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面对40万敌军的铁围,为何说红军本有机会全身而退?

吕布评过去 2023-09-01 01:22:00

湘江战役:面对40万敌军的铁围,为何说红军本有机会全身而退?

1934年11月22日,中央红军向敌人第三道封锁线推进,占领道县,第二天,军委纵队也开进了道县。

道县是著名的蜜橘之乡,这里的蜜橘又大又甜,11月,正是橘子红了的季节,所有进入道县的红军战士充满欢声笑语,都饱尝了这种糖分极高的湘南特产。

然而,没有人知道,就在不久之后,红军即将迎来极其残酷的湘江血战,数万战士将长眠在布满流冰的湘江水底。

道县的地理位置是关键。

第一,道县虽然属湖南,但处于湖南、广东和广西三省交界;第二,道县就在潇水之滨,过了道县向西,红军将被夹在前有湘江后有潇水不足百里的死地;第三,道县全是山地,东南是九疑山,南有都庞岭,北有紫金山,即使红军打过湘江,也是莽莽越城岭……

所以,对蒋介石来说,道县以西,湘江以西,就是与红军最后决战的地点。

因此,早在11月12日,蒋介石就调兵遣将,40多万中央军、湘军、桂军和粤军云集桂北,准备一举消灭中央红军。

在国民党所有军队中,除中央军外,战斗力最强的应该就是桂军、粤军和湘军了,另外的川军和滇军虽然也很强,但远在西南,现在还不到出场时候。

蒋介石的排兵布阵的原则就是围追堵截,布置一个大大的口袋阵,让红军插翅难逃:在桂北战场的北面,是湖南王何健的人马,防止红军北上湖南;南面是小计划白崇禧的人马,防止红军南下广西;后面是南天王陈济棠的人马,防止红军回马广东。同时,中央军薛岳的人马在红军的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

看上去这是一道密不透风的大网!

蒋介石亲自命令薛岳,让他听湖南王何健的指挥。

薛岳心里很不爽,自己虽然出身粤军,不算正宗的嫡系,但好歹算是委员长的人,怎么屈尊听一个湖南地方军阀的?

蒋介石不管那些,他不用顾及薛岳的感受。应该说,蒋介石在这个问题上看得比薛岳远,第一,何健比白崇禧、陈济棠那些人听话,比较合作,好指挥;第二,何健和桂系的关系不错,可以有效和白崇禧合作;第三,即将到来的湘江之战是在广西白崇禧的地盘上,既然白崇禧不太听招呼,让比较听话的何健出头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薛岳本来用不着计较这些,因为总司令只是个空头支票,何健指挥不了薛岳的中央军,当然薛岳也指挥不了何健的湘军——这近40万云集桂北的追剿大军,一切都是由蒋介石本人和陈诚在居中调度。

何健领命之后立即行动,到11月21日,也就是红军占领道县的前一天,湘军布置完毕,湘江的北大门被关闭了。

湘江的南大门是留给桂系白崇禧的。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后来的湘江战役是在全州、兴安和灌阳为中心的桂北展开,这三个地区基本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白崇禧在这一带布置了桂军两个师,另外还有三个师在靠南的龙虎关一带聚集,随时策应桂北三角带的军事行动。

应该说,湘江的南大门也被关闭了,而且关得严丝合缝——因为从战斗力讲,桂军还要在湘军之上。

理论上讲,左有桂军,右有湘军,后有粤军,再加上中央军薛岳,红军陷入潇湘之间的死地,绝无突围的可能性!

不过,大战还没开始,这两扇被关闭的大门就敞开了一丝小缝。

原因在于何健误判了红军的走向。

何健是长期与红军缠斗的老手,彭德怀就是他原来的部下,杨开慧也是死于他的毒手。在湘、桂、粤三路敌军中,就他和红军的仇最深,因此和蒋介石的合作也最默契。根据他对红军的了解,红军一贯会在两股敌军之间寻求战机,因此他断定红军的突破点会是黄沙河。

因为黄沙河既是湘桂两省的交界,也是湘桂两军的防区交界。何健对自己的判断相当自信,因为他是反共老手,长期和红军周旋,他对部下说:“预期可于黄沙河附近与匪遭遇,即以主力迫匪决战。”因此,他把湘军主将刘建绪的主力布置在了黄沙河。

事实证明,黄沙河距离后来实际上的交战地区靠北了不止一百里!

说何健和蒋介石的合作比较默契,这只是相对的,何健也深知蒋介石的脾气秉性。自己万一放红军进入湖南,蒋介石的中央军便也会跟着进来,到时,湖南就不复为自己所有了!

