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就几百字,没像平常那样写明死者为啥死亡,也没有“医治无效”之类的话,就这个小细节让群众有了不少猜疑。
你存在事实错误信息,周恩来总理是因病逝世的。请不要传播虚假信息。
【组建017专案组】
1970年12月17日凌晨4点多,昆明的天空被一层薄雾笼罩着。就在这个时候,昆明军区大院42号楼传出了几声枪响。没过多久,昆明军区党委办公室秘书邹贤玉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给惊醒了。
“42号楼院那边响了好几枪呢,你们赶紧过来人啊!”一个女人声音发颤地说道。
邹贤玉满心疑惑,满脑子都是困惑。可对方很快就把电话挂了,她还没来得及思考一下呢,谭甫仁的警卫员李洪亮就紧接着打来了电话。李洪亮声音语无伦次,说出了一个特别让人震惊的消息:开国中将谭甫仁跟他的夫人王里岩在住所被刺杀了。
邹贤玉马上就通知了军区的各个领导。军区党委办公室主任王克学最先赶到现场,他看到谭甫仁只穿着汗衫和短裤倒在血泊里,两眼往上翻着,旁边的夫人王里岩已经没了气息。
“赶紧送到军区总医院去抢救!”王克学当时就下了命令。
有专门从北京飞过来的教授参与抢救,可最后还是没救过来。下午四点的时候,谭甫仁伤得太重就去世了,他活了60岁。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军高级将领第一个被害的案子,上面特别重视这个事儿。
昆明军区谭甫仁遇害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事儿报告给了周恩来。周总理马上指示:“得赶紧组织抢救。这案子呀,很可能是内部人干的,要赶快破案,重点就放在军区机关内部。成立个专案组,让周兴负责,公安部再派人来协助。”
12月17日下午,昆明军区开了个紧急会议,针对谭甫仁遇害的案子做了三个决定:一是赶紧成立工作组;二是赶快成立专案小组;三是安排妥谭甫仁的后事。017专案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组建起来的。
办案的头一步就是来个大清查。只要是住在大院里的人,不管啥资格、啥地位,都得说清楚12月16日到17日凌晨自己在哪儿,在干啥,谁能给这些事儿作证。
工作推进过程中,现场勘查发现,凶手直接从北门进来,避开人多之处,拿凳子作工具,穿过几条小路到达作案现场。
现场勘察人员总共搜获了8个手枪弹壳和6颗手枪弹头,这里面有现场留下的痕迹,还有从谭甫仁身体里取出的弹头,经鉴定,这些都出自一支五九式手枪。
“枪”现在是个很重要的突破口,可刚开始就失败了,这条路根本没结果,所有的五九式手枪一弹一枪都没少,专案组的工作就这么开始遇阻了。
全军区检查枪支到第九天的时候,总算有了点进展。保卫部副部长要用枪的时候,发现保险柜里锁着的五九式手枪少了两支,子弹也丢了20发。017小组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都特别高兴。
可没一会儿,一盆冷水就浇灭了他们的希望。保密室里的门窗都没有被撬动过的迹象,保险柜的暗锁也好好的,没坏,但是里面的枪却不见了。
这个案子难道就一定没有结果吗?每次千辛万苦调查出来的线索都断了,这是老天的安排呢,还是凶手在背后搞鬼呢?
【小证人指认疑凶】
调查枪支没个结果,017小组的人没办法,只能一家一家去走访军区家属院。嘿,还真没白费劲,从一个小男孩那得到关键信息了。
8岁的小男孩马苏红说,12月17日凌晨5点多,他的小屋门突然“咯吱”一声被推开了。他迷迷糊糊地看到一个胖嘟嘟穿着军装的人,满头大汗地问他:“陈汉中科长住哪儿呢?”
