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老人心中,都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就算女儿再孝顺,也不如儿子好。
村里76岁的周大婶就是如此,自从摔了一跤,大腿骨折后,脑子似乎也糊涂了,一直在折腾女儿。
这次回老家上坟,周大婶的女儿也回来了,说起自己的苦楚,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周大婶有一双儿女,大女儿离异,一直租房住。
儿子儿媳都在事业单位上班,收入稳定,是周大婶的骄傲,每次说起儿子,都滔滔不绝,眼里放光,要是有人问起女儿的情况,她立马就生气,说丢不起脸。
本来周大婶的日子很好,她老伴也是体制内上班,月收入6000多,在农村算是高收入,家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好。
她一辈子没上过班,除了洗衣做饭,就是忙碌自己的三分菜地,也不指着菜地挣钱,种点菜能吃就行,没事的时候,就串门闲聊。
老伴儿因病离世后,她的好日子戛然而止,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但家里显得空落落的,最关键的是,没有了老伴儿的收入,她每个月只有300多养老钱,能做什么呢?
有人劝她把积蓄放好,最起码在年老体衰的时候,有笔钱能够给自己养老,但周大婶得知儿子要买房后,一把将19万积蓄全部拿出去,一点养老钱都没有留。
这件事被女儿知道后,曾说过她,周大婶脾气很倔,对女儿说:“我的钱肯定要给儿子,一分钱都不可能给你,你别打主意。”
女儿说:“妈,我不是要你的钱,而是希望你手里留点钱,要不然年纪大了,需要用钱怎么办?”
周大婶理直气壮:“我有儿子养老,不用你操心,你管好自己就行,连个家都守不住,真是给我丢脸。”
见母亲执拗,女儿也不再说什么,留下礼物就走了。
儿子生二胎的时候,接周大婶去城里住了一段时间,她很高兴,逢人就说要去享福了,但过了半年,就被送回来了,村里人问怎么不在城里住?
她解释:“城里的菜太贵,买一根葱都要钱,我还是在老家习惯,想吃什么种什么,根本不用花钱。”
其实大家都知道,儿子接来了丈母娘,丈母娘来帮带孩子后,就把周大婶给送回来了。
随着年纪增长,周大婶身体越来越不好,她有糖尿病,听力和视力都受到影响,有次晚上去厕所,滑倒在地,由于身边没手机,她大声呼喊也没人听见,一直等到第二天中午,邻居发现她没开门,去查看情况,才听见她的呼救声。
儿子回来后,没好气斥责母亲:“你怎么就不小心,我工作那么忙,还给我添乱。”
女儿心疼母亲,给母亲收拾住院的衣物,并且请假了半个月,一直在医院陪伴,住院期间,儿子只来过一次,儿媳一次没来。
出院后,到底去哪儿,成了问题,大腿粉碎性骨折,需要静养一段时间,周大婶肯定不能独居,要不然连饭都吃不到嘴里,但儿子不开口,她也不敢说什么。
还是女儿表态,说接到我那里吧,反正孩子上大学了,我有时间照顾,于是,周大婶就被接到女儿家,一住就是6年。
女儿白天上班,上班前,会准备好她的午饭,把牛奶和点心都放到床头,下班一回家,就先抱母亲去卫生间,帮她换衣服,按摩。
忙碌过后,再做好饭菜给母亲端去,可能在家躺时间长了,周大婶的脾气很暴躁,嫌弃女儿动作慢,做的饭不好吃。
嘴上嫌弃,身体却很诚实,吃得不少,身体也因缺少运动而肥胖,就算骨折的伤口好了,她也安心躺在床上,顶多就坐着轮椅去阳台晒太阳,连楼也懒得下。
有次下雨,女儿骑电动车路上摔了一跤,脸都磕肿了,牙齿也因肿胀而松动,她到家就赶紧收拾,脏碗都堆在水池,衣服在阳台也没有收,她赶紧给母亲热包牛奶,让她先吃点。
还是被母亲责骂:“你回来这么晚,想饿死我吗?整天在外面瞎忙,能挣几个钱,连个家都守不住,说起来就丢脸,看看你弟弟弟媳,他们一个月的收入,你一年都挣不到。”
这次,真的伤透女儿的心,本来她就难受,被母亲一骂,没忍住脱口而出:“你要是觉得儿子好,就送你去儿子家住,反正在我这里住6年,轮也该轮到你儿子伺候了。”
周大婶也发火:“你照顾我是应该的,我还不想在你这里住,儿子家的房子大,我去肯定比在你这里舒服。”
既然如此,女儿也就不客气了,直接打电话让弟弟来接母亲,电话里,弟弟很为难,让姐姐再照顾一段时间,说工作忙。
女儿为难地表示,自己摔伤了,也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确实没时间照顾母亲,再说母亲脾气大,动不动就生气,她也想让母亲换换环境,或许对身体也有好处。
弟弟没办法,答应晚上来接母亲,母亲得知儿子来接,欢天喜地收拾衣服,腿脚似乎也好很多,女儿有点不忍,对母亲说:“要是你在儿子那里受了委屈,就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
“不用,我儿子能对我不好?年纪大了,还是得享儿子的福。”
女儿到底不放心,第二天晚上给母亲打电话,电话里,母亲声音哽咽,说:“我在城西的养老院,3个人一个房间,吃饭要去食堂,我一点都不习惯。”
原来,她被接到儿子家,儿子儿媳当晚就吵一架,儿媳表示,要是婆婆一直住在家里,她就回娘家住,儿子没办法,第二天就联系养老院,将母亲给送走了。
女儿心里难过,这就是母亲心心念念的儿子,就算儿子对她不管不问,她还是说儿子好,自己照顾6年,母亲也一点不领情。
她有心不管,但毕竟是亲妈,想想还是给弟弟打电话,说要把母亲接回来,弟弟的态度很坚决:“姐,我确实没时间照顾,让妈住养老院挺好,你要是非接回来,可别再给我送过来啊。”
女儿思来想去,决定让母亲在养老院住一个月,这样最起码让母亲有个对比,这次回来上坟,她带着母亲回来了,周大婶似乎还是不领情,说要不是女儿找事,她也不会去养老院吃苦,都是女儿的错。
得不到母亲理解,才是女儿委屈的原因,这或许也是很多老人的共性,从来不觉得儿子有问题,反而一直觉得女儿做得不够好,如果想法不改变,女儿照顾再好,她也不会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