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上台不久,就扫除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阉党。其杀伐果决,雷厉风行。毕竟明朝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果崇祯不进行这番大整改,恐怕真的是要完了。
要说呢,崇祯这人的确够命苦。在他前面,有一个长年旷工的爷爷,一个吃错药死了的老爹,以及一个当木匠的哥哥,这帮活宝把大明搞得是一团糟。
等他接手的时候,朝廷内部勾心斗角,外面民不聊生,还有皇太极虎视眈眈。
面对大明内忧外患,崇祯急迫地想要力挽狂澜。要拯救大明,就要解决当下最大的威胁:皇太极。
崇祯登基后,雄心壮志其实,在崇祯上任之前,宁锦之战,皇太极大败而归,关锦防线总算是保住了。但皇太极回去休整休整,来年又拉出一支队伍。眼看,皇太极就要杀进来,把崇祯愁死了。
于是,崇祯就发出了调令,启用在东莞老家种荔枝的袁崇焕。接到了崇祯的调令,袁崇焕大吃一惊。因为袁崇焕现在的身份是平民,想要官复原职,按明朝规定还得循序渐进。
然而,崇祯这调令,直接给袁崇焕封了个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对于袁崇焕,崇祯对他寄予很大的厚望。
袁崇焕受命讨伐皇太极去宁远赴任之前,袁崇焕先要向崇祯谢恩。这是君臣两人初次见面,双方都很激动。袁崇焕此时心情非常好,忙不迭地开始吹牛皮:别看皇太极在那蹦跶,只要皇上您全力支持,五年之内,我就能光复辽东,摆平皇太极。
这话可算是说到崇祯心坎上了,他龙颜大悦,表示:兄弟,你放手去干,需要什么就跟我说,一句话的事儿!
袁崇焕胸有成竹,带兵到达辽东。但一到辽东就出事了。倒不是皇太极打回来了,而是明军自乱阵脚。
原来宁锦大捷后,明军将士流血卖命,却没有得到赏赐,本来就是怒火蔓延。还被阉党故意冷落,这彻底激怒的将士,一气之下就把辽东巡抚毕自肃给捆了,跟朝廷放出狠话:一手交钱,一手交人,不然就宰了他。
搞笑的是,毕自肃的亲哥哥毕自严表示:人随便你们砍,钱一分没有。
朝廷看他哥哥不管,就众筹把他赎回去,但毕自肃的自尊心受到了哥哥严重的伤害了,人刚救回来,就自杀了。
这件事看上去已经结束了。但袁崇焕马不停蹄赶到了军营,大骂道:你们是要谋反吗!敢绑架朝廷命官!
随后,袁崇焕直接揪出了带头的几十个人,利索地砍了头。兵变被强力按压了下去,但兵变的根本原因是欠饷,一直得不到解决。于是,袁崇焕就开始跟崇祯提条件,要开口就是八十万两,给将士们当军费。
崇祯实在是没钱,东拼西凑,最后给了三十万,此事总算是应付过去了。
要了钱之后,袁崇焕的心就开始痒了,随后,他开始要权,表示辽东这边他一个人就行了,不需要什么副手瞎掺和。崇祯又同意了。
接着,袁崇焕又表示,他和总兵满桂、麻登云等人不对付,皇上你得把这哥俩给我踢走,换我的亲信祖大寿和赵率教。这个要求崇祯也同意了。
要钱要权要人,崇祯样样照办。除此之外,为了表示对袁崇焕的支持,崇祯还额外赏了他一把尚方宝剑,允许他自行裁决。
此时的袁崇焕,与其说是辽东督师,不如说就是辽东一方诸侯。口袋里有钱,上面没人管,下面都是自己人。
崇祯对他也算是兑现承诺了。当然了,这一切都基于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
此时袁崇焕应该识趣,专心琢磨如何在五年之内收复辽东。然而,袁崇焕并没有,相反,他自己亲手导演了一场内讧。而这场悲剧,又彻底改变了辽东,以及他自己的命运。
袁崇焕新官上任,干掉毛文龙在当时的辽东,袁崇焕差不多就一土皇帝,基本上没人敢不听他的,但除了一个人,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皮岛总兵毛文龙。
要说毛文龙这人的发家史,那也是个传奇。当初,毛文龙只是前辽东巡抚、大好人袁应泰手下的一名小军官。辽阳城破,袁应泰自杀,毛文龙无路可逃,心一横,便搞了一条破船,拉起手下的两百士兵,跨过渤海,夜袭后金的大后方基地镇江堡,毛文龙就这样拿下了镇江堡。
当时,努尔哈赤打了败仗,气坏了,派出大军围剿毛文龙。毛文龙知道自己打不过,便再一次拉起队伍坐船到皮岛了。
皮岛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明朝前往高丽、倭国的海路必经之地。毛文龙抓住机会,一面招兵买马,一面招商引资,时不时还率兵出去打游击,把努尔哈赤七得要命。但努尔哈赤手下一条船都没有,只好干瞪眼。
对明朝廷来说,毛文龙能够有效牵制敌军,这可是为数不多的一张好牌。所以对毛文龙也是很大方,一出手就给他封了个总兵的高官。就是为了让他继续在皮岛牵制和骚扰敌人。
可袁崇焕不这么想,从一开始,他就看着毛文龙不顺眼。袁崇焕刚上任,就打算干掉这个桀骜不驯的毛文龙。
于是,袁崇焕亲自去了皮岛与毛文龙会谈。本来谈好好的,转眼话锋就变了,袁崇焕劈头盖脸地对毛文龙一顿臭骂:“毛文龙!没想到你是狼子野心,目无法纪,非杀不可!”
