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位劣迹艺人复出失败,评论区翻车、演出引争议,全部遭到抵制

庞宇杰 2025-04-15 10:10:07

2025年4月,两则娱乐新闻再次刷新了网友对娱乐圈的认知下线。

李易峰在泰国曼谷举办演唱会,门票溢价2.5倍瞬间售罄,而国内网友却对于他复出的火爆程度纷纷“扣起了问号”。

于此同时,张嘉倪现身成都奢侈品活动占据 C位,却遭网友集体刷屏 “封杀的时间太短”。

这两位曾因失德行为淡出公众视野的艺人,试图通过海外巡演、商业活动“曲线救国”,却在复出路上屡屡 “翻车”。

李易峰:从顶流到“劣迹艺人”

2014 年,李易峰凭借《古剑奇谭》这部剧一夜爆红,成为国内大名鼎鼎的“古装四小生”之一。

巅峰时期,他手握数十个代言,微博粉丝超6000万,主演的《青云志》单集播放量破5亿,商业价值连续三年位居艺人榜前三。

2016年,他主演的谍战剧《麻雀》创下单日收视2.486 的纪录,网络播放量超110 亿,成为谍战剧标杆。

同年,电影《老炮儿》票房破9亿,他饰演的“小炮儿”张晓波深入人心,获得华鼎奖“中国最佳男主角”。

李易峰的爆红,就像在天空绽放的烟花,闪耀过后只剩下彻彻底底的黑暗。

2022 年 9 月,北京警方通报李易峰因多次嫖娼被行政拘留 15 天,并罚款 5000 元。

事件曝光后,13 家国际品牌连夜解约,其主演的剧集全部下架。

微博账号被封禁,母校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撤下其宣传海报,华鼎奖直接取消其“最佳男主角”称号。

法律专家指出,李易峰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66 条,属于“严重违法”,直接触发行业联合抵制措施。

事件发酵期间,李易峰曾试图通过直播澄清,但依旧被警方狠狠实锤。

之后他的粉丝后援会解散,超话被封禁,商业价值一路暴跌。

所有人都以为,在这样的“封杀”下李易峰绝对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

但是,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2025 年 4 月 12 日,李易峰在泰国曼谷举办“绿海之约”演唱会,以《古剑奇谭》经典造型重现舞台,现场泪洒舞台的画面登上热搜。

这场演唱会被李易峰的粉丝认为是“十年之约”承诺的兑现,不少国内粉丝纷纷飞往曼谷“赴约”。

舞台上,李易峰不仅玩起了“回忆杀”,甚至唱着唱着直接对着台下的粉丝双膝下跪,手里拿着话筒泣不成声。

而更加引起网友热议的,是演唱会视频下的评论区。

一部分粉丝认为“封杀三年已经足够”,更拿出演唱会的销量数据作为“实力证明”。

一些狂热的粉丝更是在评论区为李易峰“声援”:“当年他一定是被陷害的。”

白纸黑字证据确凿,那些打着“爱”的旗号的粉丝却选择视而不见。

越来越多新的疑点被网友们发现:“既然你们说他是无辜的,为什么不敢在国内复出?为什么只敢在泰国开演唱会?”

还有网友打趣道:“抖音已经被李易峰的粉丝攻陷了,我一句话都不敢说。”

一些冷静的网友则表示:PC行为挑战社会公序良俗,艺人不应因流量豁免道德责任。

张嘉倪:从“琼瑶女郎”到争议漩涡的沉沦

2007年,张嘉倪因《又见一帘幽梦》紫菱一角走红,成为名副其实的“琼女郎”。

随后嫁入豪门与买超育有两子,成为“人生赢家”代名词。

她的“豪门阔太”人设深入人心,频繁亮相时尚活动,与奢侈品品牌合作频繁。

精致的五官再加上傲人的身材,张嘉倪的时尚资源覆盖 Dior、卡地亚等奢侈品牌,微博粉丝超3000 万。

2022年,她参演的古装剧《延禧攻略》经典片段合集在视频平台点击量破百万,张嘉倪饰演的顺嫔一出现,弹幕就会飘过无数“演技在线”等夸赞的评论。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023 年的 11 月,张嘉倪高调现身法国“疯马秀”现场并与粉丝合影,被指不尊重女性的身体,违背公序良俗。

这场以“光影艺术与人体美学”为噱头的脱衣舞秀,本质是物化女性的商业表演,国内舆论对此高度敏感。

事件发酵后,张嘉倪全平台账号封禁一年,代言纷纷解约,后续参演的各种项目都受到影响。

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买超被曝婚内出轨,抚养权争夺及财产分割持续发酵。

长达一年多的沉默里,张嘉倪一直在等待复出的这一天。

2025 年 4 月,张嘉倪现身成都奢侈品活动,一席黑裙占据 C 位,最近都有作品热播的陈都灵、何瑞贤、陆柯燃等明星只能“镶边”。

工作室在第一时间发出精修图,试图以“独立女性”人设对冲曾经的“辱女”争议。

可是,复出消息的评论区却是硝烟四起。

“张嘉倪的复出就是不把女性放在眼里!”

“劣迹艺人哪个导演敢用?一不小心就被封了。”

对于张嘉倪的复出,还有不少年轻粉丝认为“作品应该和私人行为分开”,甚至为她开脱:“又没有违法,为什么不能复出?”

最令人唏嘘的是,不少品牌方再次找上张嘉倪做代言的原因竟然是:“争议指数是同期艺人的 3 倍,但粉丝购买力未受明显影响。”

这种资本对流量的畸形追逐,让所有人都为娱乐圈的风气表示担忧。

结语

李易峰、张嘉倪的复出争议,本质是资本逐利、公众价值观撕裂与监管滞后的多重博弈。

文娱行业若继续容忍“黑红即正义”的逻辑,终将反噬整个娱乐圈。

艺德是艺人的生命线。

只有建立更清晰的道德评判标准,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才能让文娱行业回归“德艺双馨”的正道。

0 阅读:0

庞宇杰

简介:庞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