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土上,各地的建筑风格各有特色,既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种类,又为我国的文化和文明增添了光彩。
如徽州的“马头墙”,贵州的“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江南的“白墙黑瓦”,山西的“古色古香”等等,而福建的“土楼”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至今日,人们在谈论福建的土楼时,仍会提及美国人的这一梗。而这一“梗”,正好说明了土楼的独特性。
现今福建的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地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日形、目形、一字形等多种建筑,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中以“四菜一汤”为代表的四个圆形建筑,一个方形建筑(在南靖的天螺坑)最为出名。
令人惊奇的是,这栋楼的建筑,并不是用砖头和木头建造的,而是用石头、糯米、红糖、木棍、竹棍等混合而成,完全是天然的建筑材料,而且非常坚固,有一定的防御力。
在这些因素中,防御作用是最突出的。一是为了防备猛兽,二是为了防备敌人。它高大,坚固,圆形的墙壁,让任何生物都无法靠近。
大家都知道(到过土楼的人,一定会从导游那里了解到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土楼是和中原地区几次有名的移民活动分不开的。中原移民进入闽南山区后,在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本地人发生了很大的融合。
但因为地形复杂,到处都是野兽盗贼,所以移民们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建造了一座既可以用来生活,又可以用来防御的土楼。正如之前所说,这里的土楼有很多种样式,不过最受人欢迎的,却是圆形的。
它的特点是以多环的同心楼为主体,整体结构呈外高内里低,层层叠叠,宗祠位于其中央,各环环相扣,以天井分隔,以长廊相连,两侧房屋对称,如正门、宗祠等。
从外面看,就像是一根巨大的圆柱。从天空往下看,这座建筑就像是一座发射井。由于内部的环环相扣,游客们会有一种“晕眩”的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座迷宫。
但是,无论土楼的形制如何奇特,其“中心思想”都与中原的传统民居在建筑格局上有着明显的一致性:中轴线清晰,层次分明。
承启楼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新来的游客必去的景点,也是喜欢古代建筑的人一定要去的景点。
这座圆形建筑,是一个大圆形,中间是一个小圆形,中间是祠堂。
这座建筑,横跨了半个多世纪,历经了两代朝堂更替。从明崇祯年间开始,到清朝康熙四十八年,用时81年,是中国古建历史上少有的。
整栋大楼的直径为73米,长廊的长度为229.34米,四百间客房,宛如一个巨大的城堡,让每一位建筑师都为之惊叹。
据了解,这座城市曾经被日本一名建筑师称为“家族之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真正的超级世家,好几代人都在一起,其乐融融,显示出了这个世家的强大实力。
设计师将山水道路田林融入到土楼的整体规划之中,创造出一个和谐、自然的居住空间。奇形怪状的建筑,配合着秀丽的山水,构成了一副巧夺天工的画面。这幅画不仅漂亮,还很奇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我觉得,这也正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吸引人的地方。而且,在我心目中,这座土屋也被称为“奇特之最”。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