为了肉泥。
“车厢”在想象中应该是风吹不到,雨刮不着,也不会有摔下车的风险,最合适。但是车厢里,男女老少混杂在一起。站着也可以睡觉,因为人墙可以扶着不会倒下来。
小孩的大小便都是随地解决,车厢里还有伤兵和病人。所以大小便的臭味,汗味,食物腐败的味道以及病人的病菌夹杂在一起,好人也会被熏病了。
这么说来,想必“车顶”应该是最好的去处了。可是当陈致平一家爬上了“车顶”以后,彻底后悔了。虽然身踞高位,但坐在那儿,就要保持一个姿势不能动一下,要不然下一秒意外就会出现,不是一不留神掉下去,就是被电线给拦下了。
而且坐在车顶,虽然能随时随沐浴新鲜空气和阳光,可是白天被晒得发昏,晚上又被冷风冻得打颤。
和曾连长再次重逢,奇迹般地找回了两个“弟弟”
这火车走走停停,甚至比走路的速度还慢,但是袁行恕脚伤未愈,所以坐车总比走路好吧。就这样,他们走走停停也不知道坐了几天。
一天火车无故又停下来了,他们三人下车活动一下身体。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陈先生”,原来是曾连长的部下,他告诉陈致平,赶紧赶到桂林去,两个娃找到了,被曾连长找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全家都不敢相信,反复和这个战士确认弟弟安好后。三个人拔腿就往桂林方向跑。即使袁行恕的脚伤没好,但也顾不上了。
他们一度狂跑几分钟,又休息一分钟,接着又是几分钟狂跑,一个上午就跑到了桂林。经过四处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曾连长。
曾连长急着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我还正准备把两娃交到乡下家里给我老婆抚养着。等找到了你们再还给你们,如果一直找不到,我就当儿子养了。你们如果晚来一天,就又碰到他们了。
琼瑶第一体会到了人生当中的“喜极而泣”“悲欢离合”。
就这样,在一间小平房里,一家五口又团聚了。小弟弟看到妈妈就哇哇大哭,扑进妈妈怀里。麒麟却坏坏地拿着手当枪,对着大家瞄准说:打你们,为什么不要我们了?”陈致平抱起麒麟,大家都哭成了团。
一家人哭了好一阵,陈致平拉一家人,走到曾连长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去:你就是我们的恩人,我们一家人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们现在的重逢,我们一辈子都会感激你!
和曾连长失去联系,但在琼瑶内心,曾连长一直都是她所崇拜的英雄
小小的琼瑶内心,对这个曾连长,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曾连长高大勇猛、坚强刚毅、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又待人友善。这个形象,成为她一生都无法忘怀的人。
只可惜的是,抗战结束后,他们一家人四处打听寻找曾连长的下落,却始终都没有打听到任何消息。但是全家人都相信,曾连长一定幸福地生活着。
琼瑶在自传《我的故事》中曾经提到:曾连长这奇怪的教官,给了我太深刻的印象。以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所崇拜的男子汉,都是曾连长这种人物。
以至于后来她写《六个梦》时,其中的《流亡曲》就是根本曾连长的原型来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