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涯还很火的时候,在天涯连载出了很多奇书,《明朝那些事儿》是其中之一;
随着此书的大火,作者当年明月也随之大火。我只看过当年明月的一次访谈节目,但他说的一句话的大意我一直记着 :“我是个代言人,有人将想说的话寄托在我的脑子里,占用我的身体,借用我的意识让我说出去”,这是一个活得非常通透的人才能说出的话。
在至今的几年里,《明朝那些事儿》成了我会复读的书之一,每读一次总会有别样收获—因为自己的成长、周边环境发生着变化,总会得到新的感悟。
所有终将成为历史,尤其在明朝还是文言文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就浓缩在几页纸,翻过一页书,可能就翻过了他的几十年,不禁让人唏嘘。
1、 首辅,是第一大官
明朝(1364-1683)历时270余年,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政治管理体系中去掉了宰相的岗位,创造了内阁;内阁是个群体,而内阁中的首辅岗位,是“类似”宰相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于是首辅成了读四书五经要考取功名之人的最大理想,当不了皇帝,就努力当仅次于皇帝的人;也因此造成了这个岗位的稀缺性,不像一品二品大员那样可以很多人同时在岗,只能一个退休(死)了一个来。
历史历来这样,越是稀缺的东西越有人来抢,抢就要付出代价。抢首辅这个官做,要付出的是生命,有人死在成为首辅之前,有人死在首辅任期上,有人死在退休之后,能够善终的屈指可数。
嘉靖皇帝,在位于时间为1522-1566年共执政40余年,皇帝在位时间长,可首辅不可能这么轻易干四十年的,于是在其执政期间发生了多起预备首辅干掉当任首辅,成为首辅再被干掉的事情。
嘉靖在位期间,共有二十几任首辅,有些首辅无足轻重,此文所列均为重量级且为故事主线中的人物。
2、当首辅,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第一位首辅是杨廷和,在与嘉靖皇帝为了认爹的事情上交锋数次之后,在嘉靖二年(1523年)请辞被批准回家,这一请辞也使得杨廷和最终得以善终。
赶走杨廷和的是张璁,成为第二位首辅,张璁与夏言的交锋中失败,在1535年请辞被批准回家。如果说杨廷和算是光荣退休的话,那么张璁只能算是黯然离场,但幸运的是他没有用生命付出代价,在张璁后面的首辅们,很多都把自己、家族的生命搭了进去。
张璁之后,首辅夏言上任。
爬上首辅的过程或许都会踩着几具尸体。同为首辅,有的首辅遭人唾骂,有的首辅受人尊敬。夏言是靠着斗张璁而上任的人,但他并不是一个利欲熏心、只为利益而奋斗的人,因此,为官还算(注意是“还算”,没有绝对)清廉,因此会博得一些人的爱戴。而爱戴,也是分种类的,有人是为了依附权势而爱戴,有的人是因为为人而爱戴。
夏言为官期间,为国家选栋梁,提拔了人也不用人感谢,被提拔的人中,有一人名叫徐阶。
徐阶属于后者,因为夏言的人品正直所以依附,这样不为权势的依附,最为可贵。
3、愣头青徐阶
徐阶,1503年-1583年,共经历3个朝代,主要政绩在嘉靖年代。徐阶出生时,其父是浙江的一个县丞,因此家里比较富裕。
徐阶在小时候,与死神擦过两次肩。
第一次在《明史》中描述,“生甫周岁,堕眢井,出三日而苏”,在其周岁时,家人带着徐阶在院里乘凉,可抱着徐阶的家人不小心跌了一跤,这一跤将徐阶丢到了枯井里,将其捞上来之后已是昏死状态,三天没醒,到了第四天居然醒了;
