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触不周山的共工,毛主席为何说他“是胜利的英雄”“没有死”?

正梧说历史 2023-12-28 15:44:01

1962年,毛主席公开发表了创作于1931年的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 “围剿”》。

发表时,毛主席特意写下一段“作者原注”, 讲述了古籍中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故事的三种记载: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国语·周语》: “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 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 (韦昭注: “贾侍中〔按指后汉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 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

《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 “当其(按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 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 “怒 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是确实胜利了。

毛主席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自注中列举出《淮南子·天文训》《国语·周语》《史记补·三皇本纪》三种有关共工故事的记载,并决定采用《淮南子·天文训》中的说法。

在毛主席看来,《淮南子》的记述比较接近于共工传说的原貌,而其它两种记载,则有意贬斥共工,有着明显的篡改加工痕迹。

共工是炎帝的后裔, 《山海经·海内经》云: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南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筑》说: “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云: “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共工与之争帝位的颛顼,传说是轩辕黄帝的孙子。颛顼具备高超的琴瑟之技,又富有智谋,善于利用鬼神迷信来管制部族成员,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

与颛顼同时代的共工,力气很大,非常聪明,掌握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 那时人们主要靠农业生产生存繁衍,共工氏是继神农氏之后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共工之子后土,也深谙农业之道。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共工父子考察了九州大地的土地状况。九个州的广大群众非常拥戴共工和后土,尊后土为社神,也就是土地神;尊共工水神,也就是管理水利灌溉之神。

共工氏和儿子后土全面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状况后,认为有些地方地势太高,田地不能用水灌溉;有些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水淹。这些都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共工父子于是制订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将高地削平,低地垫高,如此便可在更多的平坦而易于灌溉的土地上种庄稼。

然而,最高统治者颛顼不同意共工父子这样做,认为这是向自己的最高权威挑战。为了争夺部族的领导权,颛顼与共工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足智多谋的颛顼大力宣传鬼神迷信,吓唬群众,命令他们不要帮助共工氏。人们都害怕共工氏一平整土地,会触怒鬼神,导致灾难,因而他们都站到颛顼那一边去了。

然而,共工信念坚定,认定自己平整土地的主张是正确的, 因而决不屈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猛烈地用自己的脑袋去撞怪石嶙峋、高耸入云的不周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填平山四周低洼之地。

不周山在共工氏的猛烈撞击下,拦腰折断,巨石泥土崩塌而下。顷刻之间, 整个天空剧烈地摇晃起来,整个地面剧烈地颠簸起来。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系着大地的绳子崩断了,大地向东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倾倒,所以日月星辰每天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所以大江大河奔腾东流,流入东边的汪洋大海。

还有一种传说则把这场发生于颛顼与共工之间的激烈斗争完全神话。

这个传说认为颛顼接掌最高统治权后,专横跋扈,毫不顾惜人间百姓,同时也用强权压制其他派系的天神,以致天上人间,怨声载道。英勇的共工见时机成熟,率领遭受强压迫的人们抗争,想推翻颛顼的统治。但是颛顼的势力太强大,几经厮杀,共工部下损失殆尽,大败而逃。

共工辗转逃至西北方的不周山下, 身边将士所剩无几。共工举目望去,但见顶天立地的不周山挡住了去路。他 知道此山其实是一根擎天巨柱。绝望的共工发出了愤怒的呐喊,朝不周山拼 命撞去……共工宁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肯臣服。共工的刚烈与决绝,几千年来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扼腕叹息。

毛主席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自注中还列举了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另外两个版本:

一个是《国语·周语》中的说法。讲的是共工抛弃了治理天下的正道, 沉溺于娱乐,自身纵欲无度,想壅塞所有江河、毁坏高山、填塞沼池,来危害天下。以至神怨人怒,上天不保佑他,人民不帮助他,各种祸乱爆发,共工因此灭亡。这个故事完全丑化了他。

另一个是唐代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中的说法。讲的是女娲治理天下末期,诸侯中有共工氏,依靠智谋和刑罚而强横,推行霸道而不行王道。 共工欲以水德接替木德,于是与祝融作战,失败而大怒,用头触撞不周山使之崩塌,支撑昊天的柱子摧折了,维系大地的绳子也断绝了。

“共工怒触不周山”与“女娲补天”起初是两个没有联系的古老神话传说。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谈天篇》利用“共工怒触不周山”为背景, 完善情节,并解释了“女娲炼石补苍天”中缘何发生天塌地陷灾难的原因。至此, 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

王充在《论衡·谈天篇》生动地描述道:

“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对于共工“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三个版本,毛主席独钟《淮南子》中的说法。 在毛主席看来,共工是一位值得赞颂的远古英雄。他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词中写道: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这首词创作于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第二次反“围剿”交战之前。 “红旗乱” 描写出革命队伍士气之盛。 “不周山下红旗乱”则用触倒不周山的大英雄共工,来比喻决心打倒反革命统治的工农红军和革命群众,表达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因而毛主席在1962年写的自注中,称“共工是胜利的英雄”, “看来是没有死, 共工是确实胜利了”。

郭沫若在此词公开发表的同时所写的《喜读毛主席词 六首》 一文里特别指出: “长久以来一直遭人曲解的共工神话的积极意义, 经主席这一提出,就好像在中国的神话世界中高擎起一只火炬。”又说: “主席说‘共工是胜利的英雄’ ‘共工没有死’,这是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话。”

0 阅读:0

正梧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