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红蝉作为奥运跳水冠军被保送到暨南大学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
不少网友对此事争论得不可开交,
这位天才跳水冠军的保送消息为何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关注呢?
全红蝉这位跳水冠军可真了不得,在东京奥运会上,她通过“水花消失术”一举成名,真是惊艳全场。
紧接着,巴黎奥运会上,她又轻松地超越了不少国际选手,再次摘得冠军的桂冠,真是太厉害了!
要知道,这时候她才只有18岁,
这也让她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三冠王。最近,大家热议的消息却不是她又创造了什么新纪录,
反而是全红婵被保送211大学这事儿,让不少网友心里痒痒的。
暨南大学保送全红婵的消息一发布,网上立马就炸开了锅,大家纷纷热议。
有网友表示:“为国贡献,理应获得国家的支持。”
“这才是冠军应得的荣耀”“为国家奋斗的人,国家自会铭记他们的”
“不过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怎么冠军就不需要考试,能自己选呢’。”
“那些埋头苦读十年的人算啥啊”、“不如都去练体育,反正不用考试就能上名校。”
甚至还有网友比较激进地说:“她连几个字都不认识,大学的课能听懂吗?是不是得从小学开始补习?”
在暨南大学发布公告之前,大家都清楚全红蝉是个广东人,
离她老家最近、最出色的学校就是中山大学,大家都猜她会选那所。
毕竟中山大学在排名和资源方面都明显优于暨南大学。
不过根据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来看,
2024年,中山大学在对外公布的信息中已经取消了运动员的直接保送流程。
虽然暨南大学的资源比不上中山大学,但他们对运动员的保送政策始终是有保障的。
而且暨南大学有不少奥运冠军都是从这里走出的,
像苏炳添这种,基本上就是享受了“教体结合政策”直接被保送的。
所以说,暨南大学的体育资源和体育设施那是相当齐全的。
全红蝉在暨南大学能享受到专业的训练和指导,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样的经历对她今后的比赛和职业发展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有不少网友认为像全红蝉这样出色的运动员,应该考虑去国内更加顶尖的名校。
不管是暨南大学还是中山大学,肯定和“清北”这些顶尖学校没法比啊。
可惜了,“清北”这些一流名校的文化课分数要求可是相当高的,得有点真本事。
全红蝉的对外资料透露,她14岁时就被选入了国家队。
虽然国家队会有一些文化课程,但对“清北”这些学校的要求明显还是有差距的。
再加上暨南大学这次的公告内容,也是引发争议的主要矛盾焦点。
全红蝉缺乏系统的文化课程教育,结果一些偏激的网友对此就特别有看法。
暨南大学公示提到“全红蝉的运动生涯相当于高中水平”,这让不少网友觉得无法认同。
“要是运动员能够凭借自己的成绩和经历,顺利拿到重点大学的学历,
“那教育的公平性在哪里呢?难道那些有专业才能却文化基础薄弱的人也能轻松做到这样?”
实际上,教育部对保送公示有明确的规定,要求特长生的保送信息至少要公示15天。
暨南大学这次仅用了5天就取消了公示,真是不太寻常。
说不定是因为网上的热议让他们决定了取消公示,也可能暨南大学另有安排呢。
当大家拿全红蝉的文化水平说事,质疑她怎么能被知名大学保送的时候,
却往往忽略了这个只有18岁的小姑娘为我们国家带来的光荣成就,
年仅14岁,正是求知的好年纪,但她为了国家的荣耀,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国家游泳队,
每天得进行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得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
东京奥运期间身上贴得满满的都是各种贴膏。
别说她的年纪了,就算是成年人,每天泡在水里十几个小时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而且她也没有辜负国家的期待,为我们赢得了那么多金牌,
这些都是放弃了自己学习的“机会”,
现在都18岁了,难道还要让一个满身伤病的运动员回去上小学吗?这真是太不合情理了。
换句话说,她现在的成就,别说是保送暨南大学,就算是清华北大也完全没问题。
而且在我们国家,对于特长体育生的保送其实早就有相关的规定,这可不是她一个人的“特权”。
要是没有国家推出的“教体融合”政策,
那些曾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一旦退役,就会遇到不少挑战,
能够加入国家队的人,基本上都是各个运动项目的佼佼者,同时,他们的训练也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
一旦退役,几乎每个人都会留下不少伤病。
网上出现这种“特权矛盾”,其实背后主要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确实不太完善,这主要是因为人口基数庞大。
所以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均衡的情况。
对于广大网友来说,我们不仅尊敬那些为国争光的冠军,更渴望能有更公正的机会。
其实,很多网友对我们国家特长体育人才的保送政策都不是太清楚。
其实不是说每个运动员都能轻松保送到各大名校的。
像全红蝉这样的国家队世界冠军人才,一般都有自主选择211或985高校的机会,能被优先接纳保送。
全国冠军或者省级运动员大多能选二本院校左右的学校。
很多人把我国的211和985当成了教育的顶尖标杆。
这是中国优秀人才的培育基地,同时,普通人对“体育特长生”和“普通文化”这两种选择也存在着一些矛盾。
有些人可能会说,咱家孩子每天忙得跟上班似的,晚上熬到很晚还在写作业,早上五点就起床看书和刷题。
可有谁想过,全红蝉今天的成就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呢?
她14岁就进了国家队,每天的训练强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至于最后你家孩子没能考上985或者211,那也只是因为他半夜在那刷题努力奋斗。
你就没想过全红蝉为了拿下世界冠军,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牺牲吗?这显然不太公平。
相对而言,咱今天也得理性看待这两个对立的方面。
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和技巧,都是依靠自己的文化课程来提升自己的。
运动员靠的就是自己的辛勤付出和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
两者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未来,没必要存在互相竞争的看法。
但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却把大家都放进了同一个筐里,
出口就只有那么一个,至于谁能先溜出去,得看各自的本事了。
全红婵,喜事来了!她的人生新篇章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