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代表国漫崛起了吗?

梦里随笔 2025-02-13 21:17:13

在2025年2月13日晚上,我们共同见证了《哪吒2》那令人咋舌的100亿票房奇迹。然而,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中国动漫的真实状态是否就如表面这般光彩夺目?

时间追溯到十年前,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5的经典武侠动画——《虹猫蓝兔七侠传》,因为所谓的“X腥”内容被举报而消失于公众视野之中。但命运弄人,这样的悲剧并未就此结束。《刺客伍六七》因为包含“bao力”元素不得不进行整改;《菲梦少女2》由于角色设计中存在“染发”,遭遇停播的命运;而《精灵梦叶罗丽》则因涉及“小学生早恋”的话题而分崩离析。

在如此严苛的创作环境下,创作者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一条更为“安全”的路径——改编传统神话故事。《哪吒2》的成功正是这一策略的最佳证明:神话背景赋予了作品一种天然的保护伞。无论是削骨还父还是逆天改命,只要打着传统文化的大旗,便能免受责难。反观那些尝试突破常规的作品,如《雄狮少年》因角色眼睛小被指责“辱华”,以及《深海》因探讨抑郁症而收到家长关于“心理阴暗”的投诉,几乎险些步上《虹猫蓝兔》的后尘。

于是乎,在这片小心翼翼的土地上,一个个原本鲜活的角色变得面目全非。哪吒不再是那个挑战命运的叛逆少年,而是变成了“孝顺父母的好榜样”;杨戬也不再是敢于质疑权威的英雄人物,反而成为了“完美无缺的公务员”。这种转变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事实:国漫中的角色可以拥有翻江倒海、弑神抗命的能力,但却不能展现出哪怕一点点人性的复杂和阴暗面。

如果没有举报的存在,国漫本应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等待发掘。也许《大护法2》能够通过其独特的暴力美学来探讨极权主义与人性的边界;或许《雾山五行》会凭借其水墨风格的武打场面挑战好莱坞级别的特效制作;又或者《刺客伍六七》可以用其特有的幽默方式来解构社会现象。可惜的是,命运没有如果。

市场数据无情地揭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近三年内,票房超过10亿的国产动画电影中,有80%是基于神话故事改编而成,而原创题材的生存几率竟然不足15%。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动画榜单上前十名中有八部都是像《鬼灭之刃》、《你的名字》这样的原创作品。这种情况不仅是对当前国漫状况的一种嘲讽,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警告。

面对重重困难,有人不禁发问:“国漫怎样才能摆脱举报的阴影?”答案可能是让那些勇于突破现状的作品经历一次彻底的洗礼。就像《杨戬》将原本充满黑暗色彩的劈山救母故事硬生生地改写成了“天庭公务员996工作制救苍生”一样;还有《雄狮少年》里的阿娟明明只是在舞狮,却在网络上被误解为“侮辱国家形象”,导致投资方迅速撤回了续集计划。这一切仿佛是在诉说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哀。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国漫依然坚韧不拔地存活下来。因此,请不要急于追问国漫何时才能真正崛起。因为在哪吒早已用他那条能翻江倒海的混天绫告诉了我们。



0 阅读:4

梦里随笔

简介:一个专注于情感故事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