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族是如何得罪了雍正,以至于最终落得被抄家的下场?

蜜糖米妮 2025-04-15 10:49:52

曹雪芹家族的兴衰:从皇家宠臣到抄家落难

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家族兴衰,实为一段典型的清朝政治风云变幻史。曹家的没落与雍正继位后的政治清洗密切相关,但其衰败的根源实则早已埋下。

曹家的崛起:孙氏的牵线搭桥

image

曹家祖上为明朝将领,后被清军俘虏,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的包衣奴才。真正的崛起始于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她被孝庄太后选为幼年康熙的教养嬷嬷。在康熙得天花时,孙氏精心照料,四处求医,使康熙转危为安。

为报答孙氏之恩,康熙不仅让孙氏之子曹寅与自己一起读书长大,还在登基后将肥缺江宁织造赐予曹玺(曹雪芹的高祖父)。

这个表面上只有正五品的官职,实则权力巨大——直属内务府,可直接向皇帝奏报,能够监视地方官员,操控丝绸产业,还能打着皇帝名义做生意。

鼎盛时期:曹寅的商政双赢

曹玺去世后,康熙又将江宁织造之职传给其子曹寅。曹寅与康熙自幼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深知康熙喜好。他经商头脑灵活,曾向康熙借十万两白银做贩铜生意,不仅为皇家带来丰厚利润,自己也富甲一方。

在曹寅任上,曹家达到极盛: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织造府;曹寅两个女儿都成了王妃;其大舅哥李熙也获得了苏州织造和巡盐的肥缺。曹家风光无两,一时无两。

危机初显:亏空与能力不足

然而,危机也在繁华背后悄然形成。

康熙南巡每次都浩浩荡荡,动辄数千人,花销巨大,曹寅为了接待不得不挪用公款,形成亏空。

康熙虽然知晓此事,但因对曹家的特殊情感,并未追究,只命曹寅的大舅哥李煦管理盐务一年,以盈余弥补亏空。

曹寅去世后,长子曹颙接任,但仅三年后也早逝,年仅25岁。为延续对曹家的照顾,康熙让曹寅侄子曹頫过继为嗣,继续担任江宁织造。但曹頫年轻胆怯,能力不足,又缺乏经商头脑,曹家与康熙的情感纽带也日渐淡薄。

致命失误:站错队伍

康熙晚年,皇子间为争夺帝位明争暗斗。曹家在这场权力角逐中犯下致命错误——先是与废太子胤礽交好,后又转向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却与最终登基的雍正帝(胤禛)毫无交集。

image

康熙去世后,雍正即位,积极排除异己。曹家不仅因政治站队错误成为打击对象,更因积年的亏空问题难以自保。

雍正的雷霆之怒

雍正继位后,面临国库空虚、官员贪墨成风的困境,决定从贪官处筹款。雍正二年,他下了两道诏旨:整顿吏治,清查亏空;追比欠款,不按时补上亏空者革职抄家。

曹頫面临巨大压力,虽承诺三年内还清亏空,但却无力履行。更糟的是,他开始秘密转移家产,企图瞒天过海。织造处交付宫廷的绸缎又出现质量问题,雍正的耐心终于耗尽。

1727年,雍正正式下令查抄曹家。绥赫德受命抄家,但出乎意料的是,号称”江宁首富”的曹家竟然家徒四壁,只留下百余张当票欠条,而且欠款与曹頫亏欠朝廷的银两几乎相当,真正是”首负”而非”首富”。

皇恩浩荡,曹家余生

令人意外的是,雍正并未赶尽杀绝。在亲王胤祥的求情下,雍正在京城崇文门外留给曹家一处小住宅安置老小。曹頫虽被枷号示众,但一年后获释,远比其他被流放或处死的大臣命运好得多。

雍正八年,雍正下旨免除在雍正四年前的亏空案件,曹家的罪名被勾销。1735年乾隆即位当年,又给曹家两道恩旨:免去曹寅、曹頫所有亏欠;恢复曹雪芹满洲八旗子弟身份,允许他入朝为官。

然而,经历过家族鼎盛与没落的曹雪芹,最终选择辞官不做,潜心创作《红楼梦》,以文学形式记录了这个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

从曹家的兴衰可见,其没落根源既在于康熙的过度纵容造成的亏空积弊,也在于政治站队的失误,更在于缺乏曹寅那样的经营能力。

在权力更迭的风暴中,曹家终难逃被抄家的命运,而这也铸就了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人生阅历,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不朽名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