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海军“忠南”号护卫舰(FFG-828)在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下水,预计2024年12月底交付。该舰是韩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3600吨级导弹护卫舰,也是韩国海军目前装备水平最高的护卫舰,舰上战斗管理系统 (CMS)、主要探测装备、舰载武器均已实现国产化,被韩媒誉为“K-军工技术的集合体”。从1980年韩国首艘国产护卫舰“蔚山”号(FFK-951)建成下水,43年里,韩国先后发展了6型4代国产护卫舰,组建起一支战力强悍的近海舰队。其中,“仁川”级护卫舰,当属韩国现代化护卫舰的开山之作。
最新下水的“忠南”号护卫舰
韩国护卫舰(FFX)造舰计划
1998年10月,韩国启动了新一代护卫舰(FFX)建造计划,定位为近岸防线的中坚主力,要求其不仅能执行传统的反水面作战和近海巡逻任务,还可以加入远洋舰艇编队承担周边警戒任务。为了降低技术风险、加快研制进度,韩国海军将FFX造舰计划分为FFX-I、II、III、Ⅳ四个阶段“渐进式”推进,共计划采购26艘远洋护卫舰,以替换接近除役年限的“蔚山”级、“浦项”级等老旧舰艇。
在新一代FFX护卫舰的设计中,韩国海军吸取海上失利教训,牺牲了舰艇的居住性和部分航行性能,尽可能在有限的吨位内加强火力、提高机动性和加装电子设备,加装127毫米舰炮让护卫舰拥有驱逐舰级别的火力,以期在未来近距离海战中取得舰炮火力优势;升级声呐系统和反潜火力,配备反潜直升机,强化了反潜能力;战情中心(CIC)位置采用双层船体,加装防破片垫衬,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开山之作——“仁川”级护卫舰
FFX计划第一阶段的成果是2011年至2015年下水的6艘“仁川”级护卫舰(FFG-Ⅰ)。“仁川”级采用平甲板方艉舰型,部分采用隐身设计,舰体涂覆雷达吸波材料,桥楼与舰体造型力求简洁,尽量减少开口与突出物,桥楼和塔式桅杆都采用倾斜表面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RCS),具备一定程度隐身能力。该级舰全长114.3米,舰宽14米,舰高25米,吃水深度4米,标准排水量2500吨,满载排水量3200吨,采用柴燃交替动力系统,最大航速30节,续航里程4500海里/18节,舰员编制140人。
“仁川”级护卫舰搭载了韩华系统公司“海军盾牌”基线2.0整合战斗管理系统,负责舰船作战管理,可及时发现来袭威胁并预警,协调舰上武器系统进行防御,能有效应对小型快艇发动的自杀式袭击等非对称威胁。舰上安装了LIG Nex1公司的SPS-550K型S波段相控阵雷达,执行对空搜索任务的最大探测距离为250千米,对RCS为0.1平米级反舰导弹的最大跟踪距离60千米,可同时引导3~4枚舰空导弹攻击目标。
“仁川”级护卫舰发射SSM-700K“海星”反舰导弹
此外,该舰还配备了SPG-540K火控雷达、SLQ-200(V)K“索纳塔”整合式电子战系统、SLQ-260K拖曳式鱼雷对抗系统、SLQ-261K鱼雷音响反制诱饵系统(TACM)、SAQ-540K光电目标指示系统,以及韩华系统公司TEOOS整合式光电追踪系统,提高了电子感知和电子对抗能力。
武器方面,“仁川”级配备1门现代威亚公司许可生产的KMK.45 Mod.4 127毫米62倍径轻量化主炮,以强化对水面与岸轰能力;1座21联装MK.49“海拉姆”近程舰空导弹发射器和1座“密集阵”Block 1B近防系统承担近程防空,但不具备协同作战(CEC)功能,无法协同对空交战;4具SS-710K四联装导弹斜发装置,用来发射SSM-710K“海星”反舰导弹和SSM-750K“海龙”战术舰地导弹,执行反舰和对陆打击任务。
“海龙”战术舰地导弹最大射程250千米,配备DPICM集束弹头,采用GPS/INS组合制导方式,具备航路规划能力,能够在敌岸舰导弹、海岸炮射程之外,打击敌岸舰导弹发射车、海岸炮、雷达阵地、集群目标等近岸目标,也可通过航路规划迂回精确打击敌内陆战术目标。
正在干船坞内进行维护的“仁川”级护卫舰,可以看到船体底部凸起的舰壳声呐
反潜方面,“仁川”级护卫舰安装LIG Nex1公司SQS-240K中频主/被动舰壳声呐(HMS),水下探测能力优于KDX-Ⅲ“世宗大王”级驱逐舰的DSQS-21BZ-M舰艏声呐。配备2具三联装KMK.32鱼雷发射管,发射韩国自产的K-745“青鲨鱼”轻型鱼雷。建有1个机库和直升机飞行甲板,配备1架“超级山猫”或AW-159“野猫”反潜直升机,大幅拓展了反潜作战半径。
“仁川”级护卫舰具备较强的对陆、对海、点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仁川”级的设计建造使韩国军工企业丰富了欧美和国产船机电、武器系统的整合经验,韩国自研或许可生产的子系统开始逐步替代欧美进口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