于是袁崇焕拔出尚方宝剑,当着数万大军的面,砍掉了毛文龙的脑袋。
曾经把努尔哈赤父子搞得心烦意乱的毛文龙,后金最大的心腹大患,就这样死在自己人手里。然而,袁崇焕不知道的是,这一剑下去,厄运就来了。
隐患被除,皇太极出新战略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事,很快就传到京城。不少大臣建议崇祯直接将袁崇焕拿下。但崇祯表示,只要袁崇焕能消灭皇太极,这个事就算了。
得知毛文龙死了,皇太极可高兴了。宁锦之战后,皇太极一直在蓄精养锐,计划着兵强马壮之日,再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对此,袁崇焕也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坐镇宁远,专门等着皇太极不服来战。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皇太极并不打算走这条路!
皇太极清楚,明军把防守的重心放在宁远一带,在别的地方自然就是防御薄弱。于是,皇太极便率领十万大军离开沈阳,没去打宁远,而是向西进入蒙古,再向南从长城防线进攻。
这一次,皇太极少了毛文龙这个后顾之忧,便放心地拉上了全部精锐。所以一路上是畅通无阻。
崇祯二年,皇太极的大军突破长城防线,到达遵化。皇太极这一招,真是让袁崇焕看傻了眼。等反应过来,大错已成,如果这时袁崇焕带上人马赶过去迎战,事情尚有转圜余地。
可袁崇焕居然只派了赵率教带领四千人马,前去迎战皇太极麾下有十万人。而明军人少又疲惫,一交手,几乎是全军覆没,赵率教阵亡,遵化随即失守,后金军入城后大肆掠杀。
拿下了遵化,皇太极率军又攻下了蓟镇的核心三屯营,总兵朱国彦战死。得知这个消息,蓟镇各个守备、大小将官纷纷向皇太极投降,献出喜峰口、马兰峪等重要关隘。
等接到了赵率教战死、遵化失守的消息,袁崇焕才急了,赶紧点齐大军入关。
但皇太极根本不打算跟袁崇焕在蓟镇一带纠缠,他潇洒地绕了个圈,摆脱明军的追击,率军向北京进发。
听说皇太极向京城杀来,崇祯急了,他任命孙承宗担任兵部尚书,要他务必挡住皇太极。
孙承宗一上任,就找到袁崇焕千叮咛万嘱咐:你战略判断失误,已经是大麻烦了。现在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在北京周边挡住敌人,哪怕是把关宁铁骑打没了,也千万不要让敌人出现在北京城下。只要别惊扰到皇上,你这事情就还能有挽回的余地。
同时,孙承宗还指出了皇太极可能要去的几个地方,包括三河、香河、顺义,要求袁崇焕去那里布防。
听完孙承宗的嘱咐,袁崇焕开始率军追击皇太极。但袁崇焕是只追不击,永远比皇太极慢上半拍。皇太极纵兵抢劫,袁崇焕也不打,而是跟在他屁股后面转悠。
那么,袁崇焕到底是要干什么呢?
从袁崇焕的表现来看,可能当时袁崇焕考虑的完全是战术,他是一心在等着皇太极进攻京城,然后打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
可是,袁崇焕毫无作为的舆论风暴就刮起来了:袁崇焕可能是真的叛变了。
几天后,皇太极的大部队终于开始向北京进发了。袁崇焕也率领人马,快马加鞭,袁崇焕前脚刚到京城门下,皇太极后脚就来了,此番情形,京城中再也坐不住了!天啊!这袁崇焕不仅叛变,还光明正大带路!
