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最有利的时机,AMD发布新款桌面CPU】】】
众所周知,最近这段时间整个PC行业的舆论环境对于AMD来说,可谓是极其有利。
首先,竞争对手的失误客观上让不少消费者都对AMD的CPU,尤其是他们的顶级游戏CPU有了更高的期待。其次,先期上市的锐龙AI 9系列移动平台,也令外界看到了全新的Zen5(以及Zen5c)内核在能效比方面的巨大进步。
当然大家都知道,一方面锐龙AI 9系列作为AMD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大小核”设计的产品线,这次最多给到了4大核+8小核的组合,因此相对较少的大核数量也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制约了其性能的发挥。
另一方面虽然锐龙AI 9系列很惊艳,但其定位毕竟是相对高端的“生产力轻薄本”,对于大多数AMD的忠实粉丝来说,大家更期待的自然还是面向主流台式PC、主流游戏玩家群体的“全大核”Zen5 CPU。
而这,自然便是我们三易生活今天的评测对象,一款或许已经令无数人望眼欲穿、原生就具备8颗Zen5大核的锐龙7 9700X。
【【【架构解析:不只是超宽设计,还有一些有趣细节】】】
不久前在今年7月,AMD方面就已经在他们的年度“技术日”活动期间,公布了Zen5架构的许多细节,当时我们三易生活也就此有过专门的解析内容。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在锐龙7 9700X上市时间的临近,我们也得到了更多的官方技术资料。通过这些最新的信息,也使得我们得以窥见此次“全大核”Zen5桌面CPU的更多设计思路。
大家多半已经知道,Zen5架构相比于之前几代最大的改变,是将算术逻辑单元的宽度从4发射增加到了6发射,并与之搭配地将L1缓存的带宽、浮点队列的预取深度等都增加了50%,更是将L2缓存带宽直接进行了翻倍。
乍看之下,不少朋友都惊呼,这可能是AMD史上首次尝试的“超宽型”CPU架构设计。面对如此巨大的底层执行端规模提升,大家都有理由期待它对于新处理器能效和性能的“助推”效果。
但如果我们对比“隔壁”的产品设计就会发现,AMD这次在Zen5架构里其实有好几个细节,都可以称得上是“嘲讽度拉满”。
比如,Zen5的前端解码部分采用了双管线设计,这既可以使其在“标准工况”下的指令解码吞吐量翻倍,同时更是专门为了优化新内核的超线程性能而做的设计。因为这样一来,当核心运行在超线程模式时,单个核心上的两个线程,每一个都可以有独占的指令解码管线,从而很直接地提升超线程模式下的核心内部效率、降低指令延迟。
又比如相比于此前的Zen4,Zen5架构的AVX512浮点加速部分这次拥有了完整的512bit位宽加载和存储单元,不再需要每次拆分指令成两个256bit字长再进行运算。很显然,这可以直接提升新内核的AVX512运算效率。特别是在面对重负载的多媒体编集应用,以及模拟器游戏等场景中,AVX512指令集相比AVX、AVX2可以显著提升浮点性能。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于AMD的竞争对手们(嗯,是“们”)来说,他们现在不仅无法在消费级CPU中很好地支持AVX512指令集,甚至就连超线程技术也准备放弃了。
当然,相关厂商会说这是为了提升能效比,但大家都明白,现如今AMD的产品才有着更高的能效。所以当Zen5一边堆着更大规模的前端和执行部分,一边“故意”地增强竞争对手们认为不利于能效的超线程和AVX512性能时,这其中的“嘲讽”意味便不言自明了。
往更长远的角度来看,AMD在Zen5基本架构上与竞争对手的“背道而驰”,可能会引发x86体系在软件优化层面的“选边站”。在如今AMD全面高调的大背景下,这就有可能会逐级演变成一个相当长期的竞争优势。
