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的激烈战斗中,刘玉章无疑是国军中一位极具争议和传奇色彩的将领。在面对解放军强大攻势的同时,他没有选择一味防守,而是勇敢地发起了反攻。
在上海近郊月浦的防线上,刘玉章指挥第52军与解放军展开了数次反击,出乎所有人意料。这一切的发生,打破了常规的战斗节奏,令敌军措手不及。
尽管局部战术取得了胜利,整体形势却不容乐观。为什么刘玉章会在取得反击成功后最终选择撤退?
刘玉章的抗战历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随着战局的加剧,刘玉章迅速投入到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1940年8月,刘玉章升任陆军第52军第2师第4旅第7团团长。第52军当时由关麟征担任军长,辖第25师和第2师,刘玉章所在的第2师则由郑洞国担任师长。刘玉章接到命令,带领第7团前往保定,准备与日军作战。
进入9月,刘玉章的部队开始在保定地区与日军激烈交战。日军试图迅速突破防线,刘玉章所在的部队则坚守阵地,顽强抵抗。此时,虽然敌人装备精良,但刘玉章充分利用地形和部队优势,通过反复的阵地争夺战,成功延缓了日军的进攻。
在这场战斗中,刘玉章展现了卓越的指挥能力与坚定的决心。进入10月,局势更加严峻,刘玉章的部队转战漳河,再次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尽管敌军日益强大,刘玉章仍指挥部队进行了顽强的阻击,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
1938年春,52军随即投入了台儿庄战役,刘玉章所在的部队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刘玉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战术:“短距离、短时间、集中火力”。这一战术强调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进行打击,以便在局部战斗中取得优势。在战斗中,刘玉章凭借这一战术有效地抵挡了日军的进攻,并成功消耗了敌人的兵力。
然而,战斗并非一帆风顺。在台儿庄战役中,刘玉章两次负伤。第一次是在一次猛烈的炮击中,炮弹炸响时,刘玉章被震倒,随之而来的瓦砾将他压伤。他依然坚持指挥部队继续战斗,没有因伤退缩。
然而,在战斗的后期,当他准备撤退时,又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炸伤。尽管受了伤,刘玉章仍未放弃指挥,始终在前线带领部队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刘玉章的部队并没有停歇,继续参与了武汉保卫战。武汉作为中国的战略要地,其防卫意义重大。52军在武汉的防线中承担了重要任务,刘玉章带领部队与日军展开了多次激烈的交锋。
刘玉章的辽沈战役1948年4月,刘玉章被任命为第52军的军长。此时,东北战场的局势日益紧张。随着中国解放军的逐步推进,国民党在东北的防线逐渐崩溃。到了9月21日,解放军的东北野战军发动了辽沈战役,对国民党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
第二天,9月22日,刘玉章晋升为陆军中将。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开始实施新的战略部署,组建了“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试图通过两支部队的对进,解围正在被解放军围困的锦州。
然而,刘玉章对这个计划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以现有的防守态势,单纯依赖守势不足以抵挡解放军的压力,主动出击反而更为危险。因此,他拒绝了归属廖耀湘指挥西进兵团的命令,决定亲自到沈阳活动。
在沈阳,刘玉章与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接洽,获得了批准,开始着手执行打通营口的任务。营口这一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旦被解放军切断,国民党军队的退路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刘玉章作为经验丰富的将领,果断采取了行动。
刘玉章的计划迅速得以实施,他成功占领了营口。
首先,刘玉章对外严密封锁了消息。在当时,解放军对营口的动向并不知情。通过信息的封锁,刘玉章确保了营口的控制权,避免了敌人的及时反击。
其次,刘玉章意识到沈阳已经成为了一个死地,继续留在沈阳毫无意义。因此,他决定将防守重点转向营口,并在营口北部的石桥子阵地进行防守。
在营口的防守过程中,刘玉章还采取了另外一项重要措施,那就是呼吁海军的支援。
刘玉章坚守营口在营口的防守战中,刘玉章面临着解放军强大的攻势。对方投入了七纵、八纵、九纵、长江支队和辽南独二师等多个精锐部队,兵力几乎是刘玉章所在部队的三倍之多。刘玉章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战术:以攻为守。
他指挥部队发动了四次反击,出乎敌人的意料,每次反击大都获得了成功。这些反击不仅打击了解放军的士气,还有效拖延了其进攻节奏,使得刘玉章的部队能够稳住阵地一段时间。甚至在某次反击中,刘玉章亲自指挥部队攻入了东野9纵25师的指挥部,成功俘虏了约一千多名敌军官兵,并缴获了大量的重要文件。
然而,尽管刘玉章的部队在反击中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胜利,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解放军的兵力优势和战斗力依旧强大,局势越来越不利。刘玉章清楚地意识到,即便进行了几次成功的反击,他的部队已无力再撑下去。解放军的压力不断增大,进一步的防守将可能面临被彻底包围的风险。
经过深思熟虑,刘玉章最终下令部队后撤。他指挥部队迅速退出阵地,开始向营口码头集结,准备撤离东北。他在营口的坚守告一段落,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未能扭转战局。
由于解放军已经对营口展开了全面进攻,刘玉章的部队撤退变得十分紧急。为了确保安全,刘玉章组织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赶到码头,最终通过海路撤离。
刘玉章与三野的月浦防线在与解放军四野的几场较量之后,刘玉章继续指挥着第52军参与了上海的防守。随着战局的发展,解放军的进攻不断逼近上海,刘玉章的部队不得不在上海近郊的月浦一带准备迎战。
在月浦一带的防守中,刘玉章指挥部队在每隔约三百公尺的地方建设了一座钢筋水泥碉堡,这些碉堡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线,使得敌军很难直接突破。他巧妙地利用了斜射和侧射的火力构建火网,将敌军的进攻路线有效封锁。碉堡外围还配备了大量的野战工事,这些工事隐蔽性极强,几乎让敌军无法提前发现。
除了地面防御工事,刘玉章还合理地利用了海空军的配合,为月浦防线提供了更多的火力支持。随着战斗的持续,解放军在不断增兵的同时,也逐渐摸清了刘玉章部队的防守弱点,特别是在进攻月浦镇的道路上,刘玉章的防线开始出现薄弱环节。
解放军的进攻力量越来越强,伤亡也逐渐加重。很多奋勇冲锋的战士在这场战斗中倒下,伤亡惨重,防线也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
刘玉章则抓住了解放军部队急于快速推进的心理,他判断敌军两支主力部队因为急躁而疏忽了对防线的全面评估。
52军在经历了几次艰难的战斗后,开始了撤退。刘玉章指挥部队沿着海上路线退往台湾,执行了所谓的大撤退。在这个过程中,刘玉章的部队再次坐上军舰,驶离上海,带着一段不小的损失,逃脱了敌军的包围。尽管在月浦一战中,他一度凭借巧妙的防御和反击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最终,面对无法抵挡的解放军进攻,刘玉章不得不选择撤退。
参考资料:[1]陈进鹏.浴血奋战月浦 抢占吴淞宝山——为怀念解放上海牺牲的战友而作[J].大江南北,2019,0(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