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变“鲁比奥”就能不制裁?外媒对我们的严谨一无所知

小雷爱犯错 2025-01-26 18:03:36

“连个名字的翻译都能猜出这么多弯弯绕绕,这脑洞真不是一般的大!”这是许多网友看到最近外媒解读中国调整美国前国务卿“卢比奥”译名事件时的直观反应。

事情的经过其实并不复杂:中国根据翻译规则,将特朗普时期这位国务卿的中文译名从“卢比奥”改成了更贴合原文发音的“鲁比奥”。

按说,这不过是语言使用上的一个小调整,却被一些外媒解读成中国试图寻求对“鲁比奥”的制裁宽松。有的甚至花式解读,说这是在“释放善意信号”。

看到这里,不禁想问:外媒是对中国的语言规则一无所知,还是过于热衷于捕风捉影?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翻译调整,却能让外媒大做文章,甚至一口咬定这事儿跟制裁挂钩呢?

故事要先从事情的原委说起。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国务卿“Rubio”,被中文翻译成了“卢比奥”。并无特别之处,大家平时说到他的名字也不过是随着这个翻译念过去。

然而不久前,中国根据规范改成了“鲁比奥”,从拼写到发音都更贴近原文发音。

但问题却出在国外某些媒体的解读上,他们说中国这么做,是想通过“改名字”的方式释放信号,减少对这位美政客的制裁压力。

面对这些奇怪的推测,中国相关部门很快回应,明确表示:译名的调整完全是出于语言规范优化的考量,与制裁无关。

制裁依旧在原地,没有半点宽松的意思。但有趣的是,这个严肃的澄清似乎并未能迅速平息舆论,反而让这些媒体更加起劲,认为自己“捕捉”到了中国的某些深层用意。

作为旁观者,咱们不禁要吐槽两句:这过度解读的能力,真是生猛!一些外媒从一条语言规则的调整出发,大玩联想游戏,把翻译问题过度拔高为外交策略,然后再联结到制裁政策,简直像套公式一样。

其实,如果仔细翻翻这些外媒的报道就会发现,中国调整译名引发的这场误会并非孤例。追根到底,这背后可能是几种误区造成的——一方面是对中国外交传统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则是极爱“脑补剧情”的新闻制作习惯。

中国文字和语言翻译工作的严谨,其实早已深入人心。其中尤其以新华社翻译委员会的标准最为权威甚至“顽固”。

比如,前美国总统Obama的译名“奥巴马”并不完全贴合原音发音(有人觉得听起来更像“欧巴马”),但在无数网友建议改名之后,翻译规范仍坚持原译不动摇。

再举例,中国外交史上还有不少人名翻译的规范调整,比如“特朗普”刚被翻译成“川普”时,也因为“不够地道”,后来酌情调整。

可问题是,既然类似事件在政策层面并无关联,为啥外媒还总是“自作多情”,非要把翻译调整和外交策略联系在一起?

根源或许来自于那些媒体习惯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象,试图寻找到中国政策的“潜台词”。手握放大镜,把一个小动作搞成“玄机”,类似的操作早已见怪不怪。

与其说外媒对译名事件关注过头,不如说他们对中国外交机制缺乏基本理解。中美间的沟通渠道并非单一、死板,而是灵活多变的。

回顾历史,基辛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秘密访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那时尼克松政府甚至绕过国务卿,由基辛格以国家安全顾问的身份接触中方,最终完成了中美建交的破冰时刻。

从这个角度看,即便当时有制裁,双方照样能通过不同层级的方式进行沟通。换句话说,译名不过是表面文章,外交则需要更深层次的接触。而外媒喜欢执着于“译名”这种表面迹象,实际上无非是对中国“对等外交”传统的不够了解。

鲁比奥译名风波其实不止引发了媒体和一些国家的好奇,它也折射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个国际现象。

先来看外媒所谓的“制裁宽松”这一论点。可以拆开看看最近几年的“制裁名人榜”,从美国前国务卿到佩洛西,这些人无一例外很少会直接参与中美外交谈判等高端互动。

即便在中方制裁名单上,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外交议程几乎没受到直接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制裁更多是表现出中国立场态度,而不一定会与语言翻译挂钩。

别看外媒这么起劲地炒“和解”,“被制裁者”甚至可能都没空搭理自己的名字被改成啥,因为他们的活动领域和推行政策,本身早已与中美谈判话题无关。换句话说,无论中国是否改了译名,“制裁影响”的实际状况根本没变。

这场外媒的“脑补”效应其实也不是首次发生。翻译这个看上去稀松平常的工作早就承担着许多人为赋予的意义。

比如,日本多年来将中国领导人姓名用日文谐音翻译,却时常因词汇搭配引发两国网友争议;而俄文媒体在翻译美国政客名字时,亦会被批评带有特定语气。

翻译背后显示的更多是文化视角的差异,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意图。可惜的是,部分外媒似乎更愿意以惊悚化方式处理翻译话题,把客观问题搞成噱头。

面对外媒一再渲染的消息,中国的态度却始终相当克制。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强调“译名只和语言规则有关”,既没躲闪,也没夸张反击。

说到底,这说明中国并未被这些“小题大做”的误读拖下水,反而试图保持规则透明,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实际情况。

一场关于“鲁比奥”的小讨论,其实也让人更深一层看到,这不仅是翻译的问题,更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理解的鸿沟。“一个名字虽小,却引得外媒脑补风暴,真正让人大开眼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37

小雷爱犯错

简介:吃瓜小生,天天带你们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