所以,他专门嘱咐手下大将刘建绪:完成和白崇禧桂军的合围就行了,咱们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蒋军进入湖南。

本来,湘江之战的要点在于湘军和桂军的通力合作,像钳子一样一南一北牢牢钳住红军,可何健倒好,还没开打,就给红军敞开了一道一百多里的大口子。

那接下来,要看白崇禧的了。

蒋介石知道湘江之战肯定是桂军唱主角,首先是桂军的战斗力相当强悍,不比中央军差;其次是白崇禧号称小诸葛,用兵如神,他对白崇禧寄予了厚望。

为了让白崇禧安心,他又是送钱又是送高帽子,大战还没开始,他就给了桂军两个月三个军的军饷,并在电报中做了承诺:“贵部如能尽全力在湘桂边境全力堵截,配合中央大军歼灭之于灌阳、全县之间,则功在党国。所需饷弹,中正不敢吝与。”

大意如下:只要桂军尽力剿匪,要钱给钱,要枪给枪。

白崇禧收到电报之后马上回电:“遵命办理。”

这一对欢喜冤家如此默契又如此客气,实在罕见。白崇禧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白崇禧确实在桂北布置了重兵,他在兴安、灌阳和全州铁三角一带部署了两个军,同时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了近在咫尺的桂林,目的就是就近指挥。于是,在白崇禧的周密安排下,桂北的湘江之滨,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

同时,白崇禧还罕见地出去了飞机观察红军的动向。

当然,观察红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白崇禧还想了解中央军的动向。

不观察不知道,一观察吓一跳!

不出白崇禧所料,薛岳的中央军一直不紧不慢地跟在红军后面,平均两天的日程。就在何健和白崇禧奉命构筑湘江防线之时,中央军整整在新宁一带停了7天!

很明显,这是让何健和白崇禧在湘江和红军血拼,中央军好随后跟进收拾残局,渔翁得利。

正在这时,白崇禧听到一则可靠消息,蒋介石准备采用智囊杨永泰的毒计:压迫红军进入两广,等桂军和粤军和红军两败俱伤之时,中央军大举进入,这就是杨永泰一石三鸟的如意算盘。

战场观察到的和情报所说的完全吻合,白崇禧大怒,自己低估了蒋介石的阴险程度,差点上当!

这一天,白崇禧从上海迎来了自己的智囊刘斐。

刘斐是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又和白崇禧是故交,深得白崇禧的信任。

刘斐一到广西,就和白崇禧一道去了桂北视察前线,之后,这位36岁的“小诸葛的小诸葛”告诉白崇禧:桂军既不能败,也不能胜。

败了,红军就趁势进入广西,老蒋也就跟着进来,广西就丢了;如果胜了,和十万红军角逐,也是惨胜,家底可能都拼光了,最终胜利者还是老蒋。

所以,刘斐给白崇禧的建议是“拒客和送客”:对蒋介石的中央军,是拒客,不准他们进入广西;对红军,则是送客,只求赶快送他们远离广西,采取“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措施,意思意思。

刘斐告诉白崇禧,现在的布防重点,应该是把主要兵力从灌、兴、全铁三角向南收缩到龙虎关一带,使红军不能入桂,只能从龙虎关过境,同时也严防蒋介石的中央军进入广西。

1934年11月17日,根据《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白崇禧赴湘桂边布置防务。”

实际上,白崇禧不是去布置防务的,他是去布置撤退的。

正好,11月22日,也就是红军到达道县那天,龙虎关受到红军的袭击。虽然这只是一次误打误撞,但白崇禧找到了从桂北铁三角撤军的借口,他一口气把桂军主力撤到恭城一带,在兴安留下一个团,在灌阳留下一个团,至于十分重要的全州,他只留了民团一个营,几乎是全线开放!

目的只有一个:红军快走!

就这样,一条无形的“桂北走廊”出现了。

对此,白崇禧解释他的初衷:“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更甚,这计划是他最理想的计划。管他呢,有匪有我,无匪无我,我为什么顶着湿锅盖为他制造机会?不如留着朱毛,我们还有发展的机会。”

在完成这些布防之后,白崇禧才若无其事地北上湘江防线,和何健派来的湘军大将刘建绪握手言欢。刘建绪情绪很好,他还以为白崇禧的桂北防线已经布置的固若金汤了呢!

对湘江防线来说,白崇禧给红军留了门缝,就相当于害了湖南何健;如果何健给红军留了门缝,就相当于害了广西白崇禧。但对白崇禧来说管不了那么多,要保全自己,只能牺牲何健。

白崇禧是给红军留了一条缝,但红军知不知道有这么一条缝呢?

白崇禧曾和部下开玩笑:“谁给红军送个信,说我们让一条路任其通过。”

当然是没人报信,红军能不能有这个默契全看造化了。

可惜的是当时的红军领导人不仅不知道有这么一条桂北走廊的存在,反而在道县毫无理由地停了三天!

红军是在22日进入道县的,同一天,白崇禧借口龙虎关被袭撤军恭城,但直到25日,军委纵队才从道县出发,而且走得相当狼狈,因为敌军已经从道县以东压了过来。

仍然是那条缓慢移动的长龙,仍然是那支抬了坛坛罐罐的队伍,仍然是那个像叫花子搬家似的战略转移。周恩来在队伍中竭力维持着秩序,而行进在队伍中的毛泽东则对这种慢腾腾的行军毫无办法……

军委纵队渡过潇水的第二天,道县就落入敌军之手。

这时的红军,前有湘江,后有潇水,中间是崎岖险峻的都庞岭,陷入了兵家的死地。

这条足以让8万红军战士逃出升天的桂北走廊、这道可以免去3万健儿牺牲的门缝,一共存在了5天。而白崇禧在各方压力之下重新北上、关闭这条走廊时,军委纵队甚至还没走到湘江!

