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的分类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近400个皇帝,大概是两个加强连的规模,现在把这两个加强连选出两个连长和两个指导员,那是不是就应该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当选呢?
差不多吧,但宋祖稍微弱了点,因为秦皇、汉武、唐宗这三位超一流选手,都是千古一帝级别的。
如果按级别来分类,中国这近400个皇帝,大概分成以下几个级别:千古一帝、无限接近千古一帝、明君、平庸之辈以及亡国之君。
有几位超级猛人,假以时日,肯定会成为千古一帝,可惜只差一点点。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建立强大的北魏,统一北方,如果不是被儿子谋杀,很难说不会统一全国,建立不世之功。
北周武帝宇文邕,隐忍多年,一朝杀死连杀二帝的权臣,然后一举灭掉强大的北齐统一北方,我们有理由相信,再给他个两三年,肯定跨过长江,消灭南朝,统一全国,那时就没后来统一全国的他的亲家隋文帝杨坚什么事了。可惜,他英年早逝,死的时候只有35岁。
周世宗柴荣,英雄出乱世,五代十国最英雄了得的皇帝,他死的时候也没超过40岁,假如他能活过45岁,不仅统一全国的不是建立北宋的赵匡胤,恐怕连强大的辽国也没有存在的可能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
上述这几位超级猛人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他们不能算是千古一帝,至少比起秦皇汉武和唐宗来要稍逊一筹,但已经是无限接近千古一帝了。
第二,在他们高歌猛进的征途中,他们都输给了同一个对手:时间。周世宗柴荣没有活过40岁,周武帝宇文邕没有活过36岁,就连最“长寿”的拓跋焘,也只不过是享年45岁。
第三,他们的历史功业极其辉煌,在400多帝王中的排名绝对很超前,几乎统一全国,只是倒在了临门那一脚上。
第四,他们的死非常诡异,没病没灾的,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第二天就成了“先帝”。更有甚者,一手把北魏调教成一头雄狮的太武帝拓跋焘,更是被宦官所杀,成了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之一。

第五,最后,这几位差点改写历史的大人物最为神秘的一点在于,在死前不久,他们都进行过大规模的灭佛运动。有一种传说,凡是对佛祖不敬的,必将遭遇这种可怕的死亡诅咒,他们的死,到底和灭佛有没有关系呢?
除了上述这三位伟大的皇帝外,还有一位皇帝参与到了灭佛四人帮里来,不过他的名声相对来说不那么大,没有做出过什么突出贡献,和千古一帝这个神圣的名词更是不沾边,但他毕竟是发起了又一场灭佛运动,而且他的庙号里有一个武字,因此得以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周武帝宇文邕并列,再加上周世宗柴荣,于是就凑齐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
最后提到的这位勉强凑数的大唐皇帝唐武宗李瀍同志,则更悲催,一共在位6年,死的时候不过才33位,是这四位皇帝中最短命的一个。

佛教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一来就在中国生根发芽?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据说是秦始皇时期,但这个并没有史料佐证,所以并不为历史学家所采信。一般认为,佛教是东汉明帝时期传入的,这个汉明帝的老爸,就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缺点的皇帝、但也是一个最被后世低估的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梦到一个金光闪闪的大仙,就让大臣去西域迎取,迎来了两个外国和尚,把他们安置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寺院:白马寺。据说这两个洋和尚是骑着白马驮着佛经从西方来的,这就是最早传入中国的佛经:四十二章经。
因为在中国已经有了儒教和道教对民众进行教化,所以佛教进入中国后和儒、道两教融合,迅速完成了本地化,而且不到百年就在中国建立了许多家寺院。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的第二个大分裂大动荡时代,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同时又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部分佛教经典都是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中心也处处皆是,最著名的有两处,北有鸠摩罗什在长安的译经场,南有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实践活动。
这几百年的历史上,多数帝王都能和佛教和平共处,佛教逐渐成为历朝历代的国教。不仅皇帝们笃信佛教,就连王公将相甚至平头百姓,取名都和佛教有关,不信查查这个时期的名人,名字里带“僧”的就有很多很多。

