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是故乡》展现真实农村:褚栓忠的表演为何被赞“真农民”?

一朵云花开 2025-04-05 19:59:52

近几年,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年代剧和农村剧,一旦脱离现实,很容易被吐槽。

年初的《北上》就是个例子,服化道精美,却因剧本和演员选择问题,导致口碑下滑。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一些农村剧中,演员的妆容、服饰、行为举止,都与真实的农村生活相去甚远,难以引发观众共鸣。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农村励志大剧《青山是故乡》却让人眼前一亮,它凭借真实的剧情和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尤其是主演褚栓忠,他将返乡创业的农民董大林演绎得淋漓尽致,被观众盛赞为“真农民”。

褚栓忠在剧中饰演的董大林,是一个在农科院学成归来,决心带领家乡人民致富的年轻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准备建立农业合作社。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他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土地问题。

在与父亲商量转让土地时,却遭到弟媳陈玲的阻挠,她为了自身利益,将土地低价转让了出去。

面对这样的困境,褚栓忠并没有使用夸张的表情或激烈的言辞,而是用细微的眼神和动作,将董大林的无奈、失落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妻子邱兰得知土地被转让后,一气之下将董大林推倒在地,褚栓忠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朝着妻子离开的方向望去,眼神中充满了无奈,随后又无声地叹了口气。

这个没有台词的特写镜头,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褚栓忠的表演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他真正地理解了农民这个角色。

他并没有刻意扮丑或装可怜,而是将农民身上的那股踏实肯干、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他在乡亲们面前讲述自己的创业蓝图时,眼神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当他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地劳作时,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坚定。

这种源于生活的真实感,正是现在很多农村剧所缺少的。

与一些只注重表面功夫的农村剧相比,《青山是故乡》更注重展现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剧中没有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刻意丑化的农民形象,更多的是对农村发展变化的积极展现,以及对农民身上美好品质的赞扬。

例如,剧中提到了沂蒙二姐吕玉霞的故事,她虽然出身农村,却坚持阅读写作,最终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这说明,农村并非只有贫穷和落后,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青山是故乡》的成功,除了演员的出色表演外,也离不开扎实的剧情。

董大林返乡创业的故事,展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面貌和新气象。

他遇到的种种难题,例如土地问题、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等,都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真实困境。

这些贴近生活的剧情,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也让这部剧更有现实意义。

该剧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攀升,首播收视就突破了3,直逼同期热播的《我的后半生》。

这说明,观众对真实、接地气的农村剧依然有着很高的期待。

如果后续剧情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水准,《青山是故乡》有望成为2025年开年的第一部品质大剧。

与《青山是故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月份播出的农村剧《陌上又花开》。

该剧虽然也是以农村为背景,但由于演员的妆容、服饰等过于精致,缺乏生活气息,导致观众难以产生代入感。

例如,剧中女主角干农活的场景,帽子、手套几乎崭新,衣服也没有明显的褶皱,与真实的农村生活相差甚远。

这种为了追求美感而忽略真实性的做法,最终导致了该剧口碑的滑铁卢。

褚栓忠在《青山是故乡》中的表演,为其他演员树立了榜样。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真正深入生活,理解角色,才能将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

而那些为了蹭流量而选择不合适的演员的剧组,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青山是故乡》的成功,也为农村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与其追求虚假的流量和话题,不如踏踏实实地展现农村的真实面貌,塑造鲜活的农民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农村剧,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这部剧引发了我们对农村剧现状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农村剧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您觉得《青山是故乡》好看吗?

它对您心中的“真农民”形象有什么启发?

0 阅读:6

一朵云花开

简介:一朵云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