【【【产品解析:依然是AM5接口,默认TDP仅65W】】】
聊完了架构设计上的补充信息,我们接下来来看看此次评测对象,也就是这次我们三易生活拿到的量产版锐龙7 9700X。
值得一提的是,锐龙9000系列依然沿用了大家熟悉的AM5接口,而且完全兼容此前的X670E、X670,甚至是B650和A620系列主板(当然,更新BIOS是必须的)。
所以可以看到,除了名称部分有所改变之外,锐龙7 9700X的整个外观和此前的锐龙7000、8000系列相比,乍一看是没什么区别的。
进一步地来说,熟悉AMD如今处理器设计的朋友想必都知道,自从Zen3(也就是锐龙5000系列)开始,AMD的单个CCX都包含了至多8个CPU核心。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那些多于8核心的CPU(比如锐龙9 9950X)来说,它们两个CCX之间必然要通过核间互联总线进行通讯,这自然就会在某些特定场景(比如能用到8核以上的单个应用)里增大延迟。
正因如此,近年来具有“原生8核心”的锐龙7,就一直被认为是最适合打游戏的延迟敏感型AMD处理器。而那些具有更多核心的型号,则普遍被看作是更偏生产力的产品。
从我们总结的上述这张表格大家就不难看出,与前两代的8核主流锐龙相比,新的锐龙7 9700X一方面带来了更大的L2缓存和更高一些的峰值主频。另一方面,其较低的基本频率和65W的默认TDP,似乎也暗示着这款CPU在定位上会更接近于曾经的5700X。
也就是说,现在锐龙7 9700X本身还会偏向于兼顾日常使用的低功耗,而锐龙9000系列的“高频8核”日后应该另有其他型号。
【【【理论测试:分支预测进步明显,内部缓存带宽倍增】】】
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对锐龙7 9700X的理论性能考察。
首先,通过CPU-Z来“验明正身”。可以看到在默认情况下,新一代的锐龙似乎拥有了更精细的主频调节机制,所以它在我们截图的这一瞬间,呈现出了一个非常“有零有整”的频率。
从主板信息可以看到,我们使用的是一块目前在售的华硕ROG STRIX X670E-A,并升级到了目前的最新BIOS来驱动这颗新CPU。
在CPU-Z自带的测试项目中,锐龙7 9700X在默认主频下的单核性能,已经超过了标称频率更高的上代旗舰产品锐龙9 7950X,领先幅度大约为4.5%。
更“讽刺”的是,这颗9000系8核锐龙的多核性能,甚至几乎已经追上了Zen1架构的16核“线程撕裂者”。从中就不难看出AMD从Zen1到Zen5,在经历了4代架构的更新后,综合性能的提升幅度已然接近100%。别的不说,仅是这里面所反映出的“诚意”,就确实足以令竞争对手感到汗颜。
接下来是AIDA64的“CPU Queen”项目,其主要测试的是CPU的分支预测性能,所以大家会看到在它的成绩榜单里,有时候并不是越新的CPU就越有优势。从9700X的跑分成绩来看,它的每核心分支预测性能比前代旗舰7950X足足提升了15.4%,基本符合AMD官方宣称的IPC进步幅度。由此也说明,新的超宽架构和双倍的缓存带宽设计,理应在这一代的架构进步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甚至在重视浮点性能的PhotoWorxx测试项目中,我们手头这颗锐龙7 9700X在搭配DDR5-7600高频内存的情况下,跑出了7950X九成以上的成绩。这里面当然有高频内存所带来的吞吐量加成,但新架构“原生AVX512”所带来的加成显然也不容小觑。
当然,说到重载浮点场景,AIDA64 FP64光追测试的结果则更加有趣。通过这一组成绩可以看到,9700X在这个极重负载的浮点项目中,单核性能的提升甚至已经接近50%之多。当然,这是比较特殊的工况,但考虑到Zen5架构本身就有着多了50%的L1缓存和ALUs算术逻辑单元,这似乎也很“合情合理”。
