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和教师体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近日浙江一小学废弃信箱现多封投诉信,再次将这一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
12 月 1 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浙江温州瑞安市锦湖实验小学废弃校区的一个信箱内发现多封举报信,内容疑似涉及教师体罚学生和学生欺负同学。这个信箱上有 “警察叔叔信箱”“校园悄悄话”“想说的不敢说的都可以给我们来信” 等内容。视频拍摄者表示,他担心存在教师体罚学生、校园欺凌,将向当地教育局反映。
瑞安市一位市民称,视频中废弃的校舍是锦湖实验小学沙河校区,目前处于闲置中,即将拆除。该市民此前在锦湖实验小学就读,该校确实有教师名为举报信中提到的杨某、周某某。对于举报信的内容,该市民表示小学生写的不一定真实,印象中杨老师对学生不怎么友好,周老师人还行,这些都需要学校、教育局调查。
记者注意到,锦湖实验小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有推文曾提到教师杨某、周某某参加校园活动。截至发稿前,记者多次致电锦湖实验小学公开电话了解情况,均无人接听。瑞安市锦湖派出所工作人员称,视频中的一幕是前几天的事,目前当地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不便透露更多情况。瑞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视频中的事发地是锦湖实验小学废弃的校区,2 日上午接到关于上述情况的反映,该局高度重视,已安排业务科室到涉事学校进行调查,是否存在教师体罚学生、校园欺凌及相应的处罚,需依据调查情况来定。
12 月 1 日,浙江瑞安市洪先生在夜间与朋友前往已废弃的锦湖实验小学。该校区因当地建设规划,于 2023 年下半年废弃,尚未拆除。洪先生等人在夜间前往时,原本只是打闹,却意外将标有 “校园悄悄话”“警察叔叔信箱开通啦!” 等内容的投诉信箱门拍坏。这个信箱只能用钥匙打开,被打开后,洪先生和朋友发现其中有多封举报信,均是由该校学生所写。
举报信中既有 “老师借红笔未归还”“同学打闹” 等较为日常的内容,也有令人揪心的对老师的举报信。比如 “杨某老师把我的脸捏得又青又紫”“因为我是单亲家庭,同学都叫我‘没妈仔’”,这些内容反映出学生在学校可能遭遇的不公和心理创伤。
瑞安市教育局表示已有相关科室介入调查。被举报教师杨某的现工作单位瑞安市毓蒙小学称需要核实情况。面对学生的举报,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展现出对教育问题的重视。但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校园管理和教师行为规范的深刻思考。
云南小学生小林被 6 名同学霸凌,母亲得知后采取反击,让对方家长低头求饶。小林从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下滑,后因同学妈妈的电话,真相才被揭开。
在云南,类似的校园霸凌事件并非个例。比如在富源县老厂小学,一名学生在操场上被几位同班同学围住殴打,这一幕被同学用手机拍下来上传到网络,引发了轩然大波。受害者被送到医院检查,有膝盖处擦伤和软组织损伤,经过治疗后渐渐恢复并回到学校上课。政府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涉事学校负责人被停职,打人的学生也接受调查。学校表示将加强心理辅导和法治宣传,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网上对此事也是热议不断,网友们纷纷表达愤怒,对受害同学表示同情,呼吁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
此外,在云南还有其他小学生被霸凌的事件。有的孩子被 7 名同学霸凌,母亲一招反击,让对方家长跪地求饶。比如小林原本成绩很好且乖巧听话,但后来变得拖沓、成绩一落千丈。原来他在学校被 7 名同学长期霸凌,从一开始的排挤欺负到后来的殴打、侮辱和谩骂。小林因害怕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性格变得唯唯诺诺。母亲得知后,没有选择以暴制暴,而是通过合法途径反击,最终让学校重视霸凌问题,开展讲座并准备对霸凌者进行通报批评或开除处理。
不同的孩子在被霸凌后表现可能不同,但都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伤害。有的孩子变得胆小怕事,甚至害怕上学,可能出现人格异常和学习障碍。家长需要重视孩子的性格转变,及时应对,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引导孩子强身健体,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遭受校园霸凌时表现不一样,家长需留意孩子的变化,判断孩子是否遭受了校园霸凌,并教育孩子对抗校园霸凌。比如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明确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好欺负的。有的孩子在被霸凌后甚至会从受害者变成主动霸凌者,这是因为长期被霸凌后产生的抗争心理,需要通过心理辅导调整认知,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勇敢面对童年阴影。
现行法律中对校园霸凌缺乏明确界定,这使得霸凌行为难以受到有效法律约束。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缺乏明确的判定标准,霸凌行为难以被准确监测和界定,相关法律也难以切实落实。例如,一些校园霸凌事件发生后,由于法律界定模糊,在处理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无法给予霸凌者应有的惩处,也难以对受害者进行有效的保护。
学生普遍缺乏法律意识,不理解自身行为的法律后果。在学校教育中,普法教育往往不被重视,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许多学生不清楚校园霸凌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在行为上缺乏约束。比如,一些学生在实施霸凌行为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而被霸凌者也可能因为不了解法律而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校和教师在处理霸凌事件时缺乏法律依据和惩戒标准,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教师担心过度惩戒会引发家长的投诉和社会的质疑,另一方面,若不进行有效惩戒,又无法遏制霸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使得霸凌事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家长往往忽视反霸凌教育,只有在子女遭受欺凌后才开始重视。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向孩子传授如何应对霸凌的知识和方法,导致孩子在面对霸凌时不知所措。例如,一些孩子在遭受霸凌后不敢告诉家长,因为他们不知道家长是否能够给予有效的帮助。
