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14岁的孩子,知道自己“被爱”?这几句话要常说!

锦囊课程 2025-02-23 16:12:46

心理学家荣格说:

“青春期的风暴不是病,而是成长的阵痛。”

可是,在这个阵痛里。

通常会藏着,家长最深的孤独。

明明父母的爱,像氧气一般存在着,但孩子却总觉得自己在真空里窒息。

当孩子到了青春期。

尤其在孩子,跨过14岁的门槛之后。

怎样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被家长深爱着呢?

做聪明的家长,这几句话要常说!

01

“这事儿你怎么看?”

孩子到了青春期。

他们最怕家长说什么呢?

一项关于青少年的心理调查显示:

79%的青春期孩子,最讨厌父母说“你懂什么”。

因为,家长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不仅没有尊重,甚至有嫌弃的味道。

想让孩子知道被你深爱着?

家长就要把判断权还给孩子,这样爱才会有回响,比如:

①孩子挑衣服时,别嫌他审美怪。

而是说:“这配色挺大胆,能说说灵感吗?”

②发现孩子写小说,别急着撕本子。

不妨问一句:“主角原型是谁?妈妈能客串个角色吗?”

脑神经学家塔尼亚·辛格研究发现:

当青少年感受到被尊重时,大脑前额叶会激活理性决策功能。

所以,家长要多问问孩子的看法。

02

“搞不定喊我,我给你兜底。”

青春期代表了成长。

但此时的孩子,认知方面是有限的。

他们希望获得认可,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需要被家长所支持。

但一项家庭教育的白皮书揭露:

很多初中生,都希望获得支持,但真正获得有效帮助的次数明显不足。

所以很多孩子,会因此失去安全感。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给孩子足够的踏实感,让孩子感觉自己的爱呢?

家长朋友们,不妨这样说:

①孩子被老师冤枉时:

“明早我陪你去办公室,咱们拿证据说话。”

②考试前,孩子焦虑发作:

“考砸了咱家年夜饭照吃,旅游计划照旧。”

③暗恋受挫,别讲大道理:

“走!带你去吃变态辣,眼泪就有理由流了”

还记得“天台父子”吗?

儿子中考失利想跳楼,爸爸拎着烧烤爬上天台:“死了多亏?吃完这顿再说。”

结果两人啃着鸡翅聊通宵,儿子后来考上重点大学。

03

“犯浑正常,我年轻时更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被允许适度试错的孩子,成年后心理韧性高出37%。

日本有个经典案例:

高中生偷骑摩托车摔断腿,妈妈边换药边说:

“比我强多了,我16岁还偷开过渔船呢!”

这个孩子,后来成了顶尖赛车手。

和14岁的孩子相处,家长会揭自己的短,比讲道理管用十倍,比如:

①发现孩子抽烟别怒吼:

“你爸当年躲厕所抽被熏成腊肉,要试试防毒面具吗?”

②孩子打架挂彩了:

“妈妈初中为抢漫画书挠花过同桌脸,但医药费得从你零花钱扣。”

③孩子沉迷游戏时:

“我大学通宵打CS导致挂科,你要破我记录?”

04

“肩膀借你,鼻涕别蹭我新衣服。”

一份亲子关系的报告显示:

82%的青春期孩子,渴望肢体接触,但90%的家长在娃12岁后停止拥抱。

想让孩子感觉被爱,不妨给孩子依靠的肩膀。

比如,教育专家李崇建有个绝招:

女儿每次崩溃时,他就拍拍沙发:“老位置,哭完冰淇淋管够。”

许多时候,身体语言比唠叨更有温度。

如果你想改善亲子关系,让青春期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可以这样做:

①男孩别扭时,撞他肩膀:

“走!比谁投篮准,输的洗碗。”

②女孩哭的时候,不妨搂住她:

“眼影混眼泪挺赛博朋克的,拍张照留念?”

③孩子沉默时,请与他并排坐:

“啥都别说,咱们数对面楼亮几盏灯。”

05

写在最后

教育学者张文质说得好:

“青春期的爱要像Wi-Fi,看不见但随时连得上。”

爱不是单选题,而是开放题。

作为家长,要用真心话当钥匙,让每个叛逆期的孩子,都打开自己的月光宝盒。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