还记得我们在前文中曾提及,锐龙9000系列大幅改进了缓存性能吗?从AIDA64的缓存测试结果来看,锐龙7 9700X的L1读写和复制速度都达到了之前锐龙7 7700X的两倍,延迟则从0.7ns略微增加到0.8ns。而它的L2缓存性能则相比对位的7000系列增加了大约50%,同时延迟还从2.9ns缩短至2.5ns。至于L3缓存,它的读取带宽变化不大,写入和复制速度大致提升了10%,但延迟从9.9ns大幅缩短至7.9ns。
当然,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增加缓存带宽、还是直接堆更大的缓存容量,它们都可以带来整个内存子系统的性能优化。但是与后者相比,AMD现在采用的设计思路显然更多地考虑到了制造成本。也就是说他们不只要新品更快,而且也不希望它变得更贵。
【【【更多测试:超线程进步明显,拷机温度意外很低】】】
接下来,我们使用一些更接近实际负载的测试软件,来对锐龙7 9700X进行测试。
首先,是大家喜闻乐见的CINEBENCH 2024渲染测试。在这个环节中,锐龙7 9700X跑出了我们有史以来最高的单核成绩,同时它的多核渲染速度也几乎快追上曾经的32核线程撕裂者,让人再一次感叹AMD架构进步的速度和它给消费者带来的省钱效果。
接下来是游戏玩家熟悉的3DMARK。在其CPU测试场景中,锐龙7 9700X的成绩显著高于前代的7700X,甚至除了“四线程”和“八线程”这两个项目之外,其余的分数都还压倒了定位更高的前代“游戏神U”7800X3D。众所周知,无论是7700X、9700X,还是7800X3D,它们都是原生8核心的CPU设计。所以当锐龙7 9700X这次在超过八线程的场景中性能显著提升时,其实就在说明它的“超线程性能”确实大幅增加了。
在相对偏办公用途的7ZIP测试项目中,锐龙7 9700X的压缩性能跑出了115.147GIPS,解压性能则是126.323GIPS。与前代(7700X)相比,压缩速度快了大约10%,解压则没什么变化。
此外,我们还使用AIDA64对这颗锐龙7 9700X进行了大约41分钟的拷机测试。在搭配一款普通360水冷,并将主板BIOS里的供电相数“拉满”的前提下,锐龙7 9700X的高负载温度在这41分钟里始终维持在70摄氏度的水平,比我们预想的要低了非常多。看起来虽然这次Zen5的裸晶面积几乎没变,但新的N4X制程还是有效地改善了积热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考虑到锐龙7 9700X的定位,更低的功耗和发热就意味着玩家在攒机时,可以在主板和散热器等方面有效节约成本。同时,它也会在后续使用中带来长期的潜在稳定性优势。
【【【游戏:3A和网游都无压力,轻松胜过竞品】】】
接下来,就到了许多朋友喜闻乐见的游戏实测环节了。为了便于大家更直观地看到锐龙7 9700X的游戏实力和性价比水准,我们也给它找了酷睿i7-14700K作为对比对象。在测试平台上,两款处理器均搭配相同的16GB*2 DDR5-7600内存,以及同款的RTX4080 Super显卡。
讲真,乍看之下,这个对比似乎并不公平。因为14700K虽然是相对老的架构、而且有着众所周知的过热和潜在使用寿命等问题,但它毕竟是一款8P+12E的20核、28线程处理器,所以整体上的多线程理论跑分成绩注定会更好看,那么为什么要拿它来与9700X进行对比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及,对于当前的几乎所有PC游戏来说,它们能够利用的核心资源顶多也就是8颗大核,那些看起来数量很多的小核在游戏场景中,仅仅只是用于应对聊天、录屏等外围软件所需。况且稍有经验的玩家都知道,万一哪款游戏优化不佳,把线程跑到了小核上,反而会造成性能的严重下降。
正因如此,对于那些往往需要玩家“全神贯注”的3A大作来说,锐龙7 9700X的八颗大核并不会构成任何性能上的不足。甚至得益于更高的单核性能,可以看到在搭配高频内存和旗舰级显卡的前提下,9700X在这几款3A游戏的测试中,普遍性能都要比名义上核心数量更多的14700K要略高那么一点。
