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FiiDSDDiablo二代的几个观点

李哥影音不乱评 2024-02-04 16:50:50

关注我大菠萝1的文章的用户应该不难发现,本次我用了和三年前一模一样的标题。我当初选择这样的标题、以及列出了六个很明确的核心观点,也是因为我知道大菠萝1注定是一个会有争议的产品,当时我也在文章里指出了它的许多不足之处,既不希望它被低估、也不希望它被过誉。而这次用一样的标题,则是因为面对这样的大热门产品,我希望大家在这篇篇幅略长的文章里,迅速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part、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废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1.从配件到机身接口,具备更加明确化的功能性表达

从机身层面来对比大菠萝1代的话,主要是有两个比较大的变化,一是USB的输入终于不再是一个凹陷的Type-A母座,而是换成了C口,包装内也附赠了三条针对苹果、C口的数据线,至此一来,iFi家使用了多年的凹口USB母座已经成为历史。此外,包装内还附赠了一个iFi自家的低噪声DC电源和C口转换器、以及一个光纤转换器。和前代相比,它增加了对于不同品类C口线的配件,而不是再需要额外向店铺申请,简配掉了一根4.4转双XLR的线,而这根线的主要受众其实是有源音箱用户,但鉴于许多小尺寸的有源音箱也许有且仅有RCA输入,从实用性、包括成本角度而言,这根线都并不算是一个很有必要的配件。其他方面,大菠萝2与初代的机身接口与布局都基本一致,只是额外多了一个蓝牙输入的切换按钮、

外在方面,不难发现大菠萝2的机身质感和设计感都强了很多,更有棱角、表面也有沟沟壑壑的纹路。在增益切换上,大菠萝2把原来的Eco、Normal、Turbo改为了Normal、Turbo、Nitrol。从营销的角度而言,我也觉得Echo模式听起来十分的“不HIFI”,在很多烧友心目中,咱们HIFI不就是得要费电?你给我来个节能模式什么意思,必须拉满!许多和大菠萝1相关的声音差评都和增益有关,尤其是上来就拿Turbo模式推主流高敏塞,那着实是很可能给用户留下不好的印象。把Eco模式改为常规模式,我认为是个蛮有必要的举措。

此外,iFi在包装内附赠了可以和机身直接镶嵌的底座,用于固定机身,可单个安装、也可安装两个。这个配件的实用性是非常强的,搭配标配的低噪声电源,可以让它成为一个桌面的固定小台机来使用、并且有一定的抗震功能。大家也知道大菠萝是一台输出功率最高可达5W的怪物型机器,所以这次增加的电位器锁定功能可以有效减少误触爆音风险,算是在小细节上做了加强。而也许是处于对模拟电路部分的升级、或者额外增加了蓝牙模块之类的原因,二代的体积和重量都要比一代略大、略重一点,但在握持感的“密度”上我认为没有明显区别。

从产品定义上来看,大菠萝系列在iFi家族里是属于走全面化路线、但又有一定指向性的产品,它不像自家的Micro iDSD一样,在功能层面做到了更极致、更复杂化,而是倾向于作为解码、前级、或者耳机口直推的一个更纯粹的产品,但很多用户也会漏掉的一点在于,其实大菠萝系列的4.4Lo口也是兼顾了输入功能的,因此你也同样可以把大菠萝作为独立解码/耳放来使用,这一点是在当年大菠萝1上市后才官宣的功能。而作为纯耳放时,大菠萝2是一个非常真水无香的机器,和一代的表现非常近似,因此也许二代最大的升级就是在数字音源、以及解码的部分,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不过大菠萝2依然是没有标配XBass、XSpace功能,会让人觉得它的定位比其他的机器更HIFI、更严肃一点,或者说iFi认为大菠萝2的声音足够全面了,不需要这类功能给它带来什么额外的“增益”。我比较欣慰的地方在于大菠萝2内置了iEMatch的功能,对耳塞用户来说十分友好,除了对于底噪有很好抑制以外,也可以作为一个调音工具来使用,下文慢慢讲。

2.在绝对素质层面没有大幅度提升,甚至是做了“减法”

从纸面参数来看,大菠萝2和一代相比在输出功率层面没有明显提升,4980mW和5180mW谈不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当然了,我个人也从来并不看重这些,不论一台机器是输出极限是1W还是5W,也都不会有人去拿便携来推无源音箱,推头戴式耳机更是早就超过了需要的冗余功率。而大菠萝1代在声音层面有且仅有的唯一槽点,往往是围绕它在“音色”层面的东西,这里可以拆分成亮点,一是坊间普遍认为它的声音不够细腻,二是在驱动耳塞时很容易过推。而大菠萝2的提升方向,我相信iFi自己比谁都清楚,所以我看到他们升级了平衡电路、但是没有把参数往上进一步“抬升”的时候,我反而放宽心了——大菠萝2相比一代,最大的提升就是“变得更好听”了。

