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粒小药丸,开启的可能是两种人生】他曾是个极其谨慎的人,连喝茶都会细细察看茶叶的颜色,确定没有异样才肯喝下。可如今,他几乎不能自己入睡,每晚都要靠那一片小药丸才能稍微安稳些。

最初,它是救命稻草;后来,它成了枷锁。
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
焦虑,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一推,就能让人陷入无休止的担忧、紧张和恐惧。劳拉西泮(Lorazepam),一种被广泛用于治疗焦虑症的药物,曾经是许多人的解脱。
长期使用劳拉西泮可能带来的问题,往往被忽视,直到它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劳拉西泮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帮助人们缓解焦虑的?更重要的是,长期使用后,我们究竟要警惕些什么?

劳拉西泮属于苯二氮䓬类(Benzodiazepines)药物,它的工作原理简单却高效:它能增强大脑中一种叫做“γ-氨基丁酸”(GABA)的神经递质的作用,使大脑活动变得缓慢,从而达到镇静和抗焦虑的效果。
这就好比给一个过度紧张的大脑按下“暂停键”,让它稍作喘息。
这种暂停键,并不能无限制地使用。
短期来看,劳拉西泮确实是帮助缓解焦虑的“良药”。但长期使用后,人体会逐渐对它产生依赖,甚至耐受——也就是说,同样的剂量,效果会越来越弱,最终需要更高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镇静效果。

这就像喝酒一样,刚开始一杯就能让人微醺,后来却需要更多才能感受到同样的放松。
问题是,依赖的形成往往悄无声息,人们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已经离不开它。
【悄无声息的依赖,何时变成负担?】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许多患者在使用劳拉西泮初期,并不会特别担心药物依赖的问题。
因为它的效果太好了,几乎立竿见影——焦虑消失了,睡眠也改善了,甚至连心跳加快、胸闷等焦虑症状都减轻了。但渐渐地,一些细节开始变得不对劲:
· “为什么不吃药,我就怎么也睡不着?”
· “这几天好像更容易紧张,稍微一点小事就心烦意乱。”

· “停药一天后,头晕、心慌、冒冷汗,整个人都不对劲。”
这些,可能就是依赖的信号。
2020年《中华精神科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苯二氮䓬类药物的长期使用者中,约40%的人会发展出不同程度的药物依赖,其中年长者的比例更高。
这与老年人神经系统代谢减缓、药物清除速度变慢有关,意味着他们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依赖。
更棘手的是,一旦形成依赖,停药可能带来一系列戒断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 反弹性焦虑(比之前更严重的焦虑感)
· 失眠(即使服药期间睡得很好,停药后可能会彻夜难眠)
· 心悸、出汗、手抖(类似戒酒反应)
· 甚至出现幻觉、癫痫发作(极端情况下)
【“医生,我该怎么办?”——如何安全使用劳拉西泮】如果你已经在服用劳拉西泮,或者正在考虑使用它,该如何避免这些风险?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1.遵医嘱服用,避免自行加量

劳拉西泮的安全剂量范围较宽,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增加剂量。
擅自加量可能会加重耐受和依赖问题,甚至增加过量使用的风险。
2.避免长期连续使用
国际精神药物指南建议: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使用期限应尽量控制在2-4周以内,长期服用应由医生评估风险和方案。
如果已经服用超过3个月,建议咨询医生讨论是否可以逐步减少剂量。

3.不要突然停药,必须循序渐进
如果已经形成依赖,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戒断反应,甚至导致更严重的焦虑和失眠。
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剂量,比如每周减少10-20%剂量,直到完全停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
4.寻找替代方案,学会自我调节
劳拉西泮并不是唯一的焦虑解决方案。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冥想、运动、规律作息等,都可以有效缓解焦虑,并降低对药物的依赖。

很多人误以为,焦虑症只能靠药物控制。但其实,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而非单纯的生理疾病。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改变对焦虑的认知方式,调整生活方式,就有可能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大脑中“内源性镇静剂”(内啡肽和GABA)的水平,起到类似于劳拉西泮的镇静作用(《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年)。
睡眠管理、正念冥想、心理咨询,也都是科学证实有效的焦虑管理方法。

如果你已经在使用劳拉西泮,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完全离不开它,还是只是习惯了它的存在?
【结语:药物是工具,而非心灵的支柱】劳拉西泮,曾帮助无数人在焦虑的深渊中找到片刻喘息的机会。
但它终究只是一个工具,真正的治愈,不仅仅来自药物,更来自我们对焦虑的理解和掌控。
如果你或家人正在服用劳拉西泮,不妨留意使用时间、剂量,并与医生保持沟通。

如果可能,尝试一些非药物的焦虑管理方法,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而不仅仅依赖一颗小药丸。
焦虑不会消失,但它可以被管理。
重要的是,我们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让一种药物决定我们的情绪。
【参考文献】
1.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年,“苯二氮䓬类药物依赖相关研究”
2.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年,“运动对焦虑症的影响机制”
3.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劳拉西泮药物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