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战火撕裂的世界角落,加沙,这个名字如今仿佛成了人间炼狱的代名词。
十个月的硝烟弥漫,四万多无辜生命消逝,其中不乏无辜的妇女与儿童,每一声哭泣都在向世界呼喊——求救!但在这片绝望之地,却有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悄然升起,它来自东方,来自那个常被西方舆论误解的国家——中国。
当你踏入加沙的残垣断壁间,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废墟,而是屋顶上那一片片闪耀的光伏板。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光明与希望的使者,是加沙人民在绝望中紧握的稻草。
这些光伏板,绝大多数都源自中国,它们不仅仅是电力来源,更是生命的守护者。
当下,如果你想知道在加沙最重要的生存物资是啥?可能你得到的答案有点出乎你的意料,因为答案是太阳能电池板。
为什么不是水和粮食呢?因为在加沙,新鲜的食物和清洁的地下水,都需要在有电的前提下才能维持,同样,接收外界资讯的重要媒介手机,也需要电。
在西方世界,中国光伏常被贴上“产能过剩”的标签,但谁又能想到,在加沙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这些光伏板正无声地诉说着另一个故事。
Hanin A. Elholy是一位加沙作家,他的家在今年5月的军事行动中化为乌有,如今只能栖身于难民营的帐篷中。
他说:“在这里,我们衡量生活的标准不再是物质财富,而是谁的帐篷更大,谁有太阳能电池。”这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光伏在加沙的非凡意义。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卫星图像显示,加沙市一平方英里的区域内竟密布着655个屋顶光伏系统,这密度或许已冠绝全球。截至2023年,整个加沙地带可能已拥有超过1.2万套这样的系统,光伏成为了加沙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甚至可能占到了总电力的四分之一。
在加沙,安装一套光伏发电装置的成本动辄上千乃至上万美元,而当地居民的人均日收入仅有13美元。这笔巨大的开支,对加沙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加沙地区的电力供应,完全由以色列控制。而当冲突发生时,断电往往是以色列的首选。面对以色列的电力封锁和频繁的断电惩罚,光伏成了他们唯一能够自由掌握的电力来源。光伏,让加沙人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即便这光明背后藏着无尽的辛酸与无奈。
艾哈迈德·阿布·萨菲亚的养鸡场曾因停电而损失惨重,但在安装了光伏板后,他的饲养规模扩大了两倍。光伏不仅拯救了他的生意,更给了他生活的希望。
在加沙的难民营里,光伏水井成为了救命的甘泉,让无数难民得以喝上清洁的水。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应用,实则是加沙人民在绝境中挣扎求生的生动写照。
过去十年间,中国光伏产业凭借技术突破和规模效应,成功将光伏成本降低了90%以上。这一成就不仅让中国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头羊,更为包括加沙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性价比极高的中国光伏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巴勒斯坦及全球的电力项目中,成为了拯救生命的重要力量。
光伏不仅为加沙人民带来了光明与水源,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能源独立和工商业自主的希望之门。然而,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次冲突都可能让光伏板毁于一旦。但正如光伏所展现的坚韧与希望一样,加沙人民也从未放弃对和平与自由的渴望。
在过去十年里,全球光伏使用成本降低了9成以上,中国为此贡献颇多。毕竟在光伏产业链上,中国产能占了全世界的8成以上。在个别环节甚至超过了97%。于是西方对中国的光伏施加了很大的出口限制。但西方的限制对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却是希望,甚至能提高到拯救生命的高度上。
比如在2018年,中盛光电(ET Solar)中标巴勒斯坦投资基金(PIF)在约旦河西岸的光伏发电项目,装机量16.5兆瓦。
2016年起,中国还参与了加沙地带为贫困家庭安装小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生活之光-点亮家庭”项目,截至2019年,项目至少实施了4期,帮助了上百户家庭。
2020年,中国资助加沙地带Al-Durra儿童医院的光伏项目,装机容量30千瓦,能够承担医院用电需求的60%。要知道,在加沙,杀死儿童的往往不是直接的炮火,而是医院断电。
在巴勒斯坦地区,也存在商业运营的实例。天合光能官网上,就展示了巴勒斯坦的一个100千瓦的屋顶项目。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光伏成为了加沙人民生命中的一束光。但请记住,技术能给人以希望,降本让人权普惠,而和平才是这一切的前提。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应该成为人间地狱而光伏板则应该是照亮人间每一个角落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