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版“粤港澳大湾区”来了,1小时穿越4座城,它将颠覆你的认知

盛京大掌柜 2025-04-18 11:58:58

好消息!从2025年5月1日开始,沈阳都市圈要搞个大动作——首个区域旅游合作法规“关于促进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正式落地啦!这个新规可不是纸上谈兵,它能实实在在地帮咱们解决这些问题:

1、告别“各玩各的”。以前沈阳、鞍山、本溪这些地方都是自己搞旅游宣传,现在终于要联手了。就像几个好朋友组团,肯定比单打独斗强!

2、游客福利升级。以后可能会出现“一卡通玩都市圈”的旅游套票,再也不用每个景点单独买票了。跨城旅游像坐公交一样方便,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做攻略做到头秃。

3、有问题一起扛。遇到宰客、服务差这些糟心事,现在几个城市可以联合整治。就像小区物业终于联网了,哪里有问题马上就能协调解决。

说白了就是让来沈阳游玩的游客体验更好,让咱们本地人出去玩也更方便。这可是沈阳都市圈第一个“组队打怪”的法规,以后其他领域合作说不定也会照这个模式来。

有朋友肯定会问,那到底什么是都市圈呢?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简单来说,都市圈就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带着周边的兄弟城市一起发展的朋友圈。就像沈阳带着鞍山、抚顺这些邻居城市,大家离得不远(1小时车程能到),平时来往密切,经济上互相帮衬,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圈子。

1小时穿越4座城?在沈阳都市圈,真的可以!

你是不是觉得“1小时穿越4座城”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在沈阳都市圈,这正在变成现实!

交通升级,跨城如跨区,高铁公交化。沈阳到鞍山17分钟,到辽阳19分钟,到本溪25分钟……未来新增城际快线,都市圈环线公交,票价亲民,班次频繁,沈抚大道、沈阳环城高速等快速路网完善。

想象一下这样的周末,7:30沈阳早餐(老四季抻面)→ 8:30鞍山千山爬山→ 11:00辽阳午餐(老世泰糕点)→ 13:00本溪水洞避暑→ 16:00返回沈阳逛夜市,想不想体验一下?

为什么能实现?

1、“1小时通勤圈”规划:所有节点城市高铁/高速全覆盖;

2、旅游一卡通:预计推出跨城联票,省去多次购票麻烦;

3、服务一体化:异地租车、行李寄存等服务即将打通。

目前核心区4城(沈鞍辽本)已基本实现1小时互达, 2025年随着沈白高铁开通,抚顺等更多城市将加入“1小时俱乐部”。

在沈阳都市圈,"上午沈阳开会,中午本溪吃鱼,下午鞍山泡温泉"的跨城生活,马上就能体验!

除了沈阳,全国还有哪些都市圈呢?

截至2025年3月,国家已批复了包括长三角都市圈(上海、南京、杭州等)、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津冀都市圈(北京、天津、河北)、成渝都市圈(成都、重庆)、沈阳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西安都市圈等17个国家级都市圈。这些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覆盖了全国多个重要城市群和经济区域,目的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沈阳都市圈什么时候提出的?

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时辽宁省首次提出的“沈阳经济区”,这被视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雏形。经过10多年的发展,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同城化程度持续提高。

到了2021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布《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战略任务,标志着这一区域协同发展构想正式纳入省级规划框架。

规划确立阶段始于2022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作为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核心“圈”被正式确立。

2023年2月,《沈阳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使沈阳都市圈正式晋升为全国第九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同年4月17日,辽宁省发布《沈阳都市圈发展规划》,为都市圈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实施框架。

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有什么意义?

1、让整个区域发展更协调。以前各城市各干各的,现在打破“地盘思维”,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整体实力更强。

2、产业互补,一起赚钱。沈阳的工业、鞍山的钢铁、本溪的旅游……大家优势结合,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企业有更多机会,老百姓也有更多就业选择。

3、沈阳带动周边城市一起起飞。作为东北老大哥,沈阳辐射能力更强,周边城市能蹭到更多发展红利,不用再单打独斗。

4、交通、网络、能源全面升级。城际铁路、高速路网更密,5G、物流、电力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去哪都方便,企业运营成本更低,老百姓生活也更便利。

为什么把旅游作为建设沈阳都市圈的引线?

