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点滴遗言,走进隋唐女性的世界

君轩说历史 2023-01-14 20:51:02

公元223年,也就是曹魏黄初四年、蜀汉章武三年、孙吴黄武二年,昭烈帝刘备在对吴作战失利后,元气大伤,只好托孤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并给皇太子刘禅留下这封千古流传的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其中尤以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引发后人共鸣,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品格箴言。

刘备作为帝王,生前戎马,身后感叹,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古代女子有没有类似的遗言呢?笔者最近阅读了一本《离形去智,无累乎物: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作者么振华、吕璐瑶搜集了236例隋唐时期女性遗言,透过遗言考察隋唐时期女性在临终前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所乐所痛,展现出当时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著名的雄主,他的发妻长孙皇后同样也不简单,通过“孝事高祖,恭顺妃嫔”支持李世民夺储君之位,身为中宫之主却力行节俭;李世民想给女儿长乐公主更多嫁妆,魏徵劝谏,长孙皇后不仅跟李世民表明自己支持魏徵的态度,还专门派太监给魏徵送了五百匹帛;皇太子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想给东宫添加器物,长孙皇后也拒绝了;可以说长孙皇后生前对节俭是一以贯之的。

唐朝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病逝,临终前留下了这样一段遗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当时,辅佐李世民多年的魏国公、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因故被遣在家,长孙皇后嘱咐李世民不要忘记这位老臣;同时强调不要给长孙氏一族太多的官爵;最后就是“死不可厚费”,还是强调节俭,可谓贯彻到底。

相比长孙皇后,唐顺宗李诵的发妻王皇后的经历更曲折。

唐顺宗当了25年皇太子才登基,虽然当时身体条件很差,但他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局面非常不甘,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开启“永贞革新”,但这引发了宦官的激烈反对,半年后就被迫退位,由皇太子李纯登基,第二年就驾崩了。

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唐顺宗身体太差,王皇后的册礼没能举行,直到唐顺宗被迫禅位后,才由儿子唐宪宗李纯册封为太上皇后,唐顺宗驾崩后又被尊为皇太后。

唐朝元和十一年(816年),王皇后去世,留下了一份感人的遗令:"皇太后敬问具位。万物之理,必归於有极,未亡人婴霜露疾,日以衰顿,幸终天年,得奉陵寝,志愿获矣,其何所哀。易月之典,古今所共。皇帝宜三日听政,服二十七日释。天下吏民,令到临三日止。宫中非朝暮临,无辄哭。无禁昏嫁、祠祀、饮食酒肉。已释服,听举乐。侍医无加罪。陪祔如旧制。"

王皇后不仅看淡生死,而且还要求尽量减少对皇帝和天下臣民正常生活的干扰;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侍医无加罪”,现在我们还能听到一些吖闹的新闻,而在古代给皇帝及达官贵人看病,更是一件可能丢命的事,王皇后的遗言,可谓仁啊!

除了皇帝后妃,《离形去智,无累乎物: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中还有有待字闺中的女子、官女子、比丘尼、皇帝后妃、官妓、官员之妻、平民女子等人的遗言, 其中,东都洛阳思恭里名妓沈子柔的故事,可以说是非常感人的爱情写照。

沈子柔生前“善晓音律,妙攻弦歌,敏慧自天,孝慈成性”,可以说是多才多艺,所以“洛阳风流贵人,博雅名士,每千金就聘,必问达辛勤”,不过她有一个心爱之人源匡秀。唐朝咸通年间,洛阳出现疫病,沈子柔也因此病倒,自度时日无多的她,对源匡秀感叹道:“妾幸辱郎之顾厚矣,保郎之信坚矣,然也妾自度所赋无几,甚疑旬朔与疠疫随波。虽问卜可禳,虑不能脱。”

沈子柔死后,源匡秀给她写了墓志铭,并称“丽如花而少如水,生何来而去何自?火燃我爱爱不销,刀断我情情不已。虽分生死,难坼因缘,刻书贞铭,吉安下泉。”

沈子柔和源匡秀的爱情,也在这点滴的遗言记录中,让后人看得真真切切。

隋唐时期国力强大,民风开放,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从《离形去智,无累乎物: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一书中,我们可以对唐代会及女性地位进行另一视角的考察,对历史有更多新的认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