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的“权力”从何而来?天下苦知网久矣
昨日,“知网涉嫌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的消息迅速点燃全网讨论。
知网风波由来已久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半年来,“知网舆论”为何受到了那么多人的强烈关注,甚至引发大量批评。
自去年底以来,知网就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首先,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同知网维权5年后,官司全部胜诉,获赔70余万元。
继赵德馨状告知网维权后,其妻子周秀鸾也选择了维权,法院判决知网单篇文章赔偿周秀鸾2100元到2400元不等。知网后就赔偿金额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上诉,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时驳回了知网的上诉,并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官网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终于知网也有一天遭受了“价格高”这个问题。
但是,赵德馨教授胜诉同时,其论文也被知网下架。事后,中国知网提出将妥当处理赵德馨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可如今,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可以发现其所著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一书,论文仍然不可见。在学者看来,大量论文被知网下架无异于“被封杀”,被学术的历史遗忘。
截止2月8日,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为当事人,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出288条以著作权为关键词的裁定书、判决书。赵德馨起诉知网后,朱剑撰文写道,“挑战知网模式的,赵德馨教授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是迄今为止最轰动的一个。”
面对高额采购费,各大高校很无奈
中国的大学生但凡是自己写论文的,很难没听说过知网。没了知网,找文献与查重都会变得举步维艰。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让学生们享受到知网的服务,各高校付出的代价可真不小。如今,还在采购中国知网学术数据库的高校真的不多了。
根据教育部,2021 年中国高等院校数量超过 3000 所 。但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的成交公告,在 2021 年购买或续订了中国知网学术数据库的高校不到 100 所。
这些高校采购知网数据库的成交金额总计超 6000 万元,平均每所高校向知网付出了近 70 万元。
而且绝大多数采购项目的使用期只有 1 年,还不包括采购「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即查重系统)的钱。2021 年采购知网数据库花费排名前列的高校,多为 985、211 院校。花上百万购买知网数据库一年使用权,是稀松平常的事。
此外,除了贵,知网还年年涨价。2019 年,中南大学采购知网数据库时,中标金额为 119.5 万元,2021 年就攀升到 142 万元。兰州财经大学 2020 年时还能维持上年价格采购知网,到了 2021 年,采购价同比也上涨了约20%。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图源:谷雨数据
面对知网水涨船高的价格,许多高校与科研机构都预算吃紧,宣布计划放弃续订知网。连一年预算超 200 亿元的北京大学,都曾在 2016 年发通知说即将停用知网,理由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
同时,对比机构采购不同学术数据库的价格,可以发现,知网的一年使用费要明显高于其他常见学术数据库,比如万方、维普、超星读秀等。
2021 年,合肥工业大学一口气购买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读秀、维普四个数据库,其中知网的费用达到 82 万元,而万方数据不过才 24.8 万,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
2022年,西南民族大学采购万方数据库的金额是33.8万元;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采购万方数据库的金额是18万元。
知网暴利引起质疑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0 年,同方股份整个公司的净利润不过 1.03 亿元,而同方知网就净赚了 1.93 亿元(毛利率近54%) 。可以说要是没有同方知网这个子公司,同方股份就要陷入亏损了。
随之而来的,知网的暴利自然引起了“涉嫌垄断”的质疑。浙江理工大学的副教授郭兵就曾起诉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2022 年 4 月 25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回复长江日报记者网上留言时也表示:已关注到各方面反映的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
除此之外,知网的天价查重费一直以来也受到大家的关注。
中科院一位教授接受采访称,其早前曾收到过一个知网的链接,称如果在知网上查到了毕业论文,可以填表索取稿费,“我没时间去弄这个事,表格挺复杂,要填挺多东西的,稿费在几十到一百,就像个象征性的费用。”
他对知网最印象最深的,就是存了高校很多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包括本硕博,“它最大的意义就是论文查重,我有几个学生说过,他们要花钱去知网查重。”
据《新周刊》报道,不少学生吐槽“知网天价查重费”,在市面上,每篇论文的查重费用基本在750元以上,最高每篇950元,加急1200元,到了毕业季,更是一天一价。
知网的机械查重机制也让学生们迷惑,文章中有重复文字就会触发判定,但这对语言文学系、法学等,本来就需要大量引用原文的学生造成很大困难。有学生对比了同一论文在知网和其他数据库的查重结果,知网比其他网站的查重率多了20%。
而以上的种种,也终于造成了最终的“天下不满知网久矣”,在昨日“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消息爆出后,网友们纷纷发声支持。
当学术搬上互联网
知网把中国学术搬上了互联网,这是一个共识。这不仅是指知网收录的那2亿余篇中文文献。还包括几千万学生、学者,10320种期刊,3万多个高校及研究机构。在中国知网那个蓝色调网站上,一个学术共同体的关系网被塑造出来。据中国知网官方提供的2019年导报,其用户覆盖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3.3万家机构,个人读者2亿人。日访问量达1600万人次,全文年下载量23.3亿篇。
前南京大学学报主编朱剑评价,知网模式已经超越了自身的生产经营,具备了更核心的功能:规约作者、期刊、读者与知网各自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
在这张巨大的网形成之初,我国的版权法规尚在完善。它从学术期刊、高校获取论文的方式,如今在法律学者看来并不合法,得不到法院的支持。而知网和学术期刊、高校、学者、学生之间的利益分配也被认为“显失公平”。
学术文献是以智力成果为内核的知识产品。应当肯定的是,知网在中文学术文献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市场不断创新和开拓,成为我国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学术文献数字化服务平台。但同时,知网在经营过程中涉嫌实施垄断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启动调查程序,十分及时和必要。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知网开展反垄断调查,制止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让期刊、作者以及机构用户和读者有更多的选择,同时释放出对平台经济依法实施常态化监管的重要信号。
尾声
目前,知网已发布公告称,将全力配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查。此次立案调查,根本目的在于规范知网的经营行为,尽快恢复相关市场竞争秩序,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同步完善和改进相关机制和措施,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多措并举推动学术文献数据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次事件,各方积极研究探索公益性学术平台建设方案,实现公益性和市场化的有机结合,更有效地破解知识获取成本高、信息交流共享不畅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供给能力,打造良好学术生态,推动知识共享、学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社会整体福利不断提升。
希望今后的大学生们,再提起一个学术文献平台,第一反应不再是“咬牙切齿”。
来自:财经早餐、财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网易数读、科技日报、九派新闻、谷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