第二次描述,“五岁从道括苍,堕高岭,衣挂于树不死”,是与父亲赶山路,不小心发生意外,掉到了悬崖下面。父亲认为徐阶必死无疑,但到悬崖下面找不到徐阶的尸体,居然被挂在了一棵树上没有落地,这是又逃过一劫。
在其初入官场,锐气十足。因不依附时任首辅张璁,上书中攻击了张璁。“叛生于附,阶未尝附公,何得言叛?”,得罪了张璁,不用张璁自己说话就有很多人来搞徐阶,要搞死。此时的徐阶官场中也有朋友,在自己交代好后事准备慷慨就义的时候,被朋友们走动,救了下来,被贬至福建为官。
4、夏言与徐阶关系的建立
在徐阶为官期间,因为确实有才能,几经调任。
在一任期内,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儿。
一位当地官员找到徐阶,上来就要徐阶给升官,徐阶莫名其妙。问及缘由,对方直言“我是夏首辅的亲戚”,只此一言对常人来说有千钧重量。你徐阶也被夏首辅提拔过,也算半个夏首辅的人,我是夏首辅亲戚,找你给升个官,不为过。
但徐阶不这么认为“尔曹属我讳”,我是来管你的,不是来给你升官玩的。对方摔门而走。
这位亲戚必定会与夏首辅“交代”徐阶的罪行(不给面子),但是在夏首辅给嘉靖推荐官员时,仍然将徐阶写到了推荐名单中。
当徐阶再次进京为官时,带着礼物登门感谢夏言,但夏首辅是历来不收礼的“推荐你,是为国家选栋梁,你不用再来看我”。徐阶送礼被拒,但心中是高兴的,知道这位夏首辅是真的廉洁之人,正直之人。
5、夏言之死
夏首辅不只是对徐阶,对所有人都是这样一幅冷冰冰的,让自己成为光杆司令。
但任你自己想成为光杆司令,也并不可能,谁让你是天下第一大官呢;可他是要做给嘉靖看的,嘉靖就一个人,你首辅如果搞团体,那不是明摆着比皇帝还要牛逼么?
但夏言这样的做法,导致了与严嵩交恶,也导致了夏言的溃败。
5.1严嵩恨上夏言
严嵩与夏言为老乡,但是夏言为官清廉、正直,看不上毫无原则、趋炎附势的严嵩,“嵩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窃权取利”。
严嵩请夏言到府上吃饭,夏言接了请柬,但就餐时没去;严嵩到了时间再去府上请,但手下告诉严嵩,夏首辅不在家。既不在家,也没去赴宴,明白了耍人吗?但严嵩到家之后,对着请柬毕恭毕敬,跪下、念请柬,“未能尽宾主之宜,在下有愧于心”,严嵩的脸真的厚道了极致。但我所受辱必定让你加倍奉还。
于是开始心生怨恨。
而后来,又发生一件事:
严嵩上任首辅之前已是内阁高官,儿子严世蕃利用父亲便利,大贪特贪,很多言官看不过,于是上疏。而这份奏折落到了夏言的手里,父子俩人吓得不轻。
于是用看起来最愚蠢的方式去解决,登门求情。登门不得入,用钱买通首位,在夏言面前大哭求情,“嵩父子大惧,长跪榻下泣谢,乃已”,几十岁的爷俩在另一位老头面前大哭,为了性命,这些脸还要什么!看起来这样高效的事情,居然奏效了,夏言无奈的挥挥手,父子俩人得救。
但这也让恨进一步加深,历代政治斗争都得以说明,对敌人的怜悯,是对自己的残忍,而夏首辅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5.2锦衣卫恨上夏言
因为夏首辅为官真的是比较清廉的,为人正派。
陆炳时任锦衣卫老大,是个半好不坏的人,但守在皇上身边,自然也是红人,自然也不那么干净,贪污的事儿被人告到了夏言这里。
而其实,原本夏言和陆炳的关系还算不错,陆炳作为锦衣卫老大,自然对政治中的事情也很了解,对夏言为官也很佩服,同事也知道夏言翻脸不认人,可事情呗搞到了夏首辅那里,怎么也得去一趟了。
带着三千两银子到了夏言府上,却被夏言直言轰走,陆炳不知是急中生智,还是早有准备,学起了严嵩父子的伎俩,跪哭。让人搞不懂的是,夏言饶过了陆炳。却得罪了陆炳。
