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宗”群体兴衰:看太平天国权力博弈

龙志风我的历史很漫长 2023-05-17 10:56:52

1856年,杨氏“国宗”纷纷离开南京,前往江西接管城池,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瞬间达到临界点,旋即爆发“天京事变”。国宗群体兴衰,是太平天国权力博弈的缩影。

一、国宗由来,及其崛起于历史舞台

国宗,太平天国“特产”,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群体。那么,什么是国宗呢?这跟洪秀全的“上帝家庭”有关,能位列位列国宗的“家庭”,总计4家。

洪秀全“上帝家庭”体系中,耶稣是长子、洪秀全是次子、冯云山是三子、杨秀清是四子、韦昌辉是五子、石达开是六子,他们都是上帝的“儿子”,只是化作凡人,在人间相聚而已。

上帝有6个儿子,为何只有4“家”享受能享有国宗呢?这是一场权力博弈,利益分配使然,谁能入列,都是经过一番掰手腕,否则没戏。

耶稣不在中国,也没有来到人间,故而不可能有国宗。冯云山,太平天国实际创始人,也是拜上帝教缔造者,却在进军途中阵亡,且参加起义时没有兄弟子侄到来,故而家人无法享受国宗待遇。

“首义五王”中,西王萧朝贵很厉害,凭借“天兄下凡”,一度超越“天父”杨秀清,但家族也没享受国宗待遇。原因是:萧朝贵过早阵亡,没能活到天京;萧朝贵是“女婿”,迎娶上帝之女洪宣娇,故而属于“宗”。

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旋即出现国宗群体,却别有一番滋味。国宗并不在太平天国的职官序列,只是“上帝诸子”的家人而已,却与侯爵地位一样。

如此安排,好处很多。金田起义之后,国宗群体没啥表现,在军中没有威望。但是,国宗是自己人,靠得住,率领军队征战,还是他们好使,至少忠诚度可以。

再则,国宗以“编外人员”率兵征战,也不会抢占其他将领的饭碗,不影响别人的正常升迁。如此,国宗既能参与战斗,锻炼军事素养;“编制内”将领也乐于接受,可谓是“共赢”。

随着战斗规模扩大,国宗表现的机会来了,他们活跃在各大战场,成为绝对中流砥柱。1855年鄱阳湖之战前,江西战场、安徽战场、天京战场、两湖战场,都是国宗主导。

江西战争,起初是赖汉英,负责攻打南昌,但遇到挫折。此时,取代赖汉英负责西征的国宗,是韦俊、石祥祯、洪仁政、石凤魁。后来,韦俊、石祥祯相继夺取湖口、九江、田家镇、半壁山,并攻克汉阳。

进入湖北后,韦俊两次攻克武昌,又两次镇守,洪仁政则是协助。韦俊调回南京参战之后,武昌由石凤魁镇守,但此人无能,坑死太平军,便宜了曾国藩。

石祥祯则攻打安徽,并进入湖南,在靖港之战击败曾国藩,迫使其两次投水自尽而未遂。靖港之战后,石祥祯调回南京,与“江南大营”交战,生擒清朝大将张国梁,因一时疏忽,反被偷袭,殒命疆场。

争夺湖北的关键战役:田家镇之战、半壁山之战,韦俊、石镇仑、韦以德、韦以琳、石镇常都率兵征战,因秦日纲指挥失误,太平军战败。至于石镇吉,则领兵在东梁山、西梁山厮杀,活跃于天京战场。

国宗外出征战,基本都是“提督军务”,是方面军主帅,影响很大。太平天国的诸侯王,都是带着“股份”参加起义,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都希望培养自己人,增强集团力量,这是国宗群体崛起的主要原因。

二、杨氏国宗外出,与天京事变

1855年鄱阳湖之战结束,国宗群体不再活跃,貌似突然消失。此时,除了韦俊之外,基本看不到其他国宗有何作为。因为,他们要么战死,要么是无能,“首义诸王”不得不放弃培养,转而重用他人。

例如,著名的“五丞相东征”,秦日纲是主帅,陈玉成、李秀成、涂镇兴、陈仕章、周胜坤独自带领一军,是作战的绝对主力。江西战场,则是林启荣、赖裕新、傅忠信、黄玉昆、胡以晃负责。

国宗群体,依旧活跃,并取得重大胜利是韦俊。此人骁勇无敌,足智多谋,两次攻克武昌,差点生擒胡林翼,打死曾国藩系湘军二号人物罗泽南。

就在“老国宗”逐渐淡出视野时,杨氏国宗却异常活跃,这就很有意思了。之前一系列战斗,他们没有上阵厮杀,为何在鄱阳湖之战结束,以及摧毁“江南”大营之后,“突然”冒出来呢?与杨秀清有关。