大菠萝2在我看来是一个更加从容安定的底子,背景更黑的同时收束了结像的形体感、同时三频的比例也更好。大菠萝初代的中频部分是明显偏粗犷一些的,但也是这样的粗犷让它很好地适配了许多头戴式产品,比如HD800/HD800S这种本身不突出中频、又很吃前端厚度的头戴,在当年便携的解决方案里,几乎有且仅有大菠萝能推出非常不错的框架——即便是知道大菠萝2上市之前,我都认为初代大菠萝驱动下的HD800(S)声音非常完整、可听、且器乐的表现算的上好听,因为HD800(S)本身是属于在便携驱动下比较灾难的头戴。而在使用大菠萝2去驱动这类头戴时,它不再刻意去加厚中频、或者加厚结像的形体来在调音层面适配头戴,而是更为自然地、协调地撑起了头戴式产品的结像框架、声音厚度,也没有了大菠萝初代上的那种粗糙颗粒感的加持,达到了非常平顺的听感,这是产品在“内功”层面的进步,而非投机取巧的手段。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大菠萝2可以适配更多的头戴式耳机、耳塞类产品,三频是更加接近一个标准的比例,而且虽然在声场的极限宽度上没有比初代有大幅度提升,但纵深更加的规整、近似于球形的表达,并且保留了一定的边缘模糊感从而形成足够优秀的临场氛围,胜任Live型、包括电影ost之类的曲目。

在极限的驱动力层面,大菠萝2可以面前把Susvara和Dianna TC推出一定的空间感和密度来,我知道大家可能不屑于这个评论,但我作为这2副耳机的用户,只是顺带提一下它的上限能到哪里,毕竟这俩头戴很多时候连用台机都不见得能听的下去,更别说便携了。相比之下,如果是驱动Audeze LCD5、或者ZMF Cladera这类的头戴,大菠萝2就显得更为从容一些,已经呈现出了近似脱离便携范畴的声音。再往下去兼容的话,什么Meze 109Pro、森海HD580、拜亚DT880 250殴版本的头戴,大菠萝2在盲听的前提下已经让我觉得是中小型台机一样的声底,尤其是你很难摸清它的上限在哪里,在复杂场景、大动态场景下,大菠萝2呈现出的从容感比一代要更胜一筹、稳中带爆,而非在高频的部分有一定的“火气”存在。前阵子在某个交流群里无意看到有人抱着大菠萝初代越级PK多少万价位台机的心态去盲狙、然后怒出闲鱼的例子,我只能说便携是便携,咱们不要指望跨越物理规律去买HIFI器材,大菠萝2确实是同类型产品里的推力天花板,但它的比较对象仍是便携产品、或者中小型的一些解码耳放一体机。

3.对音色的打磨更进一步

大菠萝2是一个我愿意用来推耳塞的机器,不知道这个结论在你们眼里够不够分量。

或者我反过来说,我过去很少用大菠萝初代去推耳塞。其实倒不是因为大菠萝在我这里多么的不好听,而是我作为便携、台机、音箱三修玩家,大菠萝这种all in one的机器其实不算多么符合我的需求,音色也不算是一个很“参考”的东西,但是会在一些特殊的搭配上出现奇迹般的效果,比如当年拿来驱动JADHIFI家大水泥这样的潜力怪,当年水泥佬可是拿Hugo+Lisa3来做样品搭配的,后来一台大菠萝就能搞定了,几千块的价格达到了数倍分体式的效果。

而大菠萝2,它的音色已经开始称得上有一定的标准度、参考性,它可以很如实地驱动出我手头耳塞原本应有的样貌、同时又比初代更加的平顺、细腻。但我这里还是不敢说大菠萝2已经是完全一个细腻型、听感向的机器,毕竟一台具备5W极限功率的机器,提供再多的增益切换,也改变了它的一些固有不足,比如在低功率下的电流输出能力甚至也许不如一些小的播放器。但在驱动耳塞的完成度上,大菠萝2已经完美改善了初代的高频碎裂感、中频结像的肥硕感,光是解决这两点,大菠萝2已经可以列入我平时拿来日常听歌的机器,更别说大菠萝2有着非常细腻的弱音细节回放,把“解析力”三个字诠释得非常有层次,而不是像初代那样明显灌给你的感觉。

拿一个极限一些的产品来测试,比如我手头Noble家的Viking Ragnar Prestige,一副仅有17欧阻抗的高敏塞,大菠萝2在高频的部分依然是存在了一些过推的感觉,但因为我个人的听歌音量不算大,所以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而打开了iEMatch功能后,VKRP的高频火气明显下降、声音更干净、高频平顺以后甚至带来了明显的润泽度,人声的气息尾韵十分撩人,把它从过推的边缘给拉了回来,给人感觉像是用控制力很强的国砖在驱动的感觉,在听钢琴、弦乐类曲目时已经达到了光泽感佳、又没有攻击性理想的状态。而如果是换到一些本身很吃潜力的产品,比如类似NG Erebus、DITA Project71、JADHIFI DM+这种产品上,他们是完全吃得住大菠萝2的强力输出的、基本是给多少力出多大动静。当然了,我依然是推荐大家用最低增益来驱动耳塞,已经完全能够达到任何高价旗舰播放器的素质水平。