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
保得了京城,保不了自己皇太极和袁崇焕先后率军抵达北京,皇太极的大军在城北安营扎寨,而袁崇焕驻扎的地方则是城南左安门。
率军御敌,驻扎城下可以理解,可袁崇焕恐怕是忘了明朝的一条重要规定:边防军不得在京师城下扎营。袁崇焕偏偏就扎营了。此时城下还是跟他关系不好的满桂等人率领的一支明军。
如此,京城城内一片恐慌,皇太极亲自上马,带兵进攻德胜门,满桂率军迎敌。在广渠门,袁崇焕也披挂上阵,对决莽古尔泰、阿济格,以及年轻的多铎和多尔衮。双方在南城北城各自混战一场。
北城方面,满桂也挨了自己人一炮,皇太极取得胜利。在南城,后金军则被击败,只能草草收兵。皇太极下令移师修整并搜集马匹。
双方各胜一场,算是平手,崇祯也派人劳军。但打那之后,京城里传一个说法:说满桂挨了炮弹,是袁崇焕放的,这下袁崇焕跳黄河都洗不清了。
袁崇焕也意识到,自己很快就要倒大霉了。果然,三天之后,朝廷传来命令,让他立刻觐见。可崇祯不仅没有发飙,还把自己的大衣脱下给袁崇焕披上,说城头风大,别着凉了。
按崇祯的脾气,早就想把袁崇焕给砍了,但现在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际。因此崇祯并没有当场问责。可惜袁崇焕没有参透这一点,倒是心虚之前说好的五年收复辽东,而现在别说收复了,皇太极都带人闯北京了。
袁崇焕这次的表现,给了崇祯极差的印象。然而就在此时,袁崇焕又提了一个非常不合理的要求,他要带兵进城休整。
崇祯当然说不行,他边军驻扎城下,已经是不守规矩了,还要带兵进城,难道是要逼宫么?
而袁崇焕也不退让。如此,崇祯对袁崇焕杀心已起,但此时他还没打算动手,毕竟只有袁崇焕才能挡住皇太极。
果不其然,第二天,皇太极又来了,这次进攻的地点换成了左安门,袁崇焕再次亲自上阵,率军迎战。在西洋大炮和关宁铁骑的不断冲击下,后金军死伤惨重。眼看没啥结果,皇太极选择了放弃,向北撤退。
皇太极走后没两天,袁崇焕就接到诏令,要他再次入宫觐见。这次一见面,袁崇焕发现崇祯的脸色非常难看。随后,崇祯问了袁崇焕三个问题:
第一,你为什么要杀毛文龙?
第二,敌人这一次怎么就打到北京城下了?
第三,你为什么要开炮打伤满桂?
袁崇焕当时直接被问傻了。面对这个问题他答不上来。总不能说杀毛文龙,是看他不顺眼吧?再说敌人为何打到北京城下,我要是知道早就拦住他了。至于打伤满桂,这跟我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袁崇焕清楚,这三个问题无论答或沉默,皇帝都会怪罪。还不如选择沉默。于是崇祯一怒之下,就解除了袁崇焕的官职。并任命满桂出任明军统帅,关宁铁骑的指挥权交由祖大寿。而袁崇焕也被锦衣卫押出了大殿。
崇祯这一手,谁也没想到。有人劝崇祯不要冲动。但崇祯这人有两个大毛病,一是要面子,二是倔。对于这话,他睬都不睬,直接转身走人了。
可,令崇祯万万没想到的是,祖大寿亲眼看着袁崇焕被逮捕,以为下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出宫之后,他向辽东军宣布了袁崇焕被捕的消息,带着关宁铁骑擅自逃跑。
就在这节骨眼上,皇太极居然带领队伍,杀了个回马枪!
听说皇太极又来了,崇祯下令满桂前去迎敌。满桂这时候伤还没好,便表示他手下没有关宁铁骑,没法跟八旗兵正面刚。
崇祯火了:你是主帅,你不上谁上?满桂没有办法,只能率军出战,双方大战一场,满桂阵亡。不过,这次皇太极也占不到便宜,再一次撤退,却在遵化一带留了人马。
这支人马,如同钉在明朝咽喉上的钉子,非得拔掉不可。想要拔掉这几个钉子,还得用关宁铁骑,可是满桂死了,袁崇焕蹲大牢,最后只能由孙承宗老爷子出马。然而这时关宁铁骑已经由祖大寿率领逃之夭夭,孙承宗只是一个光杆司令了。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有人跑到监狱里找到了袁崇焕,连哄带骗,让他写了封信给祖大寿,让他回来。
别说,这信还挺管用,祖大寿看完之后,连夜拉着队伍又回到了北京,但磨磨蹭蹭地不肯上阵。孙承宗只能亲自去劝祖大寿,祖大寿倒听得进去,拉起队伍就上阵,直接把留守遵化的八旗兵打了个落花流水,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狼狈而逃。
打了胜仗之后,祖大寿是没事了。但想要以此救出袁崇焕,那还差得很远。最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终年四十六岁。这个时候,距离明朝灭亡,只剩下14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