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人深入学习而有所得,不喜欢的人批评起来丝毫不浪费口水——说的就是“宋四家”黄庭坚书法。
黄庭坚书法为人称道,尤其是他的行书,开创了自己独特的书风,引得后世粉丝无数。
这次再分享一幅黄庭坚的大字行书作品,这幅字实物保存形态为册页形式,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了便于阅读我分享时对原图进行了二次处理,同时拼接了了一幅长卷版在文末。如果你也感兴趣,可以收藏保存慢慢欣赏,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指点发表高见。
这幅作品山谷行书精妙,右军论书精彩。
根据作品末尾题字内容显示,这幅字创作时间是,元祐元年(宋哲总时期106年),所书内容为“王右军论书”,我查了下资料,并不能确定这段话是不是王羲之说的,但是所说内容却很精彩,也是值得一读的。
黄庭坚书《王右军论书》这幅作品中的字大多都比较好认,所以我只对个别比较生僻或难认的字做了标注。
开篇点明时代背景,强调秦楚两国在乱世中涌现出众多英才,为后文评价人物书法风格铺垫。
内容本身挺有意思:“战国至秦百余年,世虽纷纭,而奇伟之士亦非秦即楚"。



“故其字灋若苏季子,如武人劲弩,一发百中。”
这里这个“灋”字即“法”;“苏季子”指的是苏秦,说苏秦的书法如五十拉满强弓,一箭百发百中。



下面这句说的张仪的书法:张仪如江涛遇风,狂澜欲绝。用词很高级,江涛遇狂风,巨浪快要崩裂是什么样的气势?

接着说的是齐国的淳于髡,说淳于髡的字“如云中别鹤,戛然长鸣”。


春申君的字“如虫食木,远而益坚”:如虫蛀之母,远看反而显得比较结实。

下面这段话中的“田婴颜斶”,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宗室大臣,靖郭君田婴;颜斶(chù)也是齐国人。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这两位当时的篆书楷书都精妙严谨的。


陈轸(zhěn)庄章也是说的两个人,这幅字中陈轸似乎写成了“陈轮”,庄章,指的是庄子。
两人的字“如流泉入涧,潺湲可闻。"


下面这段话中的“苏代”,是苏秦的弟弟:辨纵横,故运笔窈窕。

“乐毅乐闲当代名家,而笔法汪濊。”乐毅、乐闲也是两个人。


“汪濊”:水势浩大,应该是赞他们的书法气势宏大如汪洋大海。
“鲁仲连”也算战国时期的名人,此人“大义慷慨,为人排难解纷,故笔端起发,高密相间,踈
[shū]阔咸妙"。


下面这个“笔”字,认读稍微难认一些。


下面这一段:“唐雎周绍,虽非大成,亦闲雅多致,俨如威而不猛”。


“李斯法逾程邈,可称作者":李斯的书法法则超越程邈(隶书创始人),堪称一代大家。

最后,文章作者感叹“书学岂易言哉”:学书之道岂是易事!






黄庭坚书《王右军论书》长卷版

这则册页还有一些题跋,有一则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李春芳挺有意思的题跋:秋高气爽,啜茗长啸,展山谷此帖阅之,一种豪旷之气扑人眉睫,宜乎居四大家之一也。

本次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都来灌“墨水”。
注:释文参考资料仅供参考。
原帖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二次编辑后发布于此,尊重小编劳动成果,勿转发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