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预告片时我以为是翻拍印度片《起跑线》,上映后才发现它其实是中国版的《楚门的世界》。特别是马继业发现自己的生活一直被监视与控制那段,借鉴的痕迹太明显了。
值得鼓励的是,《抓娃娃》在《楚门》的基础上植入了更多中国式社会热点,比如“鸡娃”“高考”,非常接地气;同时还探讨了父子、爷孙、师生等代际关系,相较于《楚门的世界》,人物更多更丰富,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
加料加过了么?四个方面对比分析:
1、原创性
1998年的《楚门》创意超前。26年的时间跨度也让很多年轻观众误以为《抓娃娃》终于让开心麻花开胡了第一部原创电影。
这种原创性很宝贵,不管是电光火石的灵感乍现,还是厚积薄发的剧本磨砺,军功章的一半铁定属于编剧安德鲁·尼科尔。他也凭《楚门》获得奥斯卡与金球奖的最佳编剧双料提名。
26年前的《楚门》虽然一直以偷窥的视角观察主人公楚门,却给了观众极强的代入感,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让观众也跟着楚门一起黯然神伤。
联想到我们自己,每天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被某些人(或命运)操纵的牵线木偶?
似乎让你各代入了一部分,却又未能彻底与某个角色达成共情,只能以吃瓜群众的心态幸灾乐祸笑上一场,却很难链接自己的痛点挤出哪怕那么一滴眼泪。
《楚门》里的金·凯瑞厉害在哪里?厉害在他以一个喜剧演员的身份,出演了一名悲情溢出屏幕的可怜虫。他看似一本正经的每一句台词,都能莫名准确地击中你的笑点泪点结合部。
以往影片里都是金·凯瑞搞怪整别人,这次轮到全世界整他一人。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观众耳目一新,对他的演技也是前所未有的一致点赞。
当然这也没啥不好,最大化发挥沈腾的长处,观众就爱看这个。但看到金·凯瑞走出舒适圈的努力,沈腾的“故步自封”并不值得一直鼓励。
我在《从《黑客帝国》《异次元骇客》《移魂都市》到《楚门的世界》,科幻电影的世纪末暴潮》一文中聊过上世纪末一批商业电影所蕴含的思辨性。《楚门》作为一部喜剧片能在各大电影平台高分上榜进而影史留名,与它在哲学思辨上做出的探索功不可没。
综上所述,《楚门的世界》与《抓娃娃》高下立分。如何把一部喜剧片拍得叫座又叫好,开心麻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吃快餐吃多了,已经不会炒菜了[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