夏言这两次,自认为饶过了严嵩父子、陆炳,别人会感恩,但是想不到的是,却是结仇。这也便是人生,善恶不能直接如此断定。你自认为做了好事儿,那只是你以为的,很多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5.3夏言被害
严嵩联络陆炳,利用仇鸾,结合曾铣案件,于嘉靖二十七年,以夏言图谋不轨的名义,被处以“弃市”,妻子被发配广西,子孙削职为民。此局中,严嵩光荣胜出,夏言荣光一生,真正为国家付出,心系天下,却为奸臣(严嵩在明史中,被列在奸臣传中)所害。
一代忠良得此结尾,因其首辅位置的稀缺性,让人艳羡;欲取之,只能除之。
目的,每个人都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会不经意的伤害到别人,有的是必须要伤害别人;严嵩此举,引起朝中忠良众怒,然而并无卵用,其中有一人,睁大眼睛看着夏言被一步步害死,一句话也没说,他就是徐阶。
嘉靖知道杀错了夏言,也不能承认杀错了,因为他是皇帝。
6、徐阶的成长
徐阶被夏言推荐入京,虽被夏言冷言相待,但两人政治思想是一致的,使两人站在了默契的相同立场,虽未成为明面的派系,但路人皆知。
在夏言被处理之后,徐阶的处境就很难过了,毕竟是夏言提拔的人,但当时的徐阶还人微言轻,不足为惧,甚至都不会被严嵩父子列为有威胁的人员范围,而徐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隐忍着,等待着那个可以为夏言复仇的机会。
此时徐阶(嘉靖26年)已经在官场混迹近20年,早已不是愣头青、直接攻击张璁的那个徐阶了,他在京外的学习与历练,让他老成了很多。
6.1师承聂豹
聂豹,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人,但他的老师(没真正拜师)很牛--王阳明,明朝第一猛人。
聂豹在年轻时,曾遇到王阳明,因年轻气盛与王阳明辩论问题,当然结果是被王阳明论服了,于是乎跟着王阳明学习,得其倾囊相授。
聂豹任知县期间,在县学遇到了徐阶,当时认定徐阶可造,问徐阶是否愿意跟随自己学习,徐阶当然是毫不犹豫的说:我愿意。徐阶在县学学习两年,在需要离家复考时,与聂豹离别问及所学为何物,聂豹方说出:王阳明致良知之心学。
虽非正派弟子,但所学无异,这也使其在接下来的斗争中,有了一个最稳固的团体。
这也说明,学派真的是很牛的,如果进行一下升级,可以称之为:信仰。信仰的力量,大到不可描述。
6.2重要官途
在当年,尚未真正体会阳明心学之时,徐阶还是愣头青。当年得到张璁后,被贬到了福建延平府。被张璁安排过来,当然不会是个好地方。
积压案件、懒政怠政、官匪一窝,是对延平府比较恰当的描述。徐阶上任时,当地人们都认为他很快就会走的。但让人大跌眼镜的这位书生,在被手下瞧不上、没人支持的情况下,处理了积压案件,并下令逮捕了几个不合作的官员,杀鸡儆猴,别的人也自然老实了,开始知道徐阶的厉害。
如果说这件事,是靠自己的恒心给站住脚了,那么另一件事,则是其对阳明心学的突破给解决的。
延平府当地银矿颇多,有很多小团队为了利益,自己偷着挖矿。徐阶对这样的情况,下令管理,但是没有效果。他发现,一直一以贯之的正直、原则这这个事情上起不了作用,如果这样的情况解决不了的话,那么匡扶正义的想法就会化为幻影。
难题的解决办法,说出来只是个办法,但是,是经过数次深度思考、反复推敲才敢提出来、尝试的;如果很轻松就能解决的话,那也就成不了难题。
当然,这是废话,但废话往深了想就是哲理。就像“知行合一”应如何理解一样,如果解释为“知与行的统一”,好像是废话。
徐阶以前做事,都是靠着自己刚正不阿的原则去做,但这次明显不行了;可如何变通呢?不失原则的变通!
