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悖论”,也被称为“同心圆悖论”,这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论机械》(Mechanica)中提出的一个让许多数学家感到困惑的谜题:
假设有2个同心圆,一个是车轮,一个车轴,那么当车轮沿水平线滚动一圈时,这两个圆的底部会移动相同的距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请看这个动图:
再来看一个:
发现问题了吧!
九年义务教育告诉我们半径R大的周长肯定比半径r小的周长颗肯定要长,那你怎么解释这两个圆却走出了同样的距离呢?
在刚性车轮的悖论中,四个同心圆看似都完成了一个旋转,它们沿着四条线段从左向右移动。
由于这些线段长度相等,人们自然会推测出所有圆的周长也应当相同,是吧?
然而,这个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甚至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也能一眼看出问题。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这里有一个关键假设:刚性的车轮确实做了一个完整的转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您不妨停下来,拿起笔和纸,亲自试一试。或者和孩子一起动手试试!当你准备好了,再继续往阅读。
回到主题。
在深入解决这个有趣的悖论之前,先让我们回到过去,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之轮的起源。
其实,这个问题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这本著作包含了各种数学和哲学问题的简短集合,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大家一起写的,但为了给个著作权所以被传统上认为是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机械师: 右边的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车轮!
在《力学》中,"问题24" 提到了如下描述的车轮:
(注意下面这段话无需细看,了解即可!)
“让我们设想有一个较大的圆ΔZΓ和一个较小的圆EHB,它们的中心都在A点;设ZI是较大圆展开的直线,HK是较小圆展开的直线,且等于ZΛ。当我移动较小的圆时,我也同时移动它们的中心A,并让较大的圆与之连接。当AB垂直于HK时,同时AΓ也垂直于ZΛ,因此它们总是完成相等的距离,即HK对应于较小圆的周长HB,ZΛ对应于较大圆的周长ZΓ。如果四分之一圆展开的距离相等,那么显然整个圆展开的距离也会相等,因此当BH到达K时,周长ZΓ等于ZΛ,整个圆会被展开。以同样的方法,当我移动较大的圆并使较小的圆与之契合时,它们的中心相同,AB与AΓ同时垂直,后者垂直于ZI,前者垂直于HΘ。因此,当一个完成等于HΘ的直线时,另一个完成等于ZI的直线,ZA再次垂直于ZΛ,HA再次垂直于HK,因此它们将回到起始时的Θ和I状态。”
尽管这段话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要点已经在开头提到了。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悖论,我们来看看两个模仿亚里士多德的车轮悖论木制拼图制作的动画。
动画来自网络
在第一个动画中,当内圈圆嵌在一个半径更大的外圈圆上,它从左向右滑动。请注意,当它移动时,尺子粗略地测量了两个整体之间的距离:从2厘米到6厘米。
动画来自网络
第二个动画,我们去掉大圆,只展示了滑动内圆。当它从左边移动到中心时,尺子粗略地描绘出了第一个动画中显示的相同距离(从2厘米到6厘米)。
奇怪不,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图中所示的车轮在从P1移动到P2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旋转。那么,如何解决这个悖论呢?
伽利略对此进行了独创性的分析,他的方法如下:
假设我们用两个正方形的轮子代替两个圆形的轮子。当大轮子在转角处旋转来完成四分之一的转动时,小轮子才会在转动时离开原来的位置。
所有这些小部分移动加起来,并给内轮额外的水平位移。
对于边数较多的多边形车轮,小车轮在旋转时执行许多较小的跳跃。同样,这些较小的跳跃达到顶点的内轮的额外位移沿轨道。
在圆形车轮的极限情况下,这相当于小车轮在转动时向前滑动。
在现代数学中,这个悖论的解答可以通过“滚动而不滑动”的概念来理解。
当两个圆相互接触且滚动时,它们的接触点在每个瞬间都有相同的线速度。
但是,因为外圆的周长比内圆大,所以内圆的每个点都必须滑动一些才能与外圆保持同步。
这意味着内圆的实际运动距离小于外圆,因此它们的周长并不相等。
亚里士多德的车轮悖论不仅在数学上引人入胜,也在哲学上引发了许多思考。
它挑战了我们对空间、运动和几何关系的直觉理解。这种悖论展示了我们的日常经验和数学理论之间的矛盾,使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基本概念。
结语
亚里士多德的车轮悖论提醒我们,即使是看似简单的问题也可能包含深刻的复杂性。
看到悖论这词就想吐,所有的所谓悖论不过就是混淆概念罢了
和太阳系一样,除了转动,还有共同的平动而已。就算原地转动,你朝他们走过去,也会看到类似的场景
位移一样,而路程其实是不同的。大圆上的点路程更长
只有正确描述对比点的运行轨迹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我在动车上踏步,从北京到广州,全是我自己走过去的[得瑟]
内圆不只是在滚动,同时在滑动
刚性系统,里面的小圆不光滚动,还有滑动
偷换概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