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门的历史由来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8-29 00:06:30

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一条专卖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的古文化街,为何被叫作“门”呢?

这由曾经建在这里的关中书院而得名。据说,关中书院为明朝时的进士冯从吾所建。

冯从吾,字仲好,号少墟,长安人。明万历年进士,后官至御史,他为人耿直,因在仁圣皇太后生日之际,上疏明神宗(因所上疏奏章矛头直指明神宗,骂其“沉溺酒色、荒于朝政”,惹神宗大怒),遂被革职归家。归家后的冯从吾并未从此消沉,而是一面潜心研究易理,一面开堂授课。后因听课的人太多,他就在离原授课地址不远的地方建立了一所书院,就是后来的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省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首。自明代关中书院建成后,这里便被作为考生考试之所,于是关中书院所在的这一整条街便也因学子们的光临而变得繁华热闹起来。关中书院建成后,前来听冯从吾讲课的人增多.他便以此作为阵地,和当时朝廷中有名的宦官魏忠贤进行斗争,是东林党在西北地区的首领。不久因东林党被魏忠贤所灭,远在西安的关中书院自然也在劫难逃,熹宗下令拆毁关中书院,冯从吾亦被累及。

直到清康熙三年,关中书院才得以重新建立。清光绪年间,关中书院被改建为陕西省师范大学堂,民国时又被改为省立师范学校。解放前后的几十年,曾一度变得破败不堪,与附近的碑林博物馆极不相称,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这里才被依样重建。重建后的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立有一块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书“书院门”三个烫金大字,两旁是一副醒目的对联:“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一副对联,瞬间将人们带至书香气甚浓的文化世界:文房四宝、名人字画、古玩玉器,在这里应有尽有。

漫步在铺着青石砖的书院街上,看着两旁优雅沉静的仿古建筑,闻着四处飘逸的墨香,使人仿佛来到了古时那个有着万人听课阵容的关中书院。

0 阅读:2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