沈阳都市圈在推动区域一体化时,做了个特别聪明的决定,那就是把旅游业合作作为第一个立法项目。这个选择很有意思,因为旅游最能带动人气,见效也快,而且通过立法来保障合作,比光喊口号实在多了。

这个《关于促进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可不简单,2024年12月10日由沈阳市人大通过,辽宁省人大也在同年批准,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前都市圈合作主要靠开会协调、发文件,现在有了法律保障,相当于给旅游合作上了“保险”。比如景区联票、交通接驳这些好事,不会因为领导换了就变卦,企业和游客都能吃下定心丸。

这步棋走得非常妙,既抓住了旅游这个最容易见效的突破口,又用立法给都市圈合作开了个好头。以后其他领域的合作,比如产业、环保,都可以照着这个模式来。

这个概念的形成,对成员城市及都市圈发展的作用非常大

对沈阳而言,强化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提升国际影响力;其他城市,借助都市圈平台吸引更多游客;沈抚示范区,则成为文旅融合创新试验区,发展“旅游+康养”“旅游+科技”等新业态。整体提升都市圈经济活力,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推动乡村振兴。

旅游对城市发展有什么好处?

旅游就像城市的“金钥匙”,既能赚钱,又能提升形象,还能带动乡村、保护文化,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拉动经济,带火周边生意

旅游不是单打独斗,游客来了要吃要住要买东西,直接带动餐饮、酒店、交通、商场这些行业。比如一个景区火了,周边的民宿、餐馆、特产店都能跟着赚钱。

2、打造城市名片,吸引更多人

像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成都的宽窄巷子,这些网红景点让城市更有辨识度,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吸引投资和人才。城市形象好了,发展机会自然更多。

3、带动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很多人爱去乡村旅游,比如浙江莫干山的民宿、云南丽江的古镇,不仅让城里人玩得开心,还给农村带来了收入,盘活了乡村经济。

4、保护文化,让传统活起来

旅游让老街区、非遗手艺有了新价值。比如沈阳的老北市改造后,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成了热门打卡地,传统文化通过旅游得到了传承和创新。

都市圈的建设,和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都市圈的建设可不是只跟政府、企业有关,它会给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实实在在的改变。

举个具体例子,以后可能早上在沈阳上班,中午去辽阳吃驴肉,下午到本溪看红叶,晚上回抚顺的家,一天跨四城完全不是问题。都市圈让城市边界越来越模糊,老百姓的生活半径却越来越大,这就是最直观的改变,简单说就是“四个更”。

上班更方便了

城际公交、地铁延长线越来越多,跨城通勤不再是梦,比如住抚顺、沈阳上班,1小时直达,再也不用担心异地工作的问题,高铁公交化,周末去周边城市逛街就像坐公交车一样方便。

生活选择更多了

大医院的专家号可以跨城预约了(比如沈阳的医生可以去周边城市坐诊),社保卡、公交卡逐步通用,去哪座城市都能刷。末出游选择更多,都市圈旅游一卡通玩转多个景点。

钱包更鼓了

企业跨城布局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找工作不再局限在自己城市,农产品直销渠道多了,农民种的蔬菜水果能卖更好的价钱,做小生意的机会多了,比如开家民宿接待都市圈来的游客。

环境更好了

跨区域的污染治理让空气、水质都有改善,都市圈绿道连通,骑行、徒步的好去处更多了,公共服务标准统一,生活环境质量提升。

沈阳都市圈,未来已来!

站在更大的视角,沈阳都市圈的建设,绝不只是地图上画个圈那么简单,它正在书写东北振兴的新答卷,悄悄改变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逻辑,更实实在在地重塑着千万普通人的生活。

随着都市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沈阳一小时生活圈”必将带给人们更多惊喜,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重新定义,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最终都将转化为老百姓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沈阳都市圈通过旅游协同立法的破题,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再到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有竞争力的城市群正在辽沈大地崛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