盗矿的人,辛苦挖出来之后,是要给当地的村长、村霸好处的,这是当时屡次下令不得贯彻的根本原因;既然是为了利益,那么我就给你更大的利益,你来跟我干。承诺给村长、村霸,如果将盗矿人员处理掉,那么正规渠道开发出来矿产的利益,你们将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于是问题得以解决,徐阶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未失本心。
6.3徐阶的团队
因徐阶政绩可以,朝中有人(夏言等),被提拔的多,张璁又辞职了,在外历练了几年,后来又被召回京城。
在京任职期间,找到了两个组织。
一个是阳明心学的人。阳明心学的人,接触到徐阶,师出同门,自不必多说;由此可见当时大家的信仰,还是十分可靠的。
一个是任国子监校长时的学生。徐阶任职国家大学的校长,可以直接教导从全国各地选拔的人才,这也是其班底成员之一。
7、徐阶的迷魂阵
经过宦海沉浮,徐阶已经慢慢的做到了次辅的位子。
但是朝堂之上,众官眼中,只有首辅,没有次辅,这就是绝对权力的力量。
徐阶面对夏言当时的失败,未曾敢多说一句话;但从夏言的死当中,领悟到了很多为他报仇的奥妙。
7.1附议嘉靖
嘉靖得以成为皇帝,是因为上一任皇帝在任几年就死了,而且没有后人。在当时首辅杨廷和的组织下,才有了嘉靖皇帝。按照当时的规矩,本不是正主,而因此,其父、其母不能成为当时的皇太后。正式由于此系列事件,张璁才得以上任的。
现在面对徐阶的,是一个类似的问题。
嘉靖的母亲死后,嘉靖要放入宗庙。按照当时的礼仪规定,是不允许的,于是徐阶上疏表示不可以,“阶抗言女后无先入庙者,请祀之以奉先殿”。但是嘉靖哪管那个,叫过来肯定是一顿骂。这要是当时的夏言,肯定会回骂(夸张),嗤之以鼻。徐阶也要坚持原则,但是现在再这样坚持下去的话,不用说夏言的仇报不了,自己也得去找夏言了。于是徐阶“惶恐谢罪,不能守前议”,也就是不再坚守前面的想法, 您老人家想放哪放哪吧。
在这样的原则面前,如果是十年前的徐阶,必定会坚持到底;但是在处理过延平府盗矿事件对阳明心学有所深入之后,深知要对付严嵩,那样是必定会失败的。
这如果真的定义为不坚守原则的话,那么对付严嵩,只能不坚守原则了,这是斗争的代价。现在放弃了原则,那么就坚守住初心吧。
7.2迷惑严嵩
严嵩对徐阶的态度,是从最开始的不在意,到最后的不敢动的。
徐阶在京任职期间,为人相当低调,寡言少语,绝不透露政治立场,被严嵩几度认为是自己的人。
为了与严嵩建立关系,迷惑严嵩,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严家做妾;
为了与严嵩建立关系,将自己的户口都迁入江西,因为那里是严嵩的老家;
为了得以有成长的机会,在政治立场上,对严嵩的主张极少反驳。
