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武士:一个需要用28年来铸造的超级反派

阿獠聊电影 2024-09-12 09:31:25

1994年12月23日,英国演员塞巴斯蒂安·肖(Sebastian Shaw)去世,享年93岁。他曾在《星球大战3:绝地归来》(1983)中饰演临死前露出真容的达斯·维达,镜头只有短短的几段。这些镜头在2004年重新发行的《绝地归来》被数码修改了,他的在最后一幕中的形象被完全去除。

2020年11月29日,英国演员大卫·鲍罗斯(David Prowse)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他因在《星球大战》正传三部曲中扮演标志性大反派“黑武士”达斯·维达而闻名。

2024年9月10日,美国演员詹姆斯·厄尔·琼斯(James Earl Jones)去世,享年93岁。他曾为《星球大战》的达斯·维达配音。2008年12月被授予了美国演员工会终身成就奖。2017年6月,获得第71届托尼奖终身戏剧成就奖。

愿原力与他们同在!尽管他们以饰演同一位反派而闻名。

黑武士:一个需要用28年来铸造的超级反派

反派,正义的对立面,配角的代名词。他们的存在是为了烘托主角的高大与威武,他们的历史宿命应该是被观众唾弃与遗忘。

然而事实上,有些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很多无心之柳却长成了参天大树。好莱坞不少经典的反派极尽抢镜之能事,扫尽了主角的风头,甚至受到了无数粉丝的顶礼膜拜。

比如《蝙蝠侠》里的小丑、《雷神》里的洛基、《X战警》里的万磁王……他们都拥有着传奇的身世与独特的魅力,善于掘金的好莱坞已经或正准备为他们单独开小灶写外传了,一大波单飞的反派即将登场。

然而,在“反派有理,坏蛋无罪”的好莱坞特色反派主义道路上,有一位先行者与祖师爷人物,在长达28年的漫长电影生涯里走完了自己旅程,在浩瀚的灿烂星河里刻下了属于自己名号的闪亮之星,他就是独一而伟大的“黑武士”——达斯·维达(Darth Vader)。

他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并在美国影艺学院票选的电影百年百大反派角色里位居第三,仅低于《沉默的羔羊》的汉尼拔和《惊魂记》的诺曼·贝兹。

很难用正常时间逻辑顺序来叙述达斯·维达的成长,因为在以《星球大战》为坐标的当今世界里,人类被划分为两种:先观看《星球大战》正传后观看《星球大战》前传的人,和与之相反先观看《星球大战》前传后观看《星球大战》正传的人。

《星球大战》时间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它总共跨越了28个年头,并将在时间的长河里继续漂流下去。卢卡斯首先于1977年推出了《星球大战》,之后又分别在1980年和1983年推出了正传系列的2、3集。

时隔多年后,他又众望所归的推出了《星球大战前传》系列,分别于1999年、2002年和2005年上映前传1、2、3集。

从此以后,卢卡斯为他的宝贝儿们重新排序,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星球大战》1~6集。很多不明就里的观众少不了被这纷繁复杂的顺序搞昏头脑。

我是属于第一类人,也就是先观看《星球大战》正传后观看《星球大战》前传的人。于是在我看来,《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与其说是银河帝国的建立史,不如说它是完完全全的黑武士外传或是成长史。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坏蛋是如何炼成的。

80或90后年轻一代正向时间顺序观看《星球大战》系列获得的观感体验是趋于常态化的,他们经历的是“喜-悲-喜”的正常戏剧叙事逻辑,安纳金的由善转恶是六部曲长度里的中间必经部分,它起到了关键的戏剧冲突与转折作用,否则如此之长的电影时长就太平淡了,毕竟卢卡斯拍的不是一出肥皂剧。

而最终的达斯·维达舍命救子的庸俗桥段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观众心中的众望所归,大团圆结局可是全世界普遍流行的主旋律。

而有别于后星战观众,我们这些用倒叙方式观看星战系列的观众所渗透的情感可就酸楚很多了。因为从卢卡斯宣布开拍星战前传三部曲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心里就明白,这出戏注定是一场悲剧。作为正传里因殉身救子而重归正途的达斯·维达,这次注定要演绎其黑暗的前半生了。

我们即将看到一个重新改正归邪的安纳金,并预知在前传里他必须拥有一个无比黯淡的结局,三部曲的篇幅只是为了渲染这一出以“恶”为最终目的的无情悲剧。

我有种怪怪的感觉,安纳金被卢卡斯逼良为娼了。我甚至不敢确定是该感谢还是应该痛恨卢卡斯了。

于是我们怀着兴奋与忐忑的心情从1999年开始三年一部的等待着星战前传三部曲的一次次诞生与揭幕。果不其然,结局注定是黑暗的,年少懵懂、单纯可爱、意气风发的“天行者”安纳金终于在西斯的诱惑下,渐渐变成了那十恶不赦、冷酷无情的“黑武士”达斯·维达。