为什么绝大多数皇帝都愿意和佛教和平共处?
从东汉佛教大法东传,一直到唐武宗灭佛,这800年来绝大多数帝王都对佛教高看一眼,为什么?
首先,因为佛教解决了人的生死问题。从东晋的慧远大师到唐代的善导大师,都提倡人们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劳永逸地解决生死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净土宗;比净土宗稍后的禅宗虽然不那么强调念佛,但也主张参禅,悟后起修,著名的达摩祖师就是禅宗在中国的第一代祖师。
其余的佛教宗派有很多,传到今天的仍然有不少信众,比如以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为代表的唯识宗,以智者大师为代表的天台宗,以鉴真大师和道宣大师为代表的律宗,也包括后来发展起来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密宗……
上述各宗各派的祖师们,都和当朝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曾经和著名的梁武帝有过一场名垂青史的关于功德的对话。
慧远大师在当时的乱世绝对是一股清流,三十年不过虎溪,令许多当时的大军阀仰慕不已。
玄奘大师和弟子窥基大师分别是唐太宗和唐高宗的座上客。

大名鼎鼎的折腾皇帝隋炀帝杨广,向天台山国清寺智者大师求授菩萨戒。
其次,佛教认为今生的一切遭遇都是缘,这是表象,背后的本质是业,你做什么样的业,就在什么样的回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论是佛教最基本的观点,不承认因果论,那绝对不是一个佛教徒。换句话说,你今生尽享荣华富贵是因为你前世做了善业,相反,你今生穷困潦倒是因为前世做了恶业!你今生是穷是富是美是丑甚至是男是女,都不是偶然的。
所以,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既然是命中注定的,还需要反抗吗?还需要报怨吗?默默忍受就行了。
信佛的都是顺民,不谤国主,这样的老百姓谁不喜欢。
佛教帮助国家管理百姓,而且还触及灵魂,这样的佛教哪个皇帝不喜欢?
于是,很多高僧大德被奉为国师,而更多的皇帝和王公大臣成为这些高僧的弟子,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期间,中国历史的一大奇观。

灭佛缘起
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都对佛教相当尊重,八十年代风行一时的电影《少林寺》讲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基本属实,唐太宗李世民尊崇道教,但对佛教也是极尽礼遇;甚至像著名的菩萨皇帝、长寿皇帝梁武帝萧衍,他曾经以九五之尊三次出家为僧,大臣们不得不花了大价钱把他从寺院里赎出来;更著名的是女皇帝武则天,如今凡是佛教徒在念诵佛经前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就是武则天的大手笔。
既然这样,为什么有好几个皇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全民好佛的情况下,居然反其道而行之呢?
历史上最著名的灭佛皇帝有四个,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瀍和周世宗柴荣,这四个皇帝创造了四场法难,这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所有的法难了,一共四场。
不过从性质上看,四场法难差别还是很大的,北魏太武帝灭佛,非常残忍血腥,基本以杀戮为主;而其他几次法难则要温和一些,主要就是强迫僧侣还俗和没收寺产。但这四场法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尽管轰轰烈烈,但时间极短,可谓昙花一现,这几位和佛法有仇的皇帝一死,灭佛运动就戛然而止,佛教又恢复了近乎国教的地位。
几位皇帝灭佛的原因并不一样,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因为要灭佛崇道,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因为要富国强兵,唐武宗李瀍是上述两原因兼而有之,而后周世宗柴荣则是因为要解放生产力。
那么,强调与世无争的佛教到底招惹了谁呢?这些大举灭佛的皇帝又遭遇了什么结局?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被宦官所杀,力主灭佛的权臣崔浩下场更惨
公元450年夏,一个年已七旬、白发苍苍的老者在烈日下被囚于木笼之中,长期养尊处优导致的细皮嫩肉已经不复往日的光滑和鲜亮,更有甚者,数十名士兵围绕着木笼,争相朝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头上小便,这位昔日连皇帝都给几分面子的元老重臣,此时除了大声呼号外,什么也干不了。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上,惨剧很多,但像这样惨的,极少!据历史记载:“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
这位惨剧的当事者,就是南北著名的政治家崔浩。让这位权臣一夜之间从天堂到地狱的,正是灭佛(当然灭佛并非全部原因,比如崔浩卷入北魏的政治斗争,特别因修国史一事使鲜卑贵族之丑事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被盛怒之下的拓跋焘处死)。
崔浩笃信道教,因此撺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而拓跋焘因为“亲眼见到”寺院僧众私藏武器,觉得他们图谋不轨,于是下令灭佛。于是政令所到之处,寺院被焚毁,僧侣被屠杀,“一境之内,无复沙门”、“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全国的佛教出家人,被杀者占据了高达90%的比率。
但灭佛并不能拯救拓跋焘本人的命运,在崔浩死后一年半,他就被宦官宗爱杀死,死前常叹“崔司徒可惜”。
拓跋焘英明神武,16岁即位,大刀阔斧扫平群雄统一北方,和南朝隔江而峙,最后死时也不过45岁。被宦官所杀,无论如何算不上善终吧,甚至死的还有些不光彩。