甚至在严嵩对杨继盛、王世贞(据说是《金瓶梅》作者)的血案中,也不掺手;
这一切,都在努力让严嵩放松警惕,自己表现得像个木偶(注意不是玩偶)。
7.3迷惑自己人
因为徐阶对严嵩的卑躬屈膝,在很多人眼中成了一个无足轻重、被人鄙视的次辅。
阳明心学门人邹应龙找到徐阶,“外面人们都认为大人你,是严嵩的一个小吏而已”,但徐次辅依旧面不改色;
徐阶能够让自己派系的人说到这种程度,可见其装的深刻。能人别人不能忍之事,才能建别人不能建之功。
8、徐阶反攻
在没有把握之前,一定不会动,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一击必须致命。
而此时若要斗倒严嵩,一定要先处理掉其子严世蕃,因为严世蕃是严嵩的智囊,是其能够屹立政坛的唯一原因。
8.1初次试探
嘉靖三十七年,距离夏言被害已过去十年,三位徐阶派系人员上疏弹劾严嵩。三人当然的被严嵩反击,全部被发配充军 。
被徐阶迷惑的严嵩,开始意识到被徐阶麻痹了。三人明知弹劾必败,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按照以往惯例,被严嵩反攻,必死无疑。可是这次只是发配充军,那么一方面是徐阶力量大了,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力量弱了。但结论肯定是,徐阶的地位在提升。
这就是徐阶要验证的结论。
但还没到关键时刻,还需要再忍。
8.2正式第一击
嘉靖四十年,嘉靖的寝宫失火。
嘉靖在暂居玉熙宫期间,叫来严嵩商量重建事宜。严世蕃聪明,但不可能与严嵩形影不离,此时严嵩独子面对嘉靖,回答的有些糊涂,“嵩请还大内”,居然建议皇帝老板暂居南宫(南宫是明代皇帝朱祁镇被自己弟弟关押的地方),嘉靖自然是火了,“帝不怿”。
此时徐阶嗅到了时机,“阶以三店所余材,可计月而就”,徐阶说用几个月就可以重建。这样皇帝就满意了。嘉靖对徐阶越来越满意,对严嵩的态度逐渐冷却。
此时的严嵩,真正意识到了危机,但是为时已晚。依然已经手握刀柄,怎么能不拔出刀、沾点血呢?
严嵩面对徐阶,认识到对手已经养成,不能等到刀架脖子上再出招。于是,来了个故伎重演:嵩惧,置酒要阶,使家人罗拜,举觞属约,“嵩旦夕且死,此曹惟公乳哺之”。邀请徐阶到家里吃顿饭,徐阶并没有像夏言那样爽约,直接到家里赴约。可是饭吃到了一半,严嵩叫来全家老小,带头下跪:我老了,不行了,我这些不肖子孙有劳您照顾了。
徐阶自然知道此为何意,更不会忘记当年严嵩父子在夏言床前大哭求情,“首辅大人不必担心,这个事儿我管了”。最终管是管了,只不过是帮忙送了一程。
面对现在的严嵩,自然是不能手软的,夏言就是这样被害死的,落水狗如果不打,等狗上来会咬人的,所以只能是扔石头下去;并且,面对大奸臣,坑害忠良、只有私欲的严嵩,任你磕破脑袋我怎么可能放过你?