当我们看完《西斯的复仇》后,心情无比的悲伤与失落,多年的等待换来了男主角的彻底堕落,这种观影体验是独一无二也是难以形容的。虽然我们知道结局会是这样,但是那残忍的过程还是让深浸期间的影迷难以自拔。

这种失落感是老一代星战观众所共有的,我们见证了一位伟大反派的堕落史,倒叙观看了一部悲剧。这种挫败感直到我重新按照正向时间顺序观看了一遍星战系列之后才得以释怀。

当然,这一次重看距离我童年第一次接触《星球大战》也应该是20多年的事情了,这种了解剧情后的正向连续观看完全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观感体验。我体察了安纳金由善转恶,最终又幡然悔悟的完整过程。

这让正传里冷血无情的“黑武士”达斯·维达变得更加的有血有肉与性格丰满,在融入了前传里的“天行者”安纳金的痛苦灵魂之后,达斯·维达的“恶”才变得顺理成章,而他最终的从“善”也才变得有理有据。

正向观看六部曲,达斯·维达俨然成为了第一男主角,观众对他出场的期待远远超过了卢克与汉·索罗,尽管他的出场变得越来越短暂、无声与无情。

而经过倒叙、正看这两轮跨度20多年的观影洗礼之后,我才真正的成为了一名星战粉丝,也坚定的成为了一名达斯·维达粉,尽管他的名字里带着一种我们耳熟能详的卫生纸品牌味道。我开始上网了解他的前世今生以及众多花絮。

于是我了解了一段拍案叫绝的花絮。在正传拍摄时,乔治·卢卡斯对“终极反派”达斯·维达的身份进行了彻底的保密,甚至连参与演出的演员都被蒙在鼓里。在拍摄当时,只有饰演卢克的马克·哈米尔在演出前一刻由导演告知,惊讶无比的哈米尔因而才有了惊骇的完美演出。

在《帝国反击战》中,当达斯·维达对天行者卢克说出那句经典台词“No,I am your father!(不,我是你的父亲!)”时,不仅后来观影的观众震惊了,事实上连拍摄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震惊了,就连后期制作的配音演员当时都一度以为,那是剧中的维达说谎欺骗了卢克。这种突如其来的震惊效果只有第一时间观影《帝国反击战》的观众才能获得,羡煞旁人。

达斯·维达(安纳金)的扮演者严格说来一共有5位,这也是历史上的反派中非常罕见的。他们分别是前传里杰克·佛洛依德饰演的童年安纳金、海登·克里斯坦森饰演青年安纳金(达斯·维达)、正传里大卫·鲍罗斯则扮演的一身黑甲的成年达斯·维达、为其低沉配音的由詹姆斯·厄尔·琼斯、以及饰演临死前露出达斯·维达真容的塞巴斯蒂安·肖。

其中最帅的当然是海登·克里斯坦森莫属了。而最幸运的得算本文所悼念的大卫·鲍罗斯了,当年乔治·卢卡斯找他来试穿黑武士的戏服后,本来决定要他演乌奇人楚巴卡,然而大卫一言不发地走进片场的黑暗角落,这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他说:“谢谢你的建议,乔治,但我有演坏蛋的天份。你看,就是这么简单,我不用念什么台词或作任何事就很像坏蛋了”。于是卢卡斯被他说服,雄壮威武的黑武士从此诞生了。而大卫·鲍罗斯因为这个角色乐得富足一身,缺钱了就带上行头在好莱坞大道或是动漫展上一站,不用说话就财源滚滚了。

而拥有低沉嗓音的詹姆斯·厄尔·琼斯是一位真正的“黑武士”,他是一名黑人演员,除了达斯·维达以外他还给《狮子王》中辛巴的爸爸老狮王配过音。

纵观六部曲,达斯·维达(安纳金)的两处本性转折最为出彩,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甚至反复回看了这两幕很多次,因为在我眼中,达斯·维达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主角,而他的“由善及恶”以及“改邪归正”才是整个星战系列的高潮与结尾,其他演员的演绎不过都是陪衬的绿叶而已。

第一处是在《西斯的复仇》结尾处,青年安纳金在熔岩流里与欧比旺决斗,最终战败被岩浆吞噬,脸部及四肢遭受灼毁,痛苦而仇恨的注视着他前半生的朋友与恩师欧比旺。在他纠结的眼神里,忠诚与正义的光芒正在渐渐远去,背叛与邪恶涌入眼帘。

