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要运走滞留我国港口的石油,还要撇开中俄与西方谈判,不简单

小拉谈古论今 2025-01-16 11:31:08

一批总量达2500万桶、估值17.5亿美元的伊朗石油,在中国港口悄然存放了足足六年时间。就在特朗普上台前夕,伊朗方面急切地请求中国 “卖个面子”,收回这批石油。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伊朗石油滞留中国港口情况

2018年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这一行动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伊核协议是国际社会经过漫长谈判,由伊朗与美、英、法、俄、中、德六国共同达成的协议。

旨在限制伊朗核计划,换取对伊朗的制裁解除,从而确保中东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特朗普政府的退出,无疑是对国际规则和多边协作的严重破坏。

到了2019年,美国进一步采取“零容忍”政策,目标直指全面遏制伊朗石油出口。美国的制裁使得伊朗的石油出口渠道被大幅压缩。

众多国际石油公司和贸易商因忌惮美国制裁而纷纷停止与伊朗的合作,伊朗的石油产业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经济发展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咽喉,举步维艰。

这批石油是在美国制裁伊朗的五个月期限内,由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运到中国。它们被存放在大连和舟山的储油罐里。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存放状态竟持续了数年。受到美国严厉制裁的影响,国际市场对购买伊朗石油心存顾虑,导致这批石油陷入了难以找到买家的困境。

同时,清关手续也因制裁带来的复杂政治因素和国际规则限制难以完成。并且,受到制裁影响,伊朗在石油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大幅增加,导致这批石油售价相对较高,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性价比并不占优势,进一步加剧了其交易的难度。

为了维持国家经济运转和石油产业的生存,伊朗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组建了一支隐蔽的油轮船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

为了规避制裁风险,销往中国的石油在运输过程中大多被重新登记为 “非伊朗石油”。这种 “曲线救国” 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伊朗石油找到了出口渠道,维持了其石油出口,保障了部分经济收入。

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做法也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一方面,隐蔽运输一旦被美国方面察觉,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制裁和惩罚,不仅油轮和货物可能被扣押,相关企业和人员也会面临法律风险;

另一方面,长期的隐蔽操作增加了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给伊朗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伊朗在制裁下的挣扎与应对,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坚韧,也凸显了国际政治博弈对能源产业的深刻影响。

伊朗要求运走石油及中国回应

随着时间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伊朗方面对于滞留在中国港口的那批石油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他们愈发急切地渴望解决这一棘手难题。

其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特朗普上台的可能性犹如一片阴云笼罩在伊朗上空,令他们忧心忡忡。因为特朗普执政时期,就对伊朗实施了极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一旦他再次上台,制裁大概率会进一步收紧。

届时,这批石油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处境,很可能会陷入彻底无法交易的绝境,其价值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缩水,给伊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伊朗开始不断敦促中国允许出售或运走这批石油,试图在特朗普上台前为这批石油找到出路。

中国在接到伊朗的请求后,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回应方式,既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三个合理且必要的要求。

关于结清积欠的石油仓储费用问题。这批石油已在中国大连与舟山港口存放多年,从油罐的日常维护,到相关安全设施的配备,再到专业人员的监管,每一个环节都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成本。

例如,油罐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以防止出现泄漏等安全问题;为了确保石油存储区域的安全,需要部署安保人员和安全设备;同时,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石油的存储条件进行监控和调整。

这些费用的累积是相当可观的,伊朗付清拖欠的保管费用,是对中国付出的合理补偿。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使得伊朗石油交易处于一个敏感的境地,如果石油来源登记不清晰,一旦流入市场,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不仅可能会导致交易被认定为非法,还可能使参与交易的各方面临来自美国制裁的风险。清晰的石油来源登记,能够让整个交易过程更加规范,符合国际规则,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带来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最终,选择船对船直接转运的方式,省去了在港口卸货再重装的步骤,这一要求具备充分的合理性。港口的装卸作业涉及到众多复杂的流程和环节,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比如,在装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石油泄漏等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对港口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船对船转运的方式也符合国际上对于特殊情况下货物运输的相关规定。

中国既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和遵守国际规则,不能因为与伊朗的关系而轻易违反国际制裁规定,陷入不必要的国际纠纷;同时,又要顾及与伊朗长期以来建立的友好关系,尽量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为伊朗提供帮助。

所以,中国提出的这些要求,并非是对伊朗的不友好,而是在当前复杂形势下经过审慎思考后的一种合理应对,是在维护自身利益、遵循国际规则和保持与伊朗友好关系之间寻求平衡的体现 。

伊朗撇开中俄与西方谈判

在面临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的重要时刻,伊朗却选择与法英德在瑞士日内瓦展开闭门对话,他们将达成新伊核协议的时间节点设定在 2025 年,从这一行为来看,伊朗似乎对中美俄在伊核问题上的影响力与作用失去了信心。

在国际政治的广阔舞台上,中东地区的局势错综复杂,宛如一张错综交织的网,这里已然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外延地带。

以色列、美国、逊尼派与什叶派四大势力在这片土地上纠葛不断、纷争频起,致使局势持续动荡。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伊核问题的化解绝非易事。

伊核协议作为管理伊朗核议题的核心文件,它的达成与实施离不开多方势力的携手努力。中美俄在全球事务中都占据核心位置。

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军事、经济、政治等领域均实力超群;俄罗斯则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丰富的能源储备,在国际地缘政治棋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合作、外交斡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涉及伊朗核问题这样的重大国际议题上,这三个大国的态度和行动至关重要。

没有中美俄的参与和支持,新的伊核协议即便达成,也很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得到有效保障。从过往的国际协议执行案例来看,缺乏大国背书的协议往往难以落地生根,在实际操作中会面临诸多阻碍。

特朗普在执政期间,就对伊朗展现出明显的敌意,他毅然决然地撕毁伊核协议。这一行为背后,以色列的态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特朗普即将重返美国政治核心,其委派的特使已着手倡导重启对伊朗的“高强度压力”策略。

一旦特朗普重新上台,以他过往的行事风格,伊朗大概率会再次面临更为严厉的封锁,甚至有可能被逼到退无可退、需要 “拼命” 的艰难境地。

在伊核问题上,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反对单边制裁和极限施压。伊朗若能与中国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借助中国在国际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影响力,或许能够在这场复杂的战略博弈中寻得一线生机。

反之,若伊朗继续忽视与中俄的合作,一旦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很可能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做出错误决策,最终自食恶果,使自身的国家利益遭受严重损害 。

结语

伊朗石油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复杂局势。美国的制裁、伊朗的应对、中国的态度以及国际各方的博弈,都在这一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中国,也将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好与各国的关系。

0 阅读:0

小拉谈古论今

简介:生活不必太高清 很高兴认识大家,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