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钉子户”张秉爱:全村搬迁就她不走,苦守20年结局让人唏嘘

昭文馆知事 2024-08-22 17:56:26
前言:

三峡工程自建设以来就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也为我国的电力、航运等行业提供了诸多助力。

但其建设过程也伴随着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尤其是库区上百万人的移民潮,更是写满心酸。

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位“钉子户”张秉爱,带着一家人苦守孤村20年。

尽管这份坚持让人感动,可最终结果却让人唏嘘。

想掌握命运的女孩,却连遭命运打击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张秉爱的名字,是看了女导演冯艳的纪录片《秉爱》。

镜头中的她有着农民的朴实和坚强,一个人就能把家里的农活干得漂漂亮亮。

同时又极为地泼辣、倔强,1994年当她所在的桂林村被选为三峡库区,整村需要搬迁到其他地方时。

她却坚定地选择留在村子里生活,任由搬迁干部磨破了嘴皮子,可她就是不松口搬迁。

干部劝她搬出去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一家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可她不为所动。

干部又吓唬她说,村子很快就会被库区淹没,她依旧拒绝松口,无奈的干部只能去劝说其他群众。

可干部们不知道的是,张秉爱选择留守村子的原因,和她从小的经历有关。

作为大山里出生的孩子,张秉爱自小的愿望就是走出大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她努力学习考到高中。

但奈何天赋实在有限,高中没毕业她就被迫回到大山深处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每天辛勤劳作只为赚取几个工分。

第一次掌控命运失败的她好不容易遇到爱的人,想要和对方长相厮守之际,却再一次被命运捉弄了。

在她18岁那年,可嫌贫爱富的父母硬生生拆散了她和爱人,让她嫁给了家境富裕却腿部残疾的陌生人。

自此之后,土地成了她唯一能掌控命运的载体,她在土地里播下什么种子,土地就能长出什么庄稼。

让她离开陪伴几十年的土地,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那种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力感让她感到恐惧。

除此之外,她对城市并没有任何的向往和期待,更多是恐惧和抵制。

这份恐惧来源于她女儿的好友,一名花季少女在别人的哄骗下去城里打工,结果却误入歧途。

双重打击下,张秉爱这才作出了拒绝搬迁的决定。

可她没想到这个决定竟给自己以后的生活带来诸多的麻烦和不便,甚至最终还是搬离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

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苦守孤村20年,最终无奈放弃

在多次劝说无果后,干部们只能暂时搁置她家的搬迁工作,先安排其他村民的搬迁和安置。

很快桂林村的第一批村民就在一片敲锣打鼓声中驶向了新生活,张秉爱看着满眼喜色的年轻人,眼神里满是不解。

之后第二批、第三批村民先后在政府的安排下分别迁往新家园,就连故土难离的老人也在装上一抔家乡的土后含泪离开了。

没过多久,原本热热闹闹的村庄就只剩下孤孤单单的张秉爱一家人。

尽管她接过了很多村民留下的土地,可以在这些土地上尽情挥洒汗水。

可孩子们上学、日常采买以及用电等问题接踵而至,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之处。

每天看着孩子们奔波几个小时去其他地方上学,她就感到一阵阵心疼,而且因为三峡大坝的修建,库区水位正在不断逼近桂林村。

每到雨季的时候她和家人半夜都不敢睡太熟,生怕被洪水冲走。

好在干部们还没有放弃他们一家,时不时会来家里看看情况,并继续劝说他们尽快搬走。

可张秉爱看着自己种下的粮食,想想那未知的未来,还是拒绝了干部们的要求,她实在割舍不下这片土地。

尽管因为水位的不断上升,他们一家被逼到更高的山坡上居住,只能搭一座没水没电的简易窝棚。

但张秉爱依旧不愿离开这片土地就那么坚持留在山上,她还希望着有朝一日能重新回到桂林村,继续耕种自己的土地。

但现实却给了她重重一击,随着三峡大坝的落成当地政府也下达了最后通牒,库区内的所有人都必须搬迁走。

因为此时库区的水深已经超过135米,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搬迁这些“钉子户”成了必选项。

眼看回村无望的张秉爱放下自己的执念离开了库区,在一片叫做烂草地的地方安家。

政府不仅认真帮她挑选了宅基地,还为她提供了4800元安家费用。

当儿子退伍回家后,他们一家就在宅基地上盖起房子,之后又学习种植橙子等经济作物,还修建了两个猪圈养猪。

经过几年的发展,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张秉爱和命运经过多轮争斗后和解,也过上了心仪的生活。

张秉爱是百万三峡移民中的普通一员,很多人也在搬离库区的过程中有过迷茫和失落。

好在有党和国家的支持,移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就像移民新村许家冲。

尽管移民后的村庄人口多、土地少,可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他们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三峡文创等产业,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还有村民冉振爱,靠着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将荒山开垦成果园,最终成为了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

还有很多三峡移民走出农村,在城市当中奔波奋斗,靠着自己的勤劳来让生活变得更好。

三峡移民虽然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但他们没有丢了祖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生活都有了不小的改变。

结语:

张秉爱对故土的留恋和坚守值得我们尊敬,她并不是想通过当“钉子户”索取多少赔偿款,只是离不开由自己掌控命运的土地。

同样,那些选择离开故土开拓新生活的三峡移民们也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用勤劳和汗水走上致富路,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

东风早报:《中国背景下的土地情结》

南方周末:《【电影】慎用你手里的机器——山形电影节获奖者冯艳访谈》

新华社:《三峡工程举世瞩目 "百万移民"见证变迁书写历史》

中国新闻网:《三峡移民新村许家冲:端稳生态“绿饭碗”》

1 阅读:391
评论列表
  • 2024-08-22 19:32

    当年三峡移民,有一部分人移到成都,到那里,房子修好,地也是选最好的给他们。比山上好多了。移到其他地方的也很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不搬。

昭文馆知事

简介: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