马苏红朝着楼上指了指,随后那人就转身往楼上走。本来这就是件很平常的小事,可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再小的事都好像有些不寻常了。
017小组的工作人员本着一个都不放过的原则上了楼,找到了陈汉中科长的妻子。经她证实,她所说的细节和马苏红的一模一样,这又让017小组工作人员心里那点小火苗燃起来了。
谁也不知道那个人到底是谁,这条有用的线索也像往常一样没了消息。
大概过了一周吧,马苏红放学后就像平常那样往家走,路上正好遇见了住在同一个大院的同学王冬昆,于是这两个小孩就一块儿结伴回家了。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马苏红的脑子里就出现了王冬昆父亲的样子,模模糊糊的,跟自己那天早上看到的背影完全相同。到家以后,她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017小组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把王冬昆的爸爸王自正的照片拿给马苏红看的时候,这小娃娃惊得嘴都合不上了,为啥呢?因为照片上的人就是自己那天早上见到的那个人呀。
专案人员有点懵,为啥呢?军区保卫部刚提拔没多久的副科长王自正,这屁股还没在副科长的位置上坐热乎呢,就被老乡举报有历史反革命问题,正隔离审查着呢。他好像有不在场的证据,可谁能拍着胸脯保证百分之百就是这么回事儿呢?
12月31日,专案组的人带着马苏红到了西坝俘管所的大院里。马苏红一眼就瞧见了王自正,马上就说道:“就是他,没错!”
旁边的王自正听到这些话了,他抬眼的时候,眼神慌张得很,这一下就露馅了。虽说他马上就把情绪给掩饰好了,可专案人员那都是很厉害的,一下子就发现王自正有点不自在了。他们凭直觉就觉得,这里头肯定有啥不为人知的秘密。
专案人员察觉到了异样,王自正也知道来者没安好心,于是他就开始盘算自己的退路了。
专案人员本以为会柳暗花明了,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王自正后面的做法更过分、更绝情,一点余地都没给他们留。
【凶手竟杀心再起】
12月31日晚上10点半的样子,陈汉中、李伯志到王自正的隔离室去了。他俩用很平常的口气跟王自正说,拿着自己的缸子去食堂,那边有点事找他。
王自正心里清楚,自己行凶的事儿已经被人发觉了。于是,就在他下床的时候,一下子从被子底下飞快地抽出一把五九式手枪,扭过身朝着刚刚说话的那两个人一人开了一枪,这两人挨了枪子儿就倒下了。
执勤的战士听到枪声时还有点懵,就见王自正拿手枪朝自己开了一枪。这枪声把其他战士都引了出来,他们端起枪就对准了王自正。
王自正知道自己没机会跑了,就拿着五九式手枪朝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很快就死了。检验科的人来检查了王自正自杀用的那把手枪,结果发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王自正自杀用的手枪,就是保卫部被盗的两支枪中的一支。但坏消息是,这不是他用来杀害谭甫仁夫妇的那支枪,这件事仍然充满了疑点。
疑点一就是,王自正都失去人身自由了,咋还能那么轻易就摆脱看管人员的监护呢?
办案人员调查时发现了战士执勤存在的漏洞:12名战士分在12个班,每班就1个人,按说一个人得值班两小时。可中间交接工作起码得有个三五分钟,王自正就正好利用了这一小段时间。
怎么证明这个呢?
有这么两点情况,好多战士都说,王自正老是跟挂在大槐树上的马蹄表对时间呢,这个马蹄表是战士值班用来掌握时间的。还有就是,从王自正的日记能看出来,他对战士值班的事儿研究了好长时间了。
其三呢,王自正的家人都能证明,在被隔离审查的时候,他老是回家。他老婆李素云还说,有天晚上王自正带了两把手枪回来,非要放在家里,她怎么都不让放。
这就把前面提到的枪支问题给解释了。自杀和杀人用的枪虽然不是同一把,但都被王自正拿着使过。杀人的那把手枪后来被专案人员从大粪堆里找着了。还有啊,通往32号大院的墙角那有很明显的蹬蹭的印儿,地上胶鞋印儿的尺码和王自正的是一样的。
疑点二就是王自正怎么能轻易拿走枪支,还不留下任何痕迹呢?
这事儿其实挺简单的。他在保卫部当了好多年秘书呢。秘书有项工作是保管枪支,他办公室就是存枪的保密室,保险柜钥匙就搁在办公桌中间抽屉里。虽然秘书换了好几茬儿,但这点一直都没变。
疑点三是王自正怎么就能毫无阻碍地进入32号大院呢?