当达斯·西迪厄斯救回残肢破体的安纳金后,手术台上,那顶黝黑锃亮、冰冷威严的黑色头盔从天顶缓缓落下,最终罩在安纳金残缺不全的脸上,观众的视角跟随安纳金望向那只余双眼光明的面具,阴森之感油然而生。

之后面具合拢,金属咬合之声后一片寂静,几秒钟后传来那观众熟悉而爱恨交织的声音——一阵深沉而幽怨的沉重呼吸声。约翰·威廉姆斯的经典配乐“Imperial March (Darth Vader's Theme)”适时响起,这是这段正传三部曲中随黑武士出场必然响起的威严之曲在前传三部曲中的首次登场,它暗示着一个黑暗时代的到来。

安纳金由此蜕变为达斯·维达,善良已然远去,剩下的只有仇恨与怨毒。我仿佛听到了安纳金对过往天真的嘲笑,与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彻底绝望。从那一刻起,他成为了一名西斯武士,没有了朋友与亲人,他毅然而决然的抛弃了过往,正式登上了史上留名的反派舞台——达斯·维达。

这一刻是整个星战系列中最为黑暗的,同时也是最为伟大的,前传三部曲的最大亮点在于此刻,也是注定的归宿与结尾。它毫无疑问应该名列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刻。

第二处是在《绝地归来》的结尾处,达斯·维达在亲情与权力欲望中痛苦挣扎,最终幡然醒悟拯救了濒死的儿子卢克,却因为受到西迪厄斯的致命电击而奄奄一息时,他揭下自己的面具,露出了属于安纳金的真容。

这一刻,他成为了预言中的人物——那个注定要杀死西迪厄斯的人。他回归了绝地武士,带着尊严与骄傲,以及儿子的原谅与对妻子与朋友、师傅的忏悔慢慢死去。那一瞬间达斯·维达重新变回了天行者安纳金,以一种残忍而又无可替代的完美方式,并完成了最后一集标题的使命“Return of the Jedi”。

最为惊人的还是其后结尾的一幕,当起义军胜利后全民庆祝时,卢克看到了化为绝地英灵的三人组:尤达、欧比旺与安纳金。值得注意的是,热衷于不断打补丁的卢卡斯在数码修正版中将1983版中由塞巴斯蒂安·肖扮演的安纳金英灵改为了由海登·克里斯坦森扮演的青年形象。

按他的解释是青年时代的安纳金才是正义的化身,由西斯武士重返绝地武士理应回到青年安纳金形象。然而这一改动却招致了老牌星战迷们的抗议,他们认为这是对已逝的塞巴斯蒂安·肖的不敬。其实我认为卢卡斯的这一项改动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有助于新一代星战迷顺序观看时的心里安慰感。

因为在他们眼中,青年安纳金经历了曲折心路之后重归正途才是此系列电影应有的归宿。而我在重看该系列时也为这一改动所惊艳,我甚至回放加定格在三位英灵出现的画面,仔细辨认那究竟是不是海登·克里斯坦森,在得到确认之后暗自心潮澎湃了一番。

这是导演给予达斯·维达(安纳金)的特别眷顾与厚爱,他对于此处的修改充分反映了他对于这一经典反派长久构思的最终定案。在他心目中,纯真的安纳金永远存在,即便是披上了达斯·维达那邪恶的盔甲。他才是星战系列的真正主角,并以一种臻于完美的独特方式圆满落幕。

我想,把《星球大战》系列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都是没人会反对的,因为它甚至代表了一种文化,在美国与好莱坞文化里它都是独一无二与至高无上的,以至于1977年第一集的出现被誉为“继摩西开辟红海之后最为壮丽的120分钟”。

这样高的评价其实是不为过的。因为它不仅带来了电影技术的一场革命,更开创了史诗科幻电影的一个新纪元。顺带的,它也促成了一个里程碑式反派角色的诞生,那就是无与伦比的“黑武士”——达斯·维达。

今天的我们在无数新生代超级英雄的轰炸下显得有些目不暇接与审美疲劳,与此相对应的是,在1977年~2005年中的六个年头里,我们曾经执着而热切的盼望着一位凡人的莅临。

他拥有惊人的天赋与强大的原力,是复杂的两面体,集正义与邪恶、英雄与恶魔为一身;他有着浓烈的悲剧色彩,是银河帝国的建立功臣却又亲手葬送了它;他率真勇敢,却又心狠手辣;他拥有万千反派异曲同工的曲折身世,却有着普通坏蛋所不具有的强大号召力与知名度。

他的形象随处可见,成为了一种符号标记;他的玩偶销量远远超过了他儿子卢克与女儿莱娅公主;甚至他的独特嗓音也被无数次的模仿;他引领了一种潮流乃至文化。

在以星战为中心的认知宇宙里,他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地位恒古不变。他就是独一无二的,达斯·维达。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