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态度大变,政府开始放松中企投资,汽车巨头向中企采购

冯善智talk 2024-09-11 16:25:07

眼看“印度制造”迅速崛起无望,印度开始对华释放友好信号,希望中国加大对印投资。

logo倒是挺帅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印度政府已经告知业界,将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加快审批符合标准的中国投资提案。

截止到上月底,该小组已经开过两次会,共批准了七八项提案,其中大多是电子制造业领域,涉及中企包括立讯精密、华勤技术等知名电子产品制造商,它们都是为知名科技公司代工生产手机和电脑的,比如苹果手机。

实际上,立讯精密早在四年前就和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金额约为75亿卢比,主要内容是接管该邦此前关闭的摩托罗拉手机制造厂。泰米尔纳德邦为这事没少催促中央政府,结果直到最近才获批。

与此同时,印度电动化行业也出现了重大转变,一些巨头公司开始向中企采购关键零部件。

据印媒报道,印度车企巨头塔塔汽车正在大批购入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组,他们之前一直使用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电池产品,这是第一次用于电动汽车。该公司最新推出的SUV电动车,用的就是中国制造的电池。

塔塔汽车生产的电动汽车

本来呢,不管是塔塔汽车还是印度政府,都希望在电动汽车这种新兴技术领域实现“印度制造”,奈何自身实力太差,别说电池组了,就连制造电池组的电池芯也得从中国进口。

塔塔汽车上上下下有那么多员工要养活,总不能等印度制造发展起来再做生意,只好跟中企买现成的了。

另一方面,高度依赖中企供应的现实,又反过来引起了塔塔汽车的不安,后者向印度政府提议,在电动汽车发展的早期阶段,应该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本土企业,大力引进外资将损害印度国内的投资环境。

一边不得不依赖外商,跟中企做生意,另一边又担心中企做大,抢了本土企业的饭碗,于是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打压中企,这就是印度的矛盾之处。

尤其是四年前中印边境冲突再起,印度随即大幅收紧了对中企投资的审核程序,要么直接否决,要么无限期搁置,就是不给审批,同时还在签证发放上设卡,使中企无法自由进入印度市场。

论在印度吃过的亏,小米最有发言权

印度外长苏杰生对此解释称,考虑到中印在边界问题上的争议及双边关系,中企理应受到严格审查。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边界冲突只是个幌子,即使在2020年以前边境局势较为和平的时期,印度也没少给中企使绊子。

究其根本,关键还是在于贸易保护。但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欧美的不同,他们是还没发展起来就想保护,欧美则是因为其高端产业链被中企奋勇直追,二者逐渐从互补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这才筑起了壁垒。

印度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怎么打压中企,而是如何发展本土企业。中国企业和投资的进入固然会带来竞争,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中企在印度的投资能为其创造大量财富,给印度带来经济增长,只有先把蛋糕做大了,才能考虑怎么做得更好吃。

其次,由于美欧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印度制造出口到美欧的难度也大幅下降,等于说印度承接了中企退出后的欧美市场。如果能利用中企投资帮助印度生产商品,并直接出口到美欧,能降低不少成本。

印度热衷于薅羊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印度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放松对中企的限制,能够逐渐减少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而且选择性放宽部分涉及核心技术的投资领域,有机会让印度本土企业掌握中国的技术,最终实现自给自足。

简单来说就是,中企把技术带过来,印度自己研究,等到掌握了之后就可以不用再依赖中企,到那时才是印度制造真正崛起的时刻。

贪便宜果然是印度人刻在骨子里的传统,但问题是,就算把技术给了印度,他们也不一定能发展起来。尤其是高科技电子制造业,光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配套的基础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没学会走路就想着跑,很容易摔跟头。

印度要想发展制造业,首先要把工业基础打好,放宽劳动法限制,真正发挥出人口红利的优势,而不是成天把心思放在薅羊毛身上,谁也不是傻子,印度市场是规模大有潜力,但也不能把自己家底都赔进去啊。

0 阅读:289
评论列表

冯善智talk

简介:评论员,自由撰稿人,专栏作家、知名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