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薄一波同志曾到毛主席故居被要求题字,作为老一辈的革命工作者,大部分人都会被要求提字,无论他的文学成就高还是低,都要以此来表达对伟人的缅怀和崇敬之意。
而薄一波冥思苦想了很久,在三天之后写出了20个字,上面写着“永远按照你所诠释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前进”。薄一波和伟人毛主席有哪些革命友谊?为何他会说出这样的话语,其中又有何缘故?
出山薄一波同志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生1908年的山西定襄蒋村,家中还算富足,很早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也正因如此,他早期就认识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但随着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各地军阀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薄一波也未能幸免,他在狱中度过了较长的时间。
当看守监狱的国民宪名第三团需要南撤之时,我党人员瞅准时机,将薄一波同志营救出来了,重新出山的薄一波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认为薄一波将监狱转变成学校,在里面也不忘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但也正因为薄一波在建国前期多次被捕,进出监狱,致使在建国后被人打入“叛徒”的行列,当然也都是后话。随后“完全体”的薄一波继续回到山西老家,开展了敌后抗日工作。
建设很快来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薄一波同志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部长等职位。
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这可不简单,税收可是国家积累资金的最重要的手段,国家刚刚成立急需要进行税收改革,所以在1950年国务院通过了全国的税收实施细则,主抓的人员就是薄一波。
由于新的税制是在旧税制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但时代却已经是新时代,曾经的税制残留对着经济未能起到绝对正向的作用,反倒成为了阻力。薄一波为了尽快解决此事,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的工作几个月的时间,致使在修正税制过程中难免操之过急,工作过粗。
从九月财经会议酝酿到年底,仅仅三个多月,主要是为了赶在元旦之前公布实施,所以导致了工作的确出现了慌乱,而且部分的细则修改的不是很恰当,尤其是在流通环节难以收上来的工业品的批发营业税移到工厂去征,变成了“一个姑娘嫁了两家”。
也就是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推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本意都是很好的,但实施起来财政收入却不能增加,反倒使得帐面上出现了21.5亿元的饥荒。
与此同时,高岗、高饶之流借着薄一波等同志工作上面的偏差进行大肆的斗争,迫害,但被毛主席和周总理做了纠正,总结会议上认为对于批评薄一波的错误是赞成的,但说他有路线问题,绝不同意,以至于最后高岗等人对薄一波同志的批判阴谋未能得逞。
经过了这几次大的洗礼,薄一波的工作能力也更上了一个台阶,此后他在管好钱袋子的同时,在1954年分管工业,在1955年又筹建原子能,开始为制造原子弹做准备。
当时我国的工业严重依赖于苏联老大哥,而钱款方面始终捉襟见肘,可谓是真的一穷二白,随着苏联专家的全面撤走,苏联对我国的援助也陷于停滞,无论是工业还是原子弹,似乎都已经到了搁置的程度。
但我国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包括薄一波在内,偏不信这个邪,薄一波还是从仅有的财政拨款上分化出了几百项重点扶植项目,要求加大培养人才,对于工业方面更是全面支持,可谓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创造出中国的重工和原子弹。
斗争建国初期,工业、农业、制造业,百废待兴,前期几次路线方针出现了问题,到了1956年经济建设中再一次出现了偏差,有些做法做的太过火,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理论,与毛主席当初倡导的实事求是理念背道而驰。
以至于薄一波认为经济建设中不能冒进,不要夸大其词的,如果长此以往下去,不仅是社会风气,甚至经济建设都会陷入混乱。虽然毛主席根据建议,直接起草了工业70条草案,但当时政治局势晦暗不明,最终薄一波等61人还是被认定为叛变团体。
说薄一波同志等叛徒集团是从反省院出来的,是叛徒,但大部分人都知道这61个人出狱的事情是党中央批准过的,因为当时的日寇要进攻华北,而我党必须要保护好这一批党中央的有识之士,不能让日寇把他们杀了吧。
当时王明的路线已经使得组织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党组织干部是极其宝贵的,早就有定论。但随着阶级斗争愈演愈烈,薄一波同志还是遭到了迫害,但他对党的信念毫不动摇,幸好在1978年,薄一波同志被彻底平反了,恢复了名誉。
结语虽然薄一波一生坚持并信仰毛主席“实事求是”的精神,薄一波也在其他场合发表过许多重要的讲话和文章,他也曾多次并反复提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并以此做了很大的动员和运动,参与到改革开放的调研和决策过程中。
但令人唏嘘的是,他的子女好像并没有受到他的优良传统的影响,薄熙来就因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被逮捕,虽然薄熙来在薄一波的庇护下一路做到了第17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等重要的岗位,但目前的看来,薄熙来还在公安部的秦城监狱里面,由此得知,薄一波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成功。
作者:天下行
参考资料:组建首届“内阁”;周恩来主持政务岁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熊华源、廖心文
加快过渡(1953);毛泽东:雄关漫道:典藏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阿兰·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