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是存款吗?别跟银行理财混淆了

董希水 2025-01-07 18:42:41

蒋旭峰(资深金融从业者)

目前,结构性存款已经成长为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万亿级的单品,深受部分偏好“稳健”的企业和个人青睐。同时,相比于存款、理财、黄金、基金等产品,结构性存款要素多样,结构透明,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预期,选择更合适的产品,以期获得高额收益的概率提升。

根据2018年10月金融监管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结构性存款指的是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使得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收益的存款产品。

比如,一款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是1.5%或3.8%,说明最差情况下,储户能拿到1.5%的收益率,最好的情况下,能拿到3.8%的收益率。

具体看,结构性存款的最终收益率决定因素,包括期限、挂钩指标、结构三个方面。结构性存款不是普通存款,也不同于银行理财。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结构性存款分为“结构性”“存款”两部分概念,一般结构性存款90%以上配置的是银行存款,只有极少比例配置的是衍生品,银行存款部分保障本金安全,衍生品部分负责弹性收益。通俗点讲,它是存款,是加了理想目标的存款。在保证最低收益情况下(普通存款),靠部分投资去奔一个高一点的收益(加了理想目标的存款)。投资方向可以是利率的一个点位,也可以是黄金或股指或汇率的一个点位。达到这个点位了就利率升一档,没达到就最低利率结算。达到的方式有两种,往上涨,往下跌,俗称看涨、看跌。

举一个简单的“存款+期权结构”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例子:

比如一笔200万的结构性存款,假如FTP利息(资金在银行内部的转移成本,具体可以参考银行间利率)是2.5%,则这200万一年的利息是5万,如果银行将其中1万用作最低保证利息,这样利率是0.5%,剩余4万用来购买期权。购买的挂钩某股票的看涨期权期权费每份10元,这4万用来购买4000份,约定在到期日买家有用30元每/股的价格购买1000股的权利。在到期日如果该股票价值60元,则买家行权,每股赚20元(已扣期权费10元),4000股就是8万,总共利息9万(1+8),总利率可以达到4.5%(9/200*100%)。

结构性存款本质上属于存款,但是并不是普通的存款,和银行理财有些相似之处。结构性存款的本金一般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但是并不保收益。普通存款是100%保本保息的,如果银行破产了,本金和利息总额在50万元以内,可以得到100%赔付,从银行缴纳的存款保险基金中支付。结构性存款分为两部分,普通存款+金融衍生品,一部分钱就是普通的存款,一部分钱拿去投资金融衍生品了,普通存款的那部分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但是金融衍生品的那部分就不保障了。

因此,大家如果是从国内的银行买的结构性存款,只要记住它是“保本不保息”就可以了。结构性存款通常是本金100%保护,客户所承担的风险只是利息可能发生损失,而本金不会有任何损失。

另外,结构性存款的流动性较差,客户在结构性存款期间不得提前支取本金。因此,客户在投资的时候需要注意资金流动的问题。

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8月末,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47055.50亿元,较去年末的40199.73亿元增加6855.77亿元,改变了自2020年4月以来波动性下降的情况,呈现出缓慢波动增长的趋势。具体来看,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增长主要是由单位结构性存款增加导致,截至2024年8月末,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余额分别为12138.98亿元、21890.23亿元,较去年末分别增加3478.86亿元、4410.31亿元,合计增加7889.17亿元。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中的个人结构性存款仍继续减少。

分析来看,单位结构性存款出现增长,主要是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引起企业投资更加谨慎,同时叠加手工补息的规范,也有企业转而投资收益相对存款更高一些的结构性存款。

不过,业内人士强调,当前监管部门对假结构性存款的规范整治仍保持强监管态度,不能因竞争压力而再度利用结构性存款大规模揽储,一方面可能再度推升负债压力,另一方面可能因业务不合规而被监管处罚。

一部分专家认为自从理财产品的“保本”不再被认可以后,结构性存款更像是存在于存款和理财间的一种过渡形态,而随着保本理财完全退出市场,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未来随着市场发展,结构性存款可能慢慢会被银行从保本类别中剔除,甚至从银行的理财产品列表中“消失”。至今为止依然没有专门针对结构性存款的单独监管法规,只是对其挂钩的衍生品交易提出过所必须遵守的法规条款。

结构性存款被规范,主要是其假结构性设计,拉高了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与一直以来的降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导向不符,假结构性存款只是诸多被规范的高成本存款中的一种。因此,结构性存款短期内退出市场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监管硬性要求。

再看现在不同银行对结构性存款的态度,国有大型银行为了符合严监管的要求,结构性产品的数量和推广力度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甚至近年还能看见,部分大行网点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已难觅踪影。而中小型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则在监管的“压降”下维持规模,下降的速度可以说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中小型银行缺乏稳定的存款来源,压降动力不足,某些节点还需要依靠结构性存款冲量;或者是像外资银行本身有比较有资质的投研团队以及投资外汇、外国资产的便利通道,能稳定吸引部分青睐国际化、分散化投资的客户。

在全球市场,结构性存款产品可以通过挂钩不同的标的,包括指数、股票、商品、汇率或基金等,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财富管理产品。而国内市场,投资者可以咨询外资银行或主要合作银行,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化挂钩标的,最大程度实现财富管理。具体来看,可以包括三类:1.美股、港股等海外证券,例如国债、微软、亚马逊、腾讯股价;2.公募基金或指数类,例如黄金ETF、标普500ETF等;3.新兴指标类,包括ESG指数、碳中和指标等。

作为投资者,如果你是钟情于存款类产品的稳健型,结构性存款仍是主流选择之一,其购买核心逻辑在于结构性存款作为计入银行表内的产品,其期望收益能否匹配当前市场水平依然是各银行最看重该产品的点,毕竟它作为银行的揽储工具,不会特意为了收益去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但如果你是为了追求高收益,或者只是对某结构性存款的衍生品标的感兴趣的冒险型,那直接投资衍生品本身,或以此为标的的基金、理财产品等会是更适合的选择。(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0 阅读:0

董希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