已经踏过了那么多的尸体,就应该想到山水轮流转的。
8.3正式第二击
面对严嵩的党羽,解决关键人物严世蕃,是通往成功之路必须跨过的一环。
随着嘉靖心中徐阶、严嵩地位的微妙变化,徐阶还一直在隐忍等待时机,已过十几年,不差再来几年。
阳明学派人物何心隐找到徐阶,对时局说出准确的判断,并清晰地指出关键所在:要解决严党,你徐阶没用。这是最严酷的事实,能解决严党的人只有一个--嘉靖皇帝。
要知道严嵩与嘉靖已密切在一起二十年,徐阶还在上升的路上,要让嘉靖去处理严嵩显然不是容易的事。
何心隐分析拉拢嘉靖的方法如下:因为嘉靖遇到难题之后,当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会找人问神;而问神的人方法是扶乩,意思是皇帝将要问的问题写在纸上,密封交给道士,道士当众烧毁交给神仙,然后道士仿佛神明附体似的在地上画答案。
就现在的人来看,在地上画出来的答案,完全取决于这位道士;但当时的嘉靖并不这么认为,可这就像皇帝的新衣,别人都是知道的。
于是乎,拉这位道士入伙解决严嵩就可以了;恰好的是,这是正在被皇帝信任道士-蓝道行是阳明心学学派的人物,于是乎扎到了机会。
嘉靖四十一年,嘉靖问:“今天下何以不治?”;蓝道行“故恶严嵩,假乩仙言嵩奸罪”,也就是说是严嵩奸臣当道的原因;
嘉靖又问:“果尔,上仙何不殛之?”;蓝道行又问到了答案:留待皇帝自殛。也就是说如果真是严嵩奸臣当道,为什么上仙不管呢?因为留着皇上您自己管呢。
趁此时,徐阶找到邹应龙,将准备好的奏折拿给他,此奏折完全是为严世蕃准备的,并附加一句:“臣言不实,乞斩臣首以谢嵩、世蕃”,如果我说的有假话,那么就斩我的头以告慰严嵩父子。
嘉靖此时已经对严嵩逐渐失去耐心,如果对严嵩还会犹豫的话,但对严世蕃没有犹豫的理由,立即逮捕严世蕃,并被判发配广东充军;对严嵩则下旨:以嵩溺爱世蕃,负眷倚,令致仕,驰驿归,有司岁给百米石。皇帝令严嵩因对严世蕃管教不严,让严嵩告老还乡,每年还给百石米,可以说是对严嵩不错。
得到这样的结果后,严嵩见徐阶没有落井下石,还登门宽慰严嵩,让严嵩真的认为徐阶是好人,当年的跪哭起到了作用。
可如果您也认为,徐阶就到此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是因为目前的事情,还不足以致命。
8.4致命连击
严世蕃在被判处发配广东之后,因为严党确实力量太大了,居然堂而皇之的没去广东,直接回了江西老家;回了老家也不老实,结交了一位致命好友-罗龙文;同时还在家大兴土木,盖豪华宫殿,完全没有偷着的意思。
要说这我罗龙文,是有案底的,被判处发配之后,他也逃跑投奔了倭寇,成了汉奸。但与严世蕃来往甚密。
8.1第一击
严世蕃在家里盖房子时,满地都是砖头,不小心打了一位叫郭谏臣的官员;但严世蕃家里犬牙蛮横不讲理,郭谏臣没办法, 只是写信和好友林润抱怨了一番。但林润不是省油的灯,上疏弹劾严世蕃。
嘉靖四十三年,严世蕃已逃避发配、居家两年,尽人皆知,当时只是没人管,就等一个时机,即是现在。林润上疏:“江洋巨盗多入逃军罗龙文、严世蕃家。龙文居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志。世蕃得罪后,与龙文日诽谤时政。其治第役众四千,道路皆言两人通倭,变且不测。”意即严世蕃勾结盗匪,当逃兵。
嘉靖知道后,自然又愤怒一次,立即抓捕严世蕃、罗龙文。嘉靖下旨之后,徐阶担心京城中散发出消息,严世蕃得以逃脱;于是抓紧安排林润将二人抓捕归案,当严党人员去报信到家时发现已为时过晚,早被押解进京。
8.2第二击
当两人被押解进京后,严世蕃依然如故,根本不用坐监狱,反而是很多官员请客,仍然可以与罗龙文在外面大吃大喝,并告诉罗龙文,“无恐,狱且解”,不要害怕,我们没事儿的。
他算对了99%的情况,唯一漏掉了那1%,可正式是这1%才是致命的。
严世蕃料定,此次进京被审理,会给出的案由为:是严世蕃害死的杨继盛和沈鍊,并让人在京城散布此消息。
而此时的徐阶也是震怒的,我卧薪尝胆十几载,到现在严嵩已经致仕,严党在京城的实力还这么大??那只能杀掉你们的带头大哥了。徐阶自然知道杨继盛和沈鍊的冤案,但这是否足以致命的?
