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真主党高层在以色列的袭击中接连丧生,但他们仍持续对以色列北部和戈兰高地目标进行攻击,甚至使用了法迪型导弹和卡德尔弹道导弹,将攻击范围扩大到以色列北部距离边界线30至40公里的地方,有时甚至攻击特拉维夫郊区的目标。这场冲突正逐步演变为地面和空中的综合性战争,以色列已在以黎边境集结大量地面部队和重型武器,而黎真主党也做好了应战的准备。未来,黎巴嫩南部的地面作战可能会呈现为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艰苦鏖战或游击战。
同时,黎以冲突的延续时间可能较长,以色列的作战目标模糊,难以清晰界定打击真主党的程度。此外,这场冲突与地区形势,尤其是伊朗因素密切相关。伊朗一直将真主党视为其在地区影响力的王牌,并在真主党面临压力时提供支持。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试图为真主党缓解压力,复仇,这进一步加剧了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形成了报复循环,使中东局势更加艰险。
在连续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空袭后,以色列面临是否发动地面行动的艰难选择。一方面,即使以色列在地面行动中取得胜利,也难以像占领加沙一样占领黎南部地区,最终解决冲突的方式只能是双边协议。另一方面,以军地面部队进入黎境内作战将面临巨大风险,且支持一场大规模地面行动将给以色列造成极大压力,一旦行动受挫,将引发内部动荡,使其长期陷入与黎冲突的泥潭。
在此背景下,停火协议的达成显得尤为重要。以色列选择此时签订停火协议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以色列对真主党发起的军事打击已取得一定成果,真主党高层遭受重大打击,整体实力下降。但以色列也意识到,单凭此次军事行动无法根除真主党,因此在实现初步目标后及时终止行动,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精明决策。
其次,以色列若持续对黎巴嫩进行军事打击,将面临多条战线上的压力,结束多线作战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避免战线过长导致的军事和政治风险。
再次,此举可以巩固以色列与美国的关系,确保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此外,随着军事行动的持续,以色列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国际社会普遍倡导和平解决冲突,反对持续的军事对抗。停火有助于缓解黎南部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减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压力,稳定国内局势,并将战场上的军事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
停火协议于当地时间11月27日凌晨4时生效,内容包括在未来60天内,以色列逐步撤出剩余部队,黎巴嫩军队和国家安全部队在领土上进行部署。如果黎真主党和其他组织违反协议,对以色列构成威胁,以色列仍有权进行自卫。具体实施将分几个阶段进行,包括冲突双方停止敌对行动、以色列国防军从黎南部撤出、双方就争议边界地区进行谈判等。然而,停火协议生效后,双方并未迎来真正的和平,多次指责对方违反协议,局势依旧紧张。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指责黎巴嫩真主党违反停火协议,并表示将采取“强有力回应”。黎真主党则回应称,袭击是对以色列多次违反停火协议的警告。在此后的日子里,类似的冲突不断上演,以色列军方多次对黎巴嫩发动空袭,而真主党也指责以色列违反停火协议并发起“防御性的警告性袭击”。
尽管以黎双方多次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但以色列国防军明确表示仍致力于遵守美国支持的以黎停火协议,并对停火协议可能破裂并不感到担忧。在当前复杂的局势下,以军一方面采取军事行动回应真主党的袭击,另一方面又强调遵守停火协议,这体现了以色列在维护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之间的艰难平衡。然而,停火协议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缺乏信任,双方多次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协议,冲突不断上演。国际社会的监督机制效果有限,尽管美国和法国建立了一个机制来审查违反停火的报告,但这一机制并未有效阻止双方的冲突。再者,黎以双方的结构性矛盾难以解决,以色列的军事目标很难通过谈判达成,真主党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做出巨大妥协。即使协议达成,以色列何时撤军、是否能从黎巴嫩全境撤军都存在严重不确定性。
停火协议能否持续存在很大的担忧,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各方需要更多的诚意和努力来维护停火协议,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调解和监督,推动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实现真正和持久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