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关税威胁,中国反制政策非仅局限特定行业反征美关税,异于中国,美国要害不在此。
欲令美国感威胁,中国需在科技领域发起反制,突破其科技霸权与限制。
春节期间,DeepSeek已向全球免费开源,成效显著,不仅令硅谷与华尔街为之震撼,更关键的是,它让全世界意识到,未来科技领域或许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除此之外,面对中国的反制措施,特朗普此次确实显得有所退缩,部分制裁政策在宣布不足24小时后便匆忙撤回。除关税反制外,中国还有哪些强有力的手段针对美国,令美国如此忌惮?
美国是否将取消对中国的制裁?
根据美国邮政公告,自当地时间2月5日起,美国邮政公司将持续接纳来自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入境包裹。
一天前,为制裁中国贸易,特朗普政府下令美国邮政于2月4日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邮局的入境包裹,此举意在精准打击电商平台的海外业务,遏制中国制造业发展,缩减美对华贸易逆差。
但该政令实施未满24小时,美国邮政公司即撤销了暂停接纳中国包裹入境的决定。
以往,美国消费者通过网络从中国购买800美元以下的小额商品无需缴纳关税,但特朗普上台后视此为中国制造商品涌入美国的缺口,故决定填补这一缺口。
然而,仅24小时后,该政令即遭撤销。
根本原因在于,此购物模式与大型贸易相异,是美国消费者削减生活开支的最直接途径。一旦全面中止,必将导致美国通胀数据急剧攀升,严重时可能激起重大社会动荡。
特朗普宣布最新关税政策后,美联储芝加哥分行行长直言,切勿低估其关税政策影响。
当前美国正遭遇一系列供应链难题,涵盖罢工、自然灾害,以及大规模关税威胁与潜在的贸易摩擦加剧,这些因素均会直接或间接推升美国物价,带来通胀数据上扬的风险。
在这种潜在风险下,美联储被迫暂停降息,以压低市场需求,防止通胀大幅上扬。
换言之,美国所采用的制裁与关税手段,实则一种损己八百伤敌亦不过八百的策略,然则特朗普缘何仍决意施行?
主要归因于这能换取总统竞选时的支持率。这些年,美国推行的快乐教育导致鲜有人理解国际贸易中关税政策对物价的真实作用。然而,特朗普一句:“他们夺走了我们的工作,中国制造业商品冲击了美国市场。”便足以激发未经精英教育的美国民众,使他们热情高涨地投票给美国总统。
随后特朗普执政,他凭借这部分“民意”对其他国家施以威胁与恐吓,以换取谈判优势。
但这如今对中国而言真的切实可行吗?
中国紧握美国的关键要害
特朗普原本预期,中国在面临关税威胁之际,会如同2018年那般,迅速派遣官员与美国沟通,通过妥协与退让促使美国撤销关税。
2月4日,特朗普于社交媒体宣称,中美双方将在24小时内就关税议题进行更多通话。
但2月5日,特朗普迎来的并非中国的沟通,而是中国官方针对美国出口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商品实施的一系列反制关税措施。尤为关键的是,随后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谷歌的安卓系统启动了反垄断调查。
据彭博社外媒报道,若美国持续固执己见,对苹果公司的反垄断调查正蓄势待发。
面对中国坚决的反击,2月5日晚,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异常沉寂,且因特朗普未对中国追加制裁,华尔街判断贸易战不会升级,美国股市在重挫后获救市资金拉升转红。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邮政的政策多变导致金融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已无力再对中美经济造成新损害。
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与马斯克的行为影响了美国情报局和国际开发署的关系,导致美国国内反对特朗普的声音日益高涨。
而此举仅能节省500亿美元资金,却将导致1万名美国政府联邦雇员失业。
总趋势显示,当前事态日益倾向对中国有利,A股市场科技板块在经历日间的波动后,今日终于迎来大涨,港股恒生科技指数亦再度刷新年内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