白崇禧的小算盘瞒不了人,他的军事调动也是纸里包不住火,当何健刘建绪和薛岳得知他擅自撤军之后,出离愤怒,本来和白崇禧私交还算不错的何健当即给蒋介石发报,明里暗里指白崇禧能匪,说如果湘江防线有失,自己概不负责。

白崇禧仔细考虑了一下,如果因为这个和薛岳特别是近邻何健结下冤仇的话,不利于广西北面的战略安全;同时,如果让红军这么毫发无损地过去,就此和贺龙、萧克的红2、6军团会师,这对广西是极大的威胁。

白崇禧决定重新率军北上湘江,与红军决一死战。这样做其实还有一层考虑,他觉得红军太不识抬举了,已经放你们走了,为什么磨磨蹭蹭不肯快点?害得我在老蒋面前丢这么大人——这算是老羞成怒吧!

想罢,白崇禧立即重新布阵,他意识到,以红军的羸弱和国民党军的强盛,这有可能是与红军的最后一战,如果真能消灭红军,博得千古美名,岂不是我小诸葛的绝佳战机?

于是,如狼似虎的桂军又回来了。

事实证明,桂军在湘江战役中给红军带来的损失,远比湘军要大。

何健把决战地点定在黄沙河,这是无意的失误,而白崇禧撤军恭城,却是有意为之。不过,红军这两个机会都没有把握住,何健的失误很快由他的大将刘建绪堵上。在这里,静静流淌的湘江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绞肉机。

就在湘江之战前,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要西渡湘江,而是从文市转而向北直取宝庆,等取得战略主动之后,可西可北,可在湘省建立苏区,甚至可以回到中央苏区。

不出意外地,和平常一样,毛泽东的建议被李德否决。

在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野战军将领都在关心一件事,慢腾腾的军委纵队什么时候过湘江啊?晚一个小时就多无数的战士流血牺牲!

一个多月前,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渡过于都河,踏上战略转移之路,开始长征。那时的红军,号称十万,至少有8万之众。

但在12月1日湘江战役后,只剩3万多人,也就是说,短短不到两个月,红军就战损高达5万,比例达到惊人的63%!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

在湘江战役中,湘军刘建绪的对手,是林聂的红1军团;桂军白崇禧的对手,则是彭杨的红3军团以及红8军团和红9军团,中央军周浑元的对手,是作为红军后卫的红5军团。

红军各军团中,损失最大的是红8军团。

这是一个长征前夕才成立的新军团,主力是由陈毅任总指挥的江西军区扩红的成果,陈毅在曾被授勋二等红星勋章,主要原因就是扩红工作的得力。但这是一支没有作战经验的队伍,也更没有时间进行系统而严格的军事训练,甚至武器都不足,就这样踏上了长征之路。

湘江战役中,整个红8军团损失了绝大部分,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泅水过江,经过他的大力收罗,整个军团也不过才一千多人。十几天之后,红8军团建制撤销。

放眼湘江战役,战力强悍的桂军虽然给红军以巨大杀伤,但并未使出全力,对红军的攻击也多属侧击和尾随,究其原因,就是白崇禧想早日放红军过境,以免蒋介石中央军尾随进入广西。

早在28日,就是在湘江大战激战正酣之时,针对蒋介石给白崇禧发电报,指责他通共。白崇禧对此毫不客气:“钧座手握百万之众,保持重点于新宁、东安,不趁其疲敝未及喘息之际,一举而围歼于宁远、道县之间,反迟迟不前,抑又何意?得无以桂为壑耶?”

说我通共,你怎么不看看你的嘴脸?一句以桂为壑却道尽的蒋介石的小九九。

不仅如此,白崇禧对于追入桂境的中央军,相当强硬,甚至不惜缴械,弄得周浑元不得不从湖南绕一个大圈子,再了不敢进广西半步。

当蒋介石飞抵贵阳,亲自督战,令桂军追击红军时,桂军这样答复他:“容请示白副总司令允许,才能前进。”

蒋介石都快哭了:你们看看,“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蒋介石在指责白崇禧的时候,却没有回头看看自己是怎样对待各省实力派的,这也算是一种报应了。

4年之后,那时已经是抗日战争了,武汉会战之后,白崇禧从湖北去湖南,路上汽车抛锚,正好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的车路过,请白崇禧上车。

在路上,白崇禧对周恩来说:“你们未到广西,我很感激。”

周恩来则挥挥手,笑道:“你们广西的做法,像民众组织,苦干穷干精神,都是我们同意的,所以我们用不着进去。”

1 阅读: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