这个疑点的答案关键就在“信任”这两个字上。那时候王自正只是被隔离审查,案子还没结呢,所以他还能穿军装,戴帽徽领章。
而且好多哨兵都不知道情况呢,所以出于信任就从没拦过他。他因为工作的关系,对32号大院特别熟,有地理和人员方面的优势,进出基本没什么难处。
王自正自杀后,这个案子就这么结束了。但他留下了一个大疑问:他为啥要杀谭甫仁呢?他们之间得有多大的仇怨才会闹出人命啊?专案人员在调查时还发现了另一个冤案。
【5年悬案真相大白】
前面提到过,王自正被老乡举报有历史反革命问题,然后就被隔离审查了,案件的真相就在这里面。
1947年7月的时候出了个反革命报复的事。武拐村有个富农叫王某,他和他堂弟王志政把村里的主任武不会给枪杀了。刚解放那会,主犯王某被依法惩处了,可王志政还在外面晃悠呢,有人说这人在云南呢。
这时候呢,武拐公社革委会把一封检举信递到了云南省革委会,这信后来又被转给了革委会人保组,本来啥事儿都没有。可巧了,当时昆明军区保卫部的何凤毓科长就在这个组里,光瞅见“王志政”这仨字儿,她就一下子想到保卫部的王自正了,然后就把这封信交给谭甫仁了。
军区党委研究了这封信,商量出的办法是派人去王自正的老家调查核实情况。要是情况是真的,那就按规定来,先把王自正隔离审查。这一审查就是七个月,自由啥滋味,他早就不记得了。
王自正处在绝望和痛苦之中,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被囚禁着。于是,他的日记里有不少地方都表现出想报复杀人的想法,军区党委的主要领导都被他列入了暗杀黑名单,不过首要目标还是谭甫仁。
不说枪杀案,单说王自正的历史反革命案件就有两个问题。要是王自正真就是当年那个嫌疑犯,他为啥不彻底改头换面、隐姓埋名呢?他就改了名字里的两个字,读起来还特别像。并且他怎么还能进到纪律那么严的军队里呢?这不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逼吗?
二是就算王自正就是当年那个嫌疑犯,在阶级斗争那么严峻的时期,都已经被隔离审查了,他怎么还能随便进出呢?这就说明军区对他并不是特别重视。要知道谭甫仁对阶级斗争很敏感的,他一直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想法。
王自正很可能是被冤枉的,可那也没办法,也许真相早就被历史给淹没在岁月长河里了。
王自正自杀了,又有不少证据,照理说“017案件”应该就结束了。但这案子理论上一直没结案,专案组一直拖到“九一三”。领导人不断更替,专案组的领导权也跟着变来变去。
70年代的时候,整个国家都在不停地折腾,就像“翻烧饼”似的。这个特别有名的案子也没能躲过一次又一次的整改。一直到1975年,邓小平出来主政了,他派公安部的副部长到云南重新审理这个案子,这才真正把“017案件”给了结了。就这么着,这个前前后后折腾了5年的悬案总算是画上了句号,死者也能在地下安心了。
【结语:】
一场枪杀案震惊了世人,而这起枪杀案的根源竟然是内心的愤恨。王自正把自己的悲剧和仇恨都强加到谭甫仁身上,仇恨让他的心变得麻木,甚至使他不把别人的鲜活生命当回事儿。
无辜的人丢了性命,可他的不甘心、委屈并没有随着生命的消失就没了,反倒让老婆孩子整天担惊受怕,这难道就是最好的结果吗?
我们能站在上帝视角,可又怎么能真的感受到王自正的情绪呢?五十年前,昆明军区32号大院发生了惊天大案,还有这起凶案的侦破过程,这些都特别清晰。它无奈地反映出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悲剧,谁对那段悲剧都没办法。我们好像就只能牢记历史,从历史里吸取教训,别的也做不了啥。
在特殊的时代,不只是王自正有着悲剧人生,还有数不清的、没留下姓名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人生有很多故事,也满是时代留下的创伤。
黄爱国写了《开国中将谭甫仁遇害真相》,登在2010年第4期的《党史文苑(纪实版)》上,从38页到42页。史远写的《1970,中将谭甫仁被暗杀始末》,在2008年第10期的《各界》杂志上,是71 - 74页。陈人康写了《共和国惊天大案:毛泽东的;死于黑枪》,登在2008年第2期《成功(教育版)》上,38 - 39页。刘庆荣写的《新中国首例高级将领被谋杀案》,在2003年第11期《文史精华》上,44 - 55页。还有《学理论》2005年第3期的47 - 48页有《共和国中将遇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