4.在蓝牙流媒体表现层面有惊艳表现

我原本想把这一项放在上面去说,但仔细想下来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单独拿出来强调一些,作为我个人的一个推崇点。我这个人写文章一定是会把内容和自己的实际使用相贴合的,比如我多年来一直在推崇高音质的蓝牙解码耳放产品,只是无奈许多烧友依然是带着有色眼镜在看待蓝牙传输。我第一次试听大菠萝2时就使用了它的蓝牙模式,而且当场就被惊艳住了。了解过iFi家蓝牙产品的,比如Go Blu、灰菠萝的用户应该知道,他家一直非常注重蓝牙层面的使用体验,不仅支持目前最高音质的Aptx Lossless(可达1.2Mbps)、Aptx Adaptive、LDAC,也支持类似LHDC、HWA这种来自国内的蓝牙传输编码,从传输码率而言大菠萝2是不存在任何短板的,只不过蓝牙传输的丢包率确实仍然是高于DLNA串流。

我认为大菠萝2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纯蓝牙解码耳放来使用,解放你的数字线材。甚至是在使用AAC这种低码率播放时,那缺失的一些高频信息量会让大菠萝2的声音愈发的润泽、柔顺、平和,同时又不会明显损失瞬态和大动态表现,反而削弱了在驱动低阻高敏塞时可能存在的过推、撕裂感。但蓝牙模式下驱动一些高阻平板时则会显得吃力、声音偏紧实一些,不如有线模式下那么的沉稳、安定。但我个人99%的时间是会使用大菠萝2的蓝牙的,它和有线模式下的声音有较高的一致性、不会带来声音的过度糊化或者锐化,包括在一定的增益范围内对常见耳塞的控制力、常见头戴的驱动力不会有可闻的损失。在欣赏音乐的角度层面,大菠萝2的蓝牙是我心目中行业里优化得最佳的一款、没有之一,超越了390le、P6Pro在我心里的地位,相信这个结论已经是对它蓝牙模式的无上褒奖。

说一些和声音无关的东西。

高通的QCC5181是目前行业里最领先的蓝牙芯片,而Aptx Lossless和Apdatvie都是能够兼顾高码率和使用稳定性的编码,iFi也是领先于许多HIFI圈友商,使用上了最新的蓝牙方案。大菠萝2实际体验层面的蓝牙稳定性非常好,就比如LDAC这种存在三档动态码率的编码,它能够尽可能稳定在990K那档使用,这点是很难得的,因为LDAC这个编码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进行过技术更新,使用体验完全是靠蓝牙方案商、品牌方工程师的后续优化。

5、全面兼容性、“统治级”的竞争力,是这一代大菠萝2的核心关键词

这篇文章并没有像三年前一样详细去写很多的头戴式搭配,侧重点更像是一个笼统的“大菠萝2主观说明书”。因为即便没有大菠萝2的存在,大菠萝初代本身也依然是行业里首屈一指的大功率便携机器、也是为数不多能够把许多潜力怪给推出效果来的机器,而大菠萝2则是把大菠萝1上我认为唯一的短板所解决了,那就是对于一些非难推型、非潜力型耳塞的向下兼容能力,有时候把一个“不难推的耳塞给推好听”才是更考验机器功力的任务,大菠萝2是胜任的、吊打初代的存在,而且它的声音兼容性是不存在妥协的,完全围绕“好听”二字为基础。同时,我很喜欢iFi家出色的电源管理系统,能够在边冲边用、或者长时间作为固定桌面机型来使用时保证足够的安全性、电池使用寿命。

关于大菠萝2相比初代具体有什么硬件的升级,大家还是请移步官方详情页吧,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在主观层面给到你购买决策与建议疏导,不论劝退还是安利,都是这篇文章存在的意义。你如果单纯只追求推力、解析力、密度、大动态等“听觉冲击”,现在去收台大菠萝初代、或者不去升级二代,都是完全合理的决策,毕竟我能想像到一定有人说“大菠萝2和一代比也没什么进步”之类的措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结论也是对的,不然我不会单独列出第二个核心观点来。

而大菠萝2在音色层面的改善幅度、或者和同类型竞品的PK表现都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它离市面上最贵、最顶级的旗舰级播放器只是差了一个数字音源、或者操作系统而已,在单纯追求声价比、尤其是横跨耳塞和头戴式耳机的用户而言,它也许未来仍会长期在这一品类里具备统治级别的实力。

0 阅读:0

李哥影音不乱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