杨秀清,桂平人,烧炭工人出身,家族背景是“零”。但是,杨秀清享有“天父传言”资格,为了壮大集团力量,将众多“杨氏”成员视为“亲属”,构建利益共同体。

“天父下凡”风险很大,一旦对手不讲武德,发起突然袭击,杨秀清的表演就此结束。为了保护自己安全,杨秀清必须将“杨氏国宗”留在京城,充当自己的贴身侍卫,顺带传到命令。

例如,杨秀清“天父下凡”,准备去天王府收拾洪秀全。杨辅清、杨润清、杨宜清则带着东王亲兵,护卫左右,以防不测。

1856年,“江南大营”被摧毁,天京威胁暂时解除。秦日纲军团,东征江浙,与张国梁在丹阳、金坛对峙。石达开出征湖北,救援武昌,对决胡林翼。韦昌辉也派出,前往江西瑞州。

北王、翼王、燕王都外出,且杨秀清威望空前提高,认为在京城里面没人能奈何自己,便放松戒备。再则,杨秀清想独揽大权,染指诸侯王在外的领地,便将身边的“杨氏国宗”外派,前往江西(太平天国最大领地)分割蛋糕。

杨秀清此举,无疑自找死路。韦昌辉家族、石达开家族好不容易打下领地,凭什么拱手让给你杨秀清呢?核心利益被侵犯,北王、翼王不满意,便支持洪秀全发动天京事变,除掉杨秀清。

“杨氏国宗”外出,杨秀清身边的护卫少了很多,故而无法抗衡诸侯王联盟,身首异处。但是,此举客观上也保住了“杨氏国宗”,他们没有被杀,也不敢回到京城,而是转战江西、浙江、福建,一度参加石达开的远征军,后脱离。

三、洪秀全重组“小家庭”,国宗退出舞台

天京事变爆发,将太平天国的“国宗体系”砸个稀巴烂。上帝的子女,都是一个“祖宗”的国宗,相互厮杀,从一家人成为劲敌,拜上帝教的信仰崩溃,再也没人相信这套说辞。

北王韦昌辉,被洪秀全打入十八层地狱,成为“北奸”,还是“臭虫”,永世不得翻身。再则,留在京城的韦氏国宗,大多死于天京事变,人才凋零;韦俊与韦以琳镇守武昌,侥幸躲过一劫,却不受待见。

韦俊被猜忌,退出武昌后转战湖北、安徽、江西。但是,洪秀全还是不放过韦氏族人,让脱离石达开回京的杨辅清去安徽抢占领地,挑起内部冲突。陈玉成不辨是非,支持杨辅清,封锁长江,韦俊无法投奔李秀成,便投降胡林翼。

翼王石达开,威望很高,天京事变后回京辅政,但被洪秀全猜忌。石达开外出单干,但石镇吉、石镇常等“族侄”并未追随大部队,而是独自带兵,结果在白色被团练全歼,“石氏国宗”消失。

信仰崩溃,洪秀全心急如焚,赶紧重新组建“小家庭”。此时,洪秀全将之前的“兄弟”排除在外,“小家庭”中只有大哥耶稣、二哥洪秀全、四哥杨秀清。冯云山、洪宣娇、韦昌辉、石达开则成为“庶人”。

1858年,杨辅清从福建脱离石达开,洪秀全对其重用有加,故而恶心韦俊。1859年,族弟洪仁玕来到南京,册封“干王”,并不属于“国宗”。此时,洪秀全看来,只有自己亲兄弟,才能是“国宗”。

“杨氏国宗”也不断被淡化,洪秀全以册封诸侯形式,将他们排挤出去。杨辅清册封“辅王”,其余杨氏成员就成了“辅王宗”,不具备“上帝子女”性质,只是凡夫俗子而已。

后来,随着大规模封王,所谓的“某王宗”也不复存在。2700多位王爷,常用汉字才3000多,王爷的含金量很低,一文不值,更别说是“王宗”了。如此一来,也没人在意自己是不是“王宗”。

一番角逐过后,所谓的“国宗”只剩下洪氏亲兄弟,却也很快消失。洪仁发、洪仁达、洪仁政几位“草包”相继封王,他们的后代,即便尚在襁褓之中,也得到了王爵,他们也不再是国宗。

“国宗”彻底消失后,上帝留在人间的“子女”,只有洪秀全一脉。当然,杨秀清依然是上帝的第四子,洪秀全还把自己的五子洪天佑过继给他。但是,杨秀清早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继承东王一脉的人,也是洪秀全家人。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0 阅读:34

龙志风我的历史很漫长

简介:说你喜欢的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