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3 月 28 日,山西高平发生一起因行车纠纷引发的 "特权风波"。一名女司机与男子因变道摩擦产生口角,事后竟通过朋友圈、社交平台持续辱骂对方,并在派出所调解时亮明 "司法局工作人员" 身份施压,扬言 "我是局里头的,遇事不怕事"。3 月 30 日凌晨,高平市司法局发布通报,涉事女子已被停职,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冲突升级:从路怒到网络暴力】当天下午 5 时许,男子驾车与女司机在长平西街发生轻微剐蹭(未造成交通事故)。为避免争执,男子主动倒车让行,却遭对方全程录像。当晚 6 时,男子发现自己被女司机挂在朋友圈辱骂,内容不堪入耳。更恶劣的是,女司机通过社交平台精准定位其账号,连续发送 "外地人靠网上讨饭" 等攻击性言论。忍无可忍的男子选择报警,双方被传唤至派出所。
【公权滥用:身份成威胁工具】调解过程中,女司机拒绝道歉,反而质问男子家庭住址和职业,被指 "言语威胁"。民警明确指出其行为涉嫌违法,要求道歉,却遭其强硬拒绝:"你直接去起诉吧!" 离开派出所后,她再次通过私信辱骂,并强调 "局里人不怕事",致使男子因 "创业担忧" 闭门不出。
【官方回应:停职调查与舆论争议】3 月 29 日,高平市司法局初步回应称,女子亮明身份是为配合派出所录入信息,已对其批评教育。但次日凌晨的正式通报推翻此前说法,确认其公职身份并宣布停职。通报强调 "公安机关正调查视频内容,将依法依规处理",但未回应公众对 "权力傲慢" 的质疑。
【法律透视:三重违法叠加】
民事侵权:多次网络辱骂涉嫌侵犯名誉权,违反《民法典》第 1019 条;
治安违法:公然侮辱他人可处 5-10 日拘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42 条);
职务违纪:违反《公务员法》第 59 条 "不得滥用职权" 规定,或面临降级、开除处分。
值得注意的是,其 "亮明身份施压" 行为可能构成 "利用公权力威胁他人",属从重处罚情节。
【网友热议:身份不该是护身符】事件曝光后,舆论呈现两极分化:
批评方:"司法局的更应懂法,知法犯法必须严惩!"" 公职人员耍官威,损害的是整个司法系统公信力。"
理性派:"需等待调查结果,避免网络审判。但公职人员言行应更谨慎。"
有法律学者指出,执法者违法比普通违法危害更大,因其破坏公众对法治的信仰。
【事件启示:权力不能任性】这起事件暴露三大问题:
职业伦理缺失:涉事女子将公职身份异化为 "特权标签";
监管漏洞:八小时外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舆情应对滞后:官方初期回应与后续通报矛盾,加剧公众质疑。
高平市司法局深夜通报停职,虽展现 "零容忍" 态度,但如何修复公信力仍需长效机制。正如网友所言:"穿上制服是执法者,脱下制服也该是守法公民。" 这起事件再次警示:权力必须关进制度的笼子,法治社会容不下 "特殊公民"。
公平公正公开严惩
开除
普法!普法?
严办
事实证明很多女人根本不长脑子,这种事隐藏身份都来不及,你到好了直接拿身份出来说事这不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