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直接点名了!央视通报某公司手机为间谍提供后门,危险了

苏荨墨儿 2025-04-27 18:54:12

文|苏荨墨儿

前言

实在是太嚣张了,没想到我们日常生活竟然也是危机四伏,就在前段时间,我国接连抓住了多名间谍,偷拍、窃听、泄露文件,种种行为令人十分愤怒。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间谍除了自己窃密之外,竟然还费尽心思的在背后捣鬼,就在4月24日,央视发布了通告,有数千部手机遭到了间谍的入侵。

不仅如此,在这些被入侵的手机中,还涉及到了多国政府工作人员,这篇报道一经公布,瞬间引发了网友热议,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此次事件并非偶然。

央视新闻指出,是某家公司故意向间谍提供手机后门,在手机上植入间谍软件,才导致手机被入侵的,令人细思极恐,而报道中提到的种种细节,就差直接点名是哪家公司了。

那么,此次间谍入侵手机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防范呢?

央视发文提醒

现如今,手机已经我们日常生活中或不可缺的物品了,几乎是人手一部,不管是社交聊天,还是购物娱乐,都能用手机搞定,而这也让人们更加依赖手机。

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手机在给我们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风险,就在4月24日,央视网发布报道,提醒大家使用智能终端时注意防范。

央视网之所以发布这样的报道,也是因为智能终端现如今太普遍了,大部分人只能看到它的方便,却忽略了一系列的风险隐患,如果不注意,甚至还可能会危害到国家安全。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国家安全部也发文提醒,智能终端遭到非法入侵事情已经多有发生,就拿其中一个案例来说,智能手机成为了“定时炸弹”。

某国的一公司为了给间谍情报机关提供后门,直接在公司所生产的智能手机内植入了间谍软件,这也就导致“间谍手机”流入市场,被消费者购买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经发现了有数千部“间谍手机”,这些手机因为安装了恶意软件,有很大的安全漏洞,间谍能够通过操控“间谍手机”系统,直接控制整部手机。

而这也就意味着,间谍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手机内的全部信息,如果手机中保存这秘密文件,可能也会被泄密,简直是令人细思极恐。

这还不算完,据官方调查来看,数千部“间谍手机”的使用者,包括了多个国家的政府工作人员,如果他们接触的秘密资料被泄露,后果不容小觑。

国家安全部和央视新闻的报道,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报道没有提及是哪家公司,但暴露的种种细节,基本上就相当于点名了。

“某国公司故意向该国间谍情报机关提供后门”,看到这句话就能知道,这家手机公司是国外的,公司和间谍情报机构相互勾结。

除此之外,在京报网发布的另一篇报道中,提到过“智能终端系统的封闭性曾是安全的代名词”,这一点说明这家手机公司在宣传的时候,可能将此信息当做了卖点。

国外公司、背后搞小动作、间谍窃密,种种线索是不是越看越眼熟呢?很多网友在看完报道之后,当即就表示,说的是谁已经很明显了,就差直接点名了。

手机泄密事件

看完这篇报道之后,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我们生活中千防万防,不接听骚扰电话、不暴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网址,没想到最后却被手机“背刺”了。

谁能想到,每天都会使用的手机,竟然被安装了间谍软件,就算我们什么都没做,还是有泄露隐私的风险,实在是太危险了。

而类似的事情,其实在2015年就发生过一次了,某境外媒体报道称,“五眼联盟”情报组织劫持了应用商店的下载链接,然后将手机软件进行了“掉包”。

很多用户的手机在下载或者更新软件的时候,就会因此中招,导致手机被被安装“间谍软件”,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手机被安全间谍软件,官方报道还提到了几个泄密案例,SIM卡应该是每一步手机都安装有吧,有了SIM卡就能进行接打电话,使用移动网络等。

但SIM卡内存有大量的用户信息,不法人员不需要接触手机,仅仅通过短信就能激活SIM卡内置的流量器,然后就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手,机窃取用户信息。

除此之外,还有在今年3月25日的时候,多家媒体揭露了美国的“真面目”,原来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无差别攻击全球手机用户,展开了大规模的监听窃密活动。

不管是什么身份,美国情报机构都会窃取苹果手机用户的数据,真是太可怕了,而这一点,再结合此次报道中提到的“国外公司”,真的是很难不让人多想呀。

提高警惕预防

其实,手机泄密这种事情,早就被国家注意到了,而在2024年的时候,也有媒体发布报道,提醒大家注意防范,以免不知不觉中,个人信息就被泄露了。

我们在下载软件的时候,尽量选择官方应用商店,通过网址下载的来源不明的软件,极有可能携带病毒、木马程序,这些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同时,我们也要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这样做能够修复手机系统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避免不法分子“钻空子”,最好也定期给手机进行病毒清理,最大程度避免手机存在隐患。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使用手机时,也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就比如进行财产交易、更改密码等,含有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时,避免使用公共网络。

但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大家要有警惕心,也要小心身边可能存在的间谍,很多间谍会通过伪装身份,利用金钱诱惑他人“帮忙”,一步步将其策反。

看了以上这些信息,只能说太危险了,这也是在给我们敲响警钟,平常一定要注意手机安全。

0 阅读:1

苏荨墨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