况且9700X虽然名义上的基础主频不高,但默认的峰值主频还是确实能跑到5.5GHz。简单在BIOS里开启PBO的相关选项,并借助官方超频工具Ryzen Master进行自动调校后,可以看到它的峰值主频还进一步上升到了5.65GHz。再加上Zen5架构本身的单核效率进步,对于那些重视单/双核性能的网游来说,锐龙7 9700X也很自然地会拥有帧率上的优势。
当然,以上说的是对于3A大作和主流网游的情况。对于时下流行、以《原神》为代表的“PC版手游”来说,像锐龙7 9700X这种级别的高频八核CPU自然不可能存在任何的性能瓶颈。稳定跑满60帧是理所当然的表现。
不难看出,得益于新架构的加成,锐龙7 9700X在诸多单机和网络游戏中都能提供相当顶级的性能享受,它的游戏性能完全碾压了竞争对手酷睿i7 14700K,而且考虑到Zen5架构还格外增强了超线程场景下的效率,哪怕玩家真的要边打游戏边聊天、听歌,对于它来说也构不成什么压力。
【【【总结:新架构开辟新时代,性价比是更大的亮点】】】
对于AMD来说,Zen5意味着什么?
老实讲,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非常复杂。因为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Zen5很可能是AMD这些年来基础架构变化最大的设计。
它包含了AMD旗下第一次大规模采用的“大小核”设计;包含旨在显著提升AI计算和专业生产力性能的缓存、超线程和指令集改变;更不要说大家现在都知道,在Zen5这条产品线上,AMD还会更大规模地引入3D V-Cache,这有可能会对未来的整个x86软件生态造成更深远的影响。
但是比起这些“宏大叙事”的未来,老实说我们对于如今的锐龙7 9700X更有好感。因为它高效、低耗,游戏性能完全足够到旗舰级别,同时更低的温度也就意味着玩家可以在装机时在主板、散热、机箱方面只需更少的投入。
最为重要的是,在实测性能大幅进步的前提下,锐龙7 9700X的官方定价这次仅为2549元,甚至低于此前锐龙7 7700X的上市价格(2999元),与目前市面上同级别产品i7 14700K的3099元相比更是优势明显,再加上主板的价差,也使得用户的装机灵活性大增,完全可以把预算投入到其他部件上。
很显然,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前提下,AMD不仅没有得意忘形,而且很确实地在用更高性价比的新品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毫不夸张的说,锐龙7 9700X处理器就是现在2500元价位“最香”的甜点级产品,未来很有希望成为大热的爆款。
问一下兄弟们,我的i5 13600kf,配1060,600w电源,看4k小电影,机箱风扇就开始嗡嗡转起来了,一看cpu温度到67-68度了,这正常吗
我上了AMD多次当,我买AMD处理器太多了,955,8320,2600,5600X等记不住了。后面开办公司,给员工配电脑,英特尔9100,10850K,12100,13490F,我感觉办公英特尔桌面办公比AMD流畅太多了。所以我坚信办工英特尔永恒不变。[呲牙笑]
锐龙挺不错的[得瑟]我的初代1600到现在依旧坚挺[得瑟]我几台电脑都用的AMDcpu,从老早的羿龙到现在的锐龙,一直没毛病
AMD没有售后,谁买谁倒霉。
功耗不行,不用高级水冷散热器,差评![得瑟]
唯一的短板被补上,无论单核性能,多核性能都将全面超越intel了
这是在痛打落水狗
要点脸不?和前辈14700k相比?
可以,不错不错![点赞]
等等党又赢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