周武帝宇文邕:暴毙在征途中,王朝被篡,后代几乎被斩尽杀绝
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样,周武帝也是一位少年天子,他即位时只有18岁。不过,他虽然是皇帝,但国家大事都掌握在堂兄宇文护之手。宇文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屠龙手,之前曾经连杀两位皇帝,也就是武帝的两位哥哥。所以,周武帝即位之初,过了好些年战战兢兢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用一柄沉重的玉珽,一下子打碎了堂兄宇文护的后脑勺。为了这一天,他整整等了12年。
从他新政到去世,周武帝宇文邕也不过有6年的高光时刻,但就是这6年,他一举消灭比自己强大的北齐,统一北方,又兵锋北指,大有消灭突厥的雄心壮志。
北周政治清明,武帝本人关心民间疾苦,个人生活非常简朴,连后宫也不过才十几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却在北征突厥的时候突然染病,死在了征途中,年仅35岁。
周武帝在他短暂而璀璨的一生中,也做了一件大事:灭佛!

周武帝灭佛,和他之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不一样,他很温和,即不杀人也不流放,只是要求僧众还俗,把寺产充公。原因很简单,出家人太多了,逃避社会责任,既没有人当兵,也没有人种田,也没有人纳税,大家都这样,天下就乱了。
周武帝灭佛固然温和,却果敢而坚决。净影寺慧远大师曾经当面诅咒他会下阿鼻地狱,周武帝不为所动:“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顺便说一句,此慧远大师非彼慧远大师,他要比上文提到的慧远大师晚了差不多200年,一个是净土宗初祖,另一个则是南山律宗奠基人。
果然,武帝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在灭佛之后,国力大幅上升,所以可以轻而易举二次伐齐,并最终消灭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北齐,为他的亲家、后来的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武帝的身后并不太平,不仅自己年纪轻轻就暴毙,儿子也不学好,给了野心家杨坚以可趁之机,结果杨坚篡周建立大隋,将宇文家几乎抄灭满门!

唐武宗李瀍:年纪轻轻暴死,皇脉中断,生前功业毁于一旦
在唐朝诸多的皇帝中,唐武宗李瀍并不算太突出,因为大唐的能达到千古一帝或准千古一帝级别的皇帝,就至少有三名:唐太宗李世民、唐明皇李隆基以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甚至包括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其实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平庸,他的形象其实是被人为贬低的,而贬低他的那个人,正是他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
相对来说,唐武宗李瀍并不能算成昏君,相反,他的政绩还是相当突出的,无论是用人、内政、外交还是对外战争,都可圈可点,不过,比起前辈的那几位超级猛人来说,毕竟还是差一大块的。
而他的死,更是充满悲剧色彩,33岁,很多人在这个年纪还在啃老,人家已经做完一生的功业,撒手西去了。他死的很蹊跷,甚至是不明不白。他有5个儿子,却没有一个能继承他的皇位,最终接替他登上皇位的,竟然是他的叔叔:皇太叔李忱!皇太叔,这个职称太奇葩了,但你别说,这个相当奇葩的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止一次。