社会上的攀比和虚荣心理加剧了学生间的竞争,容易导致霸凌事件的发生。在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生可能会因为物质条件、成绩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矛盾,进而演变为霸凌行为。比如,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穿着不够时尚、成绩不够优秀而被其他同学嘲笑和排挤。
学校监管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霸凌行为,缺乏有效预防和应对机制。部分学校对校园霸凌问题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处理机制。例如,一些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或安全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也无法在霸凌事件发生后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离异或再婚家庭、留守儿童等更容易成为欺凌对象。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或缺乏关爱,往往在心理上更加脆弱,容易成为霸凌者的目标。例如,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而性格内向、自卑,更容易被其他同学欺负。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也容易成为霸凌的受害者。
明确校园霸凌的法律界定和惩罚机制至关重要。2020 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学生欺凌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明确了学生欺凌的含义,强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欺凌他人,明确学校处置学生欺凌的责任,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此外,学生欺凌如果构成严重不良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犯罪行为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置。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是预防校园霸凌的关键。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同时,学校应开展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专题教育,组织教职工学习防治校园欺凌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对学生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健全善后处理工作机制,做好受欺凌学生及家长的安抚解释、慰问、跟踪、心理疏导和干预工作。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建立心理健康俱乐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
建立有效预防和应对霸凌机制是学校的重要职责。学校应明确反欺凌立场,制定切实可行的反欺凌规章制度,向所在社区和学校全体人员传递反欺凌的坚定立场,公开承诺反对欺凌,将反欺凌声明作为学校反欺凌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相关文件。学校要制订具有稳定性、长效性和约束力的反欺凌计划,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包括教职工预防和应对学生欺凌的职责以及在必要时可以采取的行动、学校应急处置的预案、学生欺凌的早期预警和干预流程、师生违反规定后的相应处罚等。学校可以将这些规章制度公布在学校宣传栏或公告牌上,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守则,或是以手册形式分发给教职工、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员。
共同营造反对霸凌环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要培养良好家风,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父母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努力培养良好家风家教,传承团结友爱、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交友和品德养成,特别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要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防止他们因青春期叛逆沾染不良习惯和走上歪门邪道。社会要加大治理力度,积极对霸凌现象进行综合治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影视剧、网络游戏等含有暴力内容的审查和清理,净化社会环境,减少暴力等不良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毒害。政法部门要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好政法干警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通过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形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同学们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
提供及时心理辅导和支持是预防校园霸凌的重要措施。学校要建立起早期干预机制,做好全面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并建立档案,教师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工作职责,在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提前预判班级或校园中可能存在的校园欺凌的苗头,及时处理、化解。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同伴互助与心理预警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讲座、心理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
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需要媒体的积极参与。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校园欺凌的典型案例等方式,提高社会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媒体也可以通过宣传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方式,提高社会对校园欺凌的法律意识,引导青少年遵守法律法规,远离校园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