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的嘎拉哈
老赵闲聊俗称羊拐的嘎拉哈下篇
作者:老赵
嘎拉哈,源自满语gachuha,大体是东北地区的叫法,多取自于羊、猪、鹿、狍、麋、獐、牛、骆驼等动物后蹄连接腿骨和胫骨的距骨,而以羊距骨为多,一般北方地区俗称羊拐、羊拐骨。嘎拉哈被人类认识最早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在内蒙古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里曾发现单独摆放的动物髌骨,可推测原始人类对于这种形状奇特骨骼已经具备特别的单独摘取,加以应用的功能设置。在上篇中我们已经系统阐述过嘎拉哈的相关文本与图片资料,也按照功能价值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游戏器具,第二类,情感信物,第三类,占卜灵物,并逐一阐述。参见:游戏器具、卜灵神器与情感信物:老赵闲聊俗称羊拐的嘎拉哈上篇在中篇中我们也已经将西方考古与博物馆中的嘎拉哈,以及东方考古资料中的嘎拉哈,博物馆中的东方嘎拉哈资料进行了梳理,参见:考古、博物馆中的嘎拉哈:老赵闲聊俗称羊拐的嘎拉哈中篇今天我们将嘎拉哈在收藏中的存在作一个力所能及的梳理。供大家参详。收藏中的嘎拉哈,也是丰富多样,其品种、材料、造型、工艺之丰富,远胜博物馆藏品。呈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这既说明嘎拉哈与银器、花钱、辽金铜人一样,都是博物馆所忽视,而民间收藏所重视的领域类别,同时,由于收藏的嘎拉哈中,尤其是辽金时代呈现出来的丰富性,远远胜过考古资料,也由此可见,嘎拉哈本身的丰富性,不少都存于传世,而墓葬中反而相对比较简约单薄的情形。在辽金嘎拉哈收藏资料中,大多为铜质,其中不少也铸有花纹,有葫芦纹,婴戏纹,飞马纹,其中还有刻字的,诸如契丹字之天,以及寿字、内少府监造,北石之计等字样。给辽金嘎拉哈的铸造、工艺、用途、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要素价值。在收藏领域中,嘎拉哈也存在玉、玛瑙、水晶、铁质、石质、蜜蜡等材料,在形态上有的孜孜模拟仿真,有的奇思妙想加以变异求趣,也有不少是动物距骨中的藏品,包括上加钻孔、孔点和其他人工刻意痕迹者,为嘎拉哈的系统研究,专题研究,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素材。其中或许包含了占卜、博具、游戏、赏玩等多项主题方向,有待研究的逐步对应。我们重视收藏中的丰富性,就在于民间藏品不仅向来是公私博物馆的重要来源,也是历史文化民俗研究的重要参照与判断依据。再次感谢各位藏家、各位玩家、各位收藏爱好者的大力支持。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这才可能让嘎拉哈的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在文献阐述、民俗考察、考古发现、文博聚焦之外,还存在一个绚烂多元的器物维度。
收藏中的嘎拉哈
古欢斋藏品
石宏斌藏品