周世宗柴荣:也是死在征途中,不过后代总算是有惊无险
后周世宗柴荣,这位皇帝的知名度似乎并不高,但看看他的功业,没有人会怀疑他其实距离千古一帝也只差一个“统一”。
其实,所有的好皇帝标准基本都差不多,坏皇帝才是各有各的坏处。
说到周世宗的灭佛,他比他的三位先驱者都更温和,特别是比起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血腥屠戮政策来,他的灭佛就算是和风细雨。总体来说的,他的政策就是拆除寺院、勒令一部分僧人还俗(注意是一部分)、没收寺产充盈国库,没有做出太过分的事。
也正因为周世宗的灭佛温和而理性,所以并没有在社会上激起大规模的反抗,也自然不会现出像北周武帝那样有名僧诅咒他下地狱的情况。

说起来周武帝宇文邕也算是一位相当大度的皇帝,尽管慧远大师诅咒他下阿鼻地狱,但他也并没有把慧远怎么样,后来北周灭亡了,慧远还活得好好的,一般意义上算,慧远应该算是隋朝人,为了和早些时候东林寺的慧远大师相区别,我们称他为隋净影寺慧远。
和周武帝在征途中暴毙一样,周世宗也死在亲征北汉的路上,他死后,留下万里锦绣河山和一个不懂事的儿子,没过多久,他手下的大将赵匡胤就篡夺后周江山建立了北宋,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富庶的朝代,也是君臣相处最为和睦的朝代。
但周世宗的后代就不那么幸运了,虽然算是善终,但还是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泯然众人矣。《水浒传》里那个喜欢礼贤下士藏纳社会豪杰的小旋风柴进,就是周世宗柴荣的后代。他有铁券丹书,也从侧面证明了后周的江山是被篡夺的,只不过赵家人没有赶尽杀绝,还给了他一张免死证书。
相对来说,周世宗的结局算是最好的,这可能和他灭佛比较温和有关吧。

四位灭佛皇帝无一善终,是巧合还是报应?
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观点。
有人认为纯属巧合,既没有什么因果循环,也没有什么善恶报应,人死体现了必然性,怎么死却是偶然的。这种说法具有相当的合理性,而且从很多史料上看,上述四位皇帝的死因也完全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加以阐述。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死,完全是他残暴好杀,又加上遭遇一场宫廷政变,宦官宗爱担心遭到拓跋焘的清算,先下手为强杀死皇帝,和灭佛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死则更明显是病死,他在北巡途中突然发病,高烧不退,算是自然病死,和灭佛又有什么关系呢?

唐武宗之死其实也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他崇信道教,长期大量服用丹药(这也是很多追求长生不老的著名皇帝的死因,包括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以及清朝的雍正皇帝等),丹药的主要成分就是水银的化合物,水银就是汞,丹药主要有毒物质主要是硫化汞(朱砂)和氯化汞(轻粉),现代人都知道汞是有毒的,因此唐武宗死于汞中毒应该是无疑的。
至于后周世宗柴荣,根据史书记载,伴发高烧和衰竭,医生判断是疟疾或是伤寒等急性病,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别说平头百姓,就是高官显贵和国王皇帝,也可以被这种急性病夺去生命,因此,周世宗的死和灭佛也扯不上关系。
但是,我们再看看另一种观点,即四位皇帝之死都是灭佛的报应。
不然,为什么历史上一共四位皇帝大规模灭佛,恰巧这四位皇帝都不得善终?如果解释为巧合,未免太巧了。
我们经常把神秘事件或诡异事件和科学对立,或者强行用科学来解释,事实上,在目前科学并没有发展到可以解释一切神秘现象时,一定要用科学来解释,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四位皇帝灭佛,最后的结果是佛教并没有被灭,反而更加兴盛,而这几位皇帝大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比起探讨他们的死和灭佛有没有关系来,研究他们灭佛背后的事实真相反而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