当法司将得出的案由交给徐阶时,徐阶问到:“诸公欲生之乎?”,众人不解,当然是想杀死。徐阶分析如下:“夫杨、沈之狱,嵩皆巧取上旨。今显及之,是彰上过也。”杀杨继盛和沈鍊是严嵩借皇上的手杀的,你说杀死这两人有错,那不就说皇上有错吗?
让皇上来当垫背的,这招实在是高,这也正是严世蕃考虑的点,可他碰到了对手徐阶。
罪状一:罗龙文行贿严世蕃做官;
罪状二:严世蕃在江西盖房所占的地,有王气;
罪状三:组织亡命之徒做武装,勾结日本,图谋不轨。
嘉靖四十四年,因以上三条罪状,下旨立斩。
于是严世蕃这个严党的智囊被拔出,严党开始做鸟兽散,改投门派。
8.3终局
严世蕃死了,严嵩也算是倒了,严党也被打散,明显徐阶胜了,但是严嵩还活着。
严家被抄家,得黄金可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万余两,他珍宝服玩所直又数百万。
在抄家时,严嵩像抄家的人申请:能不能给剩下点,打点下仆人,自己也剩下一点;也亏的严老爷子说的出来。抄家人报给徐阶,徐阶没有再仁慈,这是最后的一步了,当年被你害死的百姓、忠良,他们哪有什么余粮?还给你剩下遣散费?!简直奇怪了。
严世蕃被处斩,严嵩被打回老家,在老家又活了两年,“寄食墓舍以死”。
徐阶没有采取对严嵩斩杀的方式,如果让人在严嵩所处地方来点小伎俩害死严嵩也易如反掌,但是徐阶没有。最残忍的方式或许不是死亡,而是让他拥有地狱般的生活之后再死。
9、徐阶
徐阶从刚直不阿的猛士,得以修习阳明心学,忍辱负重,得以进阶。
没有人的成长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人的行为方式是一成不变的,此也可以谓之道;
严嵩在前四十年也不是如此奸佞,是在后面的经历中为了自己不断放大的欲望,而一步步嗜血成性;
徐阶本也不是这样人,是宦海几十载逼着他成长,由懵懂少年成为工于心计、城府极深的政治家;
欲,是引人奋进的力量之一;时至今日,徐阶对严嵩的恨,没有无缘无故的,但谁能说的清,是因为严嵩荼毒百姓而激怒的徐阶,还是夏言、杨继盛的死激怒的徐阶,亦或是为了真正的政治抱负、匡扶天下呢?
历史已经过去,对人物的评判或许已经棺盖论定,但任何论都不能说得太死。
在野史中,徐阶在打倒严嵩之后,嫁给严嵩孙子的徐阶的孙女,被徐家毒死;徐阶退休之后,因子孙在乡里霸占良田,又被追责处理。好坏皆有,嬉笑怒骂皆由人。
所以,评论什么的都没有绝对,只是看是否符合利益,是否有助于你的言说。
自嘉靖二十七年,夏言被害,至嘉靖四十四年处死严世蕃、赶走严嵩,共17年的斗争中,卧薪尝胆、隐而不发,发则一击致命。
10、结语
仅用潦潦数千字来描述这政治斗争史,实在是有愧;但这也正是历史的残酷之处;
犹如开头所说,翻过一页书,就翻过了他的几十年;可也有很多人,连书都上不了。
明朝经过十几位皇帝,数十位名臣,从和尚到开国皇帝朱元璋、造侄子的反的朱棣、不知去哪儿的朱允炆、玩家朱厚熜,抚政名臣三杨、知名首辅张居正,太监们王振、魏忠贤、刘锦、郑和;名将徐达、常遇春、戚继光、于谦,大大有名的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王阳明……
